胺类

✍ dations ◷ 2025-08-28 23:54:29 #胺类
胺类(英语:amine)是氨分子(NH3)中的氢被烃基取代后形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简称“胺”。不建议将“胺”(amine)写成“氨”(ammonia),两者意义与英文名称不同。氨基(-NH2、-NHR、-NR2)是胺的官能团。如果氮原子连着羰基(C=O),那么该化合物则称为酰胺,其化学性质与胺并不相同。胺分子可根据烃基的种类,分为脂肪胺和芳香胺。此外,胺还可根据氨分子上被取代的氢原子数量,顺次分为伯胺(一级胺)、仲胺(二级胺)、叔胺(三级胺)。此外,还有季铵盐(四级铵盐),可以看成是铵根离子(NH4+)的四个氢都被取代的产物。一级胺及二级胺的物理性质主要受氢键影响,然而因为氮与氢阴电性的差别(3.0-2.1=0.9)并无氢和氧间(3.5-2.1=1.4)那么大,所以一般 N-H...H氢键较不像O-H...H键那么强,故胺的沸点一般较相对的磷烃为高,却低于相对应的醇。 例如,甲胺和乙胺在室温之下为气体,但甲醇和乙醇在室温之下为液体。甲醇与甲胺分子量相近,其沸点差异却甚大。 几乎所有胺类皆与水形成氢键,所以比同分子量的烃易溶于水,低分子量的胺类与水完全互溶,高分子胺类只适量溶于水。 气体胺带有一种类似氨的气味,液体胺则带有一种容易辨出的鱼腥味。氮原子连有三个不同基团形如NHRR′与NRR′R″的胺是有手性的,因氮有一对孤对电子,分子呈三角锥形,氮是手性中心。唯其手性翻转能垒相对很低,对于三烷基胺通常只需激活能25-37.6 kJ/mol,两个对映体在室温下就能迅速转化故对映体不能分离。若季铵盐氮所连四个基团不同,则能拆分出旋光异构体。有些环状的胺因位阻不能翻转成对映体也能拆分。氨或胺氮上有孤对电子,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烷发生亲核取代反应,按SN2机理进行。许多有机卤化物以氨水溶液或氨溶液处理则变成胺类:胺的主要合成方法是氨的烷基化。工业上使用醇与氨合成有机胺:这些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特制仪器及额外纯化,因为得到的是一、二、三级胺的混合物,需要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其它胺合成方法见下表:

相关

  • 蚱蜢总科:蚤蝼总科Tridactyloidea总科:区蚱总科Tetrigoidea总科:蜢总科Eumastacoidea总科:牛蝗总科Pneumoroidea总科:锥头蝗总科Pyrgomorphoidea总科:蝗总科Acridoidea总科:长角
  • Eu4f7 6s22, 8, 18, 25, 8, 2蒸气压3, 2, 1 (微第一:547.1 kJ·mol−1 第二:1085 kJ·mol−1 第三:2404 kJ·mol主条目:铕的同位素铕(Europium)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Eu,原子序为6
  • 隐孢子虫病隐胞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单细胞寄生虫隐胞子虫(Cryptosporidium )造成的脊椎动物肠道疾病,是导致人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一类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主要发生在
  • 天谴天谴就是上天谴责的意思。在阴阳家思想中,在人伦社会秩序之上,“天”是比人更高层次的非人存有者,有独立意志,主宰人论秩序,负责赏善惩恶;所以认为,如果违反天命而行,或是作恶,就会受
  • 代词代名词'在语言学和语法学中是指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形式词(是否附加限定词各个语言不同),如中文的“你”、“我”、“他”,英文的 “pronoun”法语的“nous”、“elle”等。问
  • 原始人类语言原始人类语言(Proto-Human language、Proto-Sapiens、Proto-World),又名原世界语,是一个假设于世界上存在的语言,并且是所有语言的最近共同祖先原始语,也是一个古老的原始语。原始
  • 俯冲带隐没带(英语:subduction zone),也称“俯冲带”、“消减带”、“隐没带”,指地球的岩石圈中对流的沉降流(downwelling)所在的地区。隐没带存在于聚合板块边缘(convergent plate bound
  • 麹,又称麹糵,酿酒中称酒母,是米、糯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豆类等粮食作物,及其外皮碾磨而成的白色粉末米糠或麦麸受到麹霉菌等微生物感染,经发酵使微生物有效繁殖而得到的
  • 棕榈树棕榈科(学名:Arecaceae)又称槟榔科,棕榈目下的一个科。目前已知棕榈科下有202属,大约2,800余种。本科植物一般是单干直立,不分枝,一般为乔木,也有不少是灌木或藤本植物(如省藤属)。叶
  • 囊性纤维变性囊肿性纤维化(英语:cystic fibrosis,缩写作 CF),亦称为囊性纤维化、囊肿性纤维变性、囊肿纤维症、纤维性囊肿或囊纤维变性,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此病症最常影响肺脏,但也常发生于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