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加成聚合反应
✍ dations ◷ 2025-08-08 05:23:48 #加成聚合反应
加成反应(addition reaction)是一种有机化学反应,它发生在有双键或叁键的物质中。加成反应进行后,重键打开,原来重键两端的原子各连接上一个新的基团。加成反应一般是两分子反应生成一分子,相当于无机化学的化合反应。根据机理,加成反应可分为亲核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自由基加成,和环加成。亲核加成反应是由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的加成反应。反应发生在碳氧双键、碳氮叁键、碳碳叁键等等不饱和的化学键上。最有代表性的反应是醛或酮的羰基与格氏试剂加成的反应。再水解得醇,这是合成醇的良好办法。在羰基中,O稍显电负性;在格氏试剂中,C-Mg相连,Mg稍显电正性,C是亲核部位。于是格氏试剂的亲核碳进攻亲电的羰基碳,双键打开,新的C-C键形成。水、醇、胺类以及含有氰离子的物质都可以与羰基加成。碳氮叁键(氰基)的亲核加成主要表现为水解生成羧基。此外,端炔的碳碳叁键也可以与HCN等亲核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如乙炔和氢氰酸反应生成丙烯腈(CH2=CH-CN)。其他重要的亲核加成反应有:亲电加成反应是烯烃的加成反应,又叫马氏加成,由马可尼科夫规则而得名:烯烃与氢卤酸的加成,氢加在氢多的碳上。广义的亲电加成反应是由任何亲电试剂与底物发生的加成反应。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过程中,氢正离子首先进攻双键(这一步是速控步),生成一个碳阳离子,然后卤素负离子再进攻碳阳离子生成产物。立体化学研究发现,后续的卤素负离子的进攻是从与氢离子相反的方向发生的,也就是反式加成。如丙烯与HBr的加成:第一步,HBr电离生成H+和Br-离子,氢离子作为亲电试剂首先进攻C=C双键,形成这样的结构:第二步,由于氢已经占据了一侧的位置,溴只能从另外一边进攻。根据马氏规则,溴与2-碳成键,然后氢打向1-碳的一边,反应完成。马氏规则的原理是,取代基越多的碳正离子越稳定也越容易形成。这样占主导的取代基多的碳就优先被负离子进攻。水、硫酸、次卤酸等都可以进行亲电加成。属于自由基反应的范畴。比如博格曼芳香化成环反应。属于协同反应的范畴,常见的有狄尔斯-阿尔德反应。经加成反应形成高聚物的过程称为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加聚反应的产物大多是聚烯类,常被用作包装材料,如作为塑料的聚乙烯、聚苯乙烯等。
相关
- 组织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组织学(英语:histology)是一门对生物组织
- 哥特体哥特体或哥德体是约1150年起至17世纪在西欧广泛使用的字体,特点是非常夸张华丽。在德国,哥特体沿用至二战结束。德文尖角体为哥特体的典型字体,在西方有时指代全部哥特体;有时也
- 异丙苯异丙苯(化学式:C9H12),俗称枯烯、
- 鑥6s2 4f14 5d12, 8, 18, 32, 9, 2蒸气压3, 2, 1 (弱第一:523.5 kJ·mol−1 第二:1340 kJ·mol−1 第三:2022.3 kJ·mol主条目:镥的同位素镥(Lutetium,台湾称镏,旧译作鏴)是一种化
- 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巴黎市现代艺术博物馆(法语:Musé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是位于巴黎十六区的一座美术馆,其中展示有许多现代艺术作品。2010年5月20日,博物馆内发生盗窃事件,包括巴
- 肌苷酸肌苷酸(次黄苷酸,Inosinic acid),又名次黄嘌呤核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是一种在核糖核酸(RNA)中发现的核苷酸。在酶的作用下,由肌苷酸可以分解得到次黄嘌呤。其在体内主要参
- 瓜氨酸瓜胺酸(citrulline)是一种α氨基酸,名字是由首先抽取出瓜胺酸的西瓜而来。瓜胺酸是从鸟胺酸及胺基甲酰磷酸盐在尿素循环中生成,或是透过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生成精胺酸的副产
- 去灭绝去灭绝(de-extinction)又称复活生物学(resurrection biology)或生物复活(species revivalism),是让灭绝的生物复活的过程。包括重新生育出该种生物,或是制造出外观非常类似的个体。
- 肠抑胃素肠抑胃素(英语:Enterogastrone)是指小肠上部(十二指肠)黏膜分泌到消化道上游的激素。在进食脂肪后,小肠黏膜可以释放肠抑胃素,抑制胃液的分泌和食糜的运动。例子包括:
- 玫瑰玫瑰(Rosa rugosa)是一种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在古时的汉语,“玫瑰”一词原意是指红色的美玉。在欧洲诸语言中,所有蔷薇属植物都是使用同一个词,如英语、法文都是Rose,德语是die 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