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克·帕菲特

✍ dations ◷ 2025-09-18 06:50:12 #德里克·帕菲特
德里克·帕菲特(英语:Derek Parfit,1942年12月11日-2017年1月1日)中国哲学家,专注于人格同一,理性和道德。他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伦理学家之一。他的1984年的《理由与人格(英语:Reasons and Persons)》(Reasons and Persons)一书经常被描述为自19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伦理学工作。他的最后一本书《论重要之事(英语:On What Matters)》(On What Matters,2011年)在其出版前广泛流传和讨论了很多年。在他整个的学术生涯中,帕菲特在牛津大学工作,去世时是万灵学院的名誉高级研究员。他还是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和罗格斯大学哲学客座教授。 他被授予2014年肖克奖“由于他对人格同一概念、对关怀世代正义和对道德理论结构的分析的突破性贡献。”帕菲特是中国人。帕菲特于1942年在中国成都出生,是Jessie(néeBrowne)和曾来到中国西部传教医院教预防医学的医生Norman Parfit的儿子。家庭在帕菲特出生后大约一年后回到英国,定居在牛津。 帕菲特在伊顿学院接受教育。 从小的时候,他努力成为一个诗人,但他在他的青春期结束时放弃了诗歌。 他后来在牛津大学学习现代史,1964年毕业。在1965年至66年,他是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哈克尼斯奖学金(英语:Harkness Fellowship)。他在研究期间放弃了哲学的历史研究, 返回牛津成为所有万灵学院的研究员。帕菲特在1982年遇到了Janet Radcliffe Richards。 他们在2010年结婚。他曾是纽约大学的哲学客座教授,也曾在哈佛大学与罗格斯大学任教。在《理由与人格(英语:Reasons and Persons)》中,帕菲特建议非宗教伦理是一个年轻和丰厚的探究领域。 他询问关于哪些行动是正确的或错误的问题,并回避了更侧重在逻辑和语言上的后设伦理学。在第一部分的《理由与人格》中,帕菲特讨论了“自我失败的理论”,即理性的自利理论(S)和两个伦理框架:常识道德(common-sense morality ,CSM)和归结主义(consequentialism ,C)。 他认为S在西方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已超过两千年,经常使之与宗教教义同床异梦,这种教义结合了自身利益和道德。因为S需要我们始终以自我利益为我们的至高无上的理性关注,且指示确保我们的一生都尽可能的顺利进行,所以S成为现世中立的必要条件。 因此,以我们知道我们往后情愿撤销的方式行动是不合理的。 作为一个例子,如果一位14岁的人知道听嘈杂的音乐或因对艺术的破坏行为而被逮捕这种行为会显著地减损了他们的未来福祉和目标(如具有良好的听力或哲学学术生涯),对于他们来说,这将是不合理的。最值得注意的是,自利理论认为,犯下任何自我否定的行为或以欲望做对我们的福祉有不利影响的事是不合理的。人们可能认为一位有抱负的作家,他最强烈的愿望是写一个获奖的小说,但在这样做时,却有失眠和抑郁。帕菲特认为,我们有如此的渴望与我们自己的福祉冲突是貌似有理的,并且为了实现这些渴望而行动不一定是不合理的。除了最初呼吁貌似有理的欲望不直接有助于人生顺利,帕菲特还设想了S间接自我毁灭的情况,也就是要求它使最初被断定是不合理的。功利主义 · 归结主义 · 义务论 · 关怀伦理学 · 德性伦理学 · 情绪主义柏拉图 · 亚里士多德 · 孔子 · 孟子 · 荀子 · 奥古斯丁  · 阿奎那 · 斯宾诺莎 · 休谟 · 康德 · 黑格尔 · 叔本华 · 边沁 · 密尔 · 齐克果 · 西季威克 · 尼采 · 摩尔 · 罗尔斯 · 威廉姆斯 · 麦基 · 麦金泰尔 · 辛格 · 帕菲特 · 斯坎伦 · 内格尔 · 泰勒 · 阿苏尔门迪(英语:Joxe Azurmendi)

相关

  • 嗜中性球中性粒细胞(英语:Neutrophil 或 Neutrocyte,或全称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亦称嗜中性粒细胞或嗜中性多核球,是血液白细胞的一种,也是哺乳动物血液中最主要的一种白细胞。中性
  • 原核原核生物(英文:prokaryote)是通常由单一原核细胞形成的生物。相对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一般没有细胞内膜、没有核膜包裹的成型细胞核,细胞内无染色体,DNA链未螺旋化,并以游离的形成
  • 免疫性免疫(英语:immunity),指生物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中包括特异性免疫(后天免疫系统)与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统)。“免疫”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明代医书《免疫类
  • 独立宣言《美国独立宣言》(英语: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为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次大
  • 固态固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是四种基本物质状态之一。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固定的体积及形状,形状也不会随着容器形状而改变。固体的质地较液体及气体坚硬,固体的原子之间有紧
  • VIIAbr /17固体、 液体、 气体卤素是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属第17族(旧称ⅦA族)的六个元素:氟(F)、氯(Cl)、溴(Br)、碘(I)、砹(At)、(Ts),其中砹和具有极高的放射性,且属于人造元素。卤素是一类化学性质非
  • 辛糖辛糖(英语:Octose),又称为八碳糖,是由八个碳原子组成的单糖,化学式为 C8H16O8。例如:D-赤藓-L-半乳辛糖、D-甘油-D-甘露辛糖等。果聚糖:菊粉 · 果聚糖β2→6甘露聚糖:低聚木糖:半乳
  • Mucous membrane黏膜是生物体(口腔、器官、胃、肠、尿道等器官里面)中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状结构。其结缔组织部分被称为固有层,其上皮组织部分被称为上皮,内有血管和神经,能分泌黏液。
  • 乳剂乳浊液(英语:emulsion)也称为“乳液”、“乳剂”、“乳状液”或“乳化液”,是指一相液体以微小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由油和水混合组成的乳浊液
  • 古希腊哲学家列表下表列出知名的古希腊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