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杳(481年-536年),字士深,平原郡平原县人,南北朝南梁官员与文学家。
刘杳的祖父是刘宋冀州刺史刘乘民,父亲则是南齐东阳太守刘闻慰,刘杳年幼时曾被隐士明僧绍相看,明僧绍摸着他说:“这孩子是千里马啊。”到他十三岁时父亲逝世,一哭泣就会感动路人。南梁天监初年,他任职太学博士、宣惠将军豫章王萧综的行参军。他年少好学,博览群书,沈约、任昉等人若遗忘书本内容,都会访问他;曾和沈约谈及宗庙酒器与何承天《纂文》内容,刘杳都能正确回答。沈约郊居大宅兴建新楼阁,他为此诗写下赞诗二首,并撰写文章交给沈约,沈约立即命人将赞诗写在墙壁,证明他是如此获得沈约欣赏。刘杳与任昉、周舍谈天,二人多次问他不同事物的来历,他也一一讲到出处,让王僧孺惊叹;范岫撰写《字书音训》,又访问他,他的博学和记忆力从这些事都能看出来。
后来刘杳协助周舍撰写国史,外任临津县令,有好的功绩,任满后,县内三百多人上表请求让他留任,得准许;他却以自己久疾病解任,回朝后除授云麾晋安王府参军。詹事徐勉推举刘杳、顾协等五人入华林园撰写《遍略》,书成后他以本官兼任廷尉正,又以脚病去官,并写下《林庭赋》。王僧孺看到后感叹:“《郊居》以后再没有这样的作品了。”普通元年(520年),朝廷授他建康正职务,迁尚书驾部郎;几个月后改为署任仪曹郎,仆射徐勉在台阁的文议都委派他负责。不久他到余姚充当县令,在县内清正廉洁,从不接受他人馈赠,湘东王萧绎发教旨褒奖,回京后获任宣惠湘东王记室参军,因为母亲逝世辞官。服丧完毕,再担任王府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大通元年(527年),刘杳迁转为步兵校尉,依然兼任舍人。昭明太子对他说:“酒并非你的嗜好,却任职酒厨职务,是为了不愧对古人。”很快就得到诏令代替裴子野知著作郎事。昭明太子去世,新立太子,旧例原本的东官官员都要离任,但刘杳获特敕留任,仍然在注释昭明太子的《徂归赋》,被称为知识广博的人。仆射何敬容上奏让他转官王府咨议,梁武帝说:“刘杳须先经中书侍郎。”因此除授中书侍郎,很快出任平西湘东王咨议参军,仍然兼舍人、知著作,迁转为尚书左丞。大同二年(536年)于任内去世,虚岁五十。
刘杳修心养性、清廉俭朴,没有嗜好;个性不自己败坏,不谈论他人长短,看过佛教经典后,经常施行慈悲和忍辱。天监十七年(518年)母亲离世后,他就不再吃肉,坚持吃素。临终前,他遗言用法衣下敛,以无帷盖的车子载着棺木到旧墓下葬,容纳到棺就可以,不需设立灵堂拜祭,他的儿子亦跟随他的话办事。刘杳自年轻至年老写下很多作品,包括《要雅》五卷、《楚辞草木疏》一卷、《高士传》二卷、《东宫新旧记》三十卷、《古今四部书目》五卷,都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