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徽

✍ dations ◷ 2025-04-26 01:24:38 #德国国家象征,国徽

德国国徽为金黄色的盾徽,盾面绘有一只红爪红嘴、双翼展开的老鹰,称为“联邦之鹰”(德语:;昔日称为“”,意为“帝国之鹰”),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并与国旗的三种颜色相互辉映。此国徽重新使用了威玛共和国的国徽设计 (1919 - 1935) ,于1950年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采用。现行版本是1928年的设计,设计者是托比亚斯·施瓦布 (1887–1967)。现行国徽亦于1990圣诞节前成为了两德统一后的德国新国徽。

威玛共和国的国徽基于神圣罗马帝国在13到14世纪所用的中世纪纹徽,最早在1433年被西吉斯蒙德皇帝使用,所用的是双头鹰。基于普鲁士纹徽的白地单头鹰成为了1889到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国徽。

德语帝国之鹰(Reichsadler)一词最早来源于查理曼时期,其图案来自罗马军队的拉奎拉权杖。

十三世纪时期,金色背景下的黑鹰已被广泛认作帝国纹章。在中世纪时期,帝国之鹰通常是单头的。据1250年的编年史记载,变为双头鹰是为了纪念弗里德里希二世。1433年双头鹰被西吉斯蒙德所采纳,自那时起双头鹰便成为了德意志皇帝的标志。

1815年成立了由39个邦组成的德意志邦联,然而直到1848年该邦联才拥有自己的纹章,纹章保留有奥地利帝国的纹徽。德意志1848年革命后采用了新的设计,在盾徽两旁放置了国旗,然而这一设计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德意志帝国成立时即规定了帝国之鹰的样式,虽然第一个版本仅为临时纹徽。在1871-1918年间,鹰的式样曾被至少改变两次。最终为一个写实的帝国之鹰,头戴神圣罗马帝国皇冠,头朝右。与过去的版本而言,去除了象征波希米亚和奥地利的标志。

1918到1933年间的威玛共和国保留了先前国徽的帝国之鹰,但移除了君主制的象征(王冠、颈圈、普鲁士的盾徽)。仅为一个单头头朝右展开翅膀的黑色鹰。

希特勒于1933年掌权,然而威玛共和国国徽一直用到1935年。纳粹党使用一个名为“党之鹰”(Parteiadler)的徽章,图案为一个头朝右看起来有进攻性的黑色鹰,抓住一个高度风格化的橡树环,其中为一个卐字。1935年后纳粹党把党的象征推向全国,一种与党之鹰相当类似的帝国之鹰成为新的国徽。此时的帝国之鹰与党之鹰的不同之处在于帝国之鹰头朝左。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徽是社会主义风格的国徽,在1959年国徽也被添加到国旗上。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采用了威玛共和国的国徽设计,1950年1月20日总统特奥多尔·豪斯、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内政部长古斯塔夫·海涅曼宣布了与1919年11月11日宣布的威玛共和国国徽描述完全相同的国徽法令。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徽可以在市民旗上看到。在德国联邦议会放置的联邦之鹰相比国徽较为丰满,有时也被叫做(胖母鸡),在德国欧元硬币上也可以见到类似的设计。政府旗上的国徽标记与国徽不同。

相关

  • 病毒蛋白病毒蛋白(英语:viral protein)是指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病毒蛋白非常的多样化且与今日细胞生物中的蛋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源自病毒的逆转录酶和RNA复制酶,这些独特的酶在
  • La5d1 6s22, 8, 18, 18, 9, 2蒸气压第一:538.1 kJ·mol−1 第二:1067 kJ·mol−1 第三:1850.3 kJ·mol主条目:镧的同位素镧,是一种化学元素,元素符号为La,原子序数为57。是一种柔
  • 尿流率图尿路动力学(英文:Urodynamics),简单来说是指液体在尿道上的流动所涉及的事项。尿路动力学(在中国称:尿流动力学或尿动力学)一词其原意是指液体在尿道上的流动所涉及的事项1。但是,在
  • 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黄河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并最初分布于西至河湟、东至大海、北至燕山–大漠、南至秦岭–江淮分水岭的文明,后来扩散至中国全境、乃至东亚并影响世界。黄河文明是世界著名的古文
  • 知识型经济知识型经济(英文:Knowledge-based economy),源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6年提出,并定义为拥有、分配、生产和着重使用知识的新经济模式,虽有知识经济,但农业、工业仍同样重要。此
  • 安卡拉战役安哥拉之战指1402年奥斯曼帝国和帖木儿帝国之间发生于今土耳其安卡拉(旧译安哥拉)附近的战役。1402年春,帖木儿率大军15万人左右发动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数月之间即兵临安卡拉城
  • 千里眼千里眼,表意指“可以看见千里以外事物的眼睛”。在中文语境中,千里眼也常被用于形容视力好的人。 于现代可以分为几个解释:在民间的神话传说中,替妈祖察听世情的两大驾前护卫神
  • 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威廉·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作品之一,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实为《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及《哈姆雷特》)。戏剧
  • “第二期”寒武纪第二期(Cambrian "Stage 2")是寒武纪纽芬兰世(英语:Terreneuvian)的第二个阶段,年代大约位于529–521百万年前。
  • 风暴洋坐标:18°24′N 57°24′W / 18.4°N 57.4°W / 18.4; -57.4风暴洋(拉丁语:,IPA:/oʊˈsiːənəs ˌprɒsᵻˈlɛərəm/;拉丁文意为“风暴之洋”)是月球近月面西侧,形成于31-3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