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所有规则

✍ dations ◷ 2025-10-26 15:45:56 #维基百科

“忽略所有规则”(英文:,通称IAR)是一种允许在必要时违反其他规则的凌驾性规则,起源于维基百科。其在中文维基百科的原文是:“如果有规则妨碍你恰当地改进或维护维基百科,请忽略该规则。”(原文加粗)。此规则源于维基百科创始人之一拉里·桑格的提议,意在鼓励维基百科编辑者勇于添加内容,不要过分拘泥于规则,特别是格式上的规则。但是,桑格后来批评称此规则对维基百科社群带来不良影响。

维基百科社群著有其他论述来明确和扩展此规则,例如《何谓“忽略所有规则”》。此规则在不全盘否定维基百科规则体系的前提下,容许编辑者在必要时偶尔违反规则。2012年的一项针对英文维基百科的研究表明,在页面存废讨论中,提及“忽略所有规则”的辩论方获胜的可能性更高。维基百科的批评者则对此规则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此规则被严重滥用,也有人认为用得太少 。

维基百科在2001年1月15日创立时只有极少规则,需要社群通过讨论逐步建立更多。:318拉里·桑格在“待考虑规则”页面中提出“忽略所有规则”:318,随后获得社群通过。 桑格后来解释称,他的用意只是告诉编者们做出贡献前不要过分纠结各种格式和规则细节。桑格声称他最先创想此规则时只是一个临时的、带点幽默的过渡措施:318,没想到其他人居然认真看待。

原版的《忽略所有规则》全文如下:

如果某项规则让你感到恐慌和压抑,不再希望参与维基,那么可以完全无视它,自行其是。

现在的《忽略所有规则》全文如下:

如果有规则妨碍你恰当地改进或维护维基百科,请忽略该规则。

在《开源2.0》(Open Sources 2.0(英语:Open Sources 2.0))中,桑格表示《忽略所有规则》的提案、正式通过、获得执行都是“讽刺性的”、“无可置疑的错误”,因为让他难以执行其他规则。桑格认为,若当初设立一纸《始创社群章程》(founding community charter),将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维基百科社群的各种问题。但是,他也承认最初的一些决定(包括《忽略所有规则》)的确“有助于项目起步”。:329

“忽略所有规则”的意思是,若遵守规则会导致反效果,维基百科编者便可以依个案情况违反规则。“忽略所有规则”在不破坏维基规则体系的前提下,允许编者运用自身能动性,补充官僚制度。字面上来说,“忽略所有规则”是一个悖论,因其被收录入维基百科规则集中,“导致违反规则正常化”。.:583–585。“忽略所有规则”可视为理发师悖论的一种变体。

维基百科论述《何谓忽略所有规则》澄清了《忽略所有规则》的适用范围。根据这篇不具强制力的论述,《忽略所有规则》不能用来无差别地辩护任何行为,也不免除编者对自己行为应负的责任;《忽略所有规则》实际上鼓励的是,人们应运用自己的常识判断正误,也容许新手不必熟识每一项方针与指引即可下笔。

有研究认为,在创想之时,《忽略所有规则》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早期的编者时常会遇到任何既有规则都不能适用的特殊情况”。在维基百科成长壮大之后,其意义便已大大减低:在2015年,“已经几乎找不到任何既定规则没有覆盖的情形”。

此规则与维基百科的第五大“支柱”“维基百科不墨守成规”密切相关。桑格也曾提出过另一个维基百科指引《勇于更新页面》,并称二者“精神内涵(英语:Letter and spirit of the law)相似”。

2012年,《美国行为科学》期刊(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英语: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发布了一项研究,分析了英文维基百科的页面存废讨论(Articles for Deletion,简称“AFD”)中编者和管理员的行为。研究表明,“忽略所有规则”在讨论中得到了很大的考虑比重:若“保留”一方提及“忽略所有规则”,此页面就更有可能得到保留;反之亦然。此研究另外发现,若“保留”一方提及此规则同时提及“关注度指引”,就能进一步提高保留的几率;但“删除”一方却不能以同样方式提高删除几率。更奇怪的是,若一名管理员以《忽略所有规则》作为支持删除的理据,文章则反而更容易获得保留。研究结论称,《忽略所有规则》实际效果为“提升个人的效能、降低官僚制度的影响”。:588–590

在《善意合作》一书中,作者小约瑟夫·里格指出,“忽略所有规则”是一种“聪明”的制度,有值得褒扬之处;但是,正如《何谓忽略所有规则》所述,要真的“忽略所有规则”还是有前提的。里格认为,另一篇维基百科指引《游戏维基规则》更能准确阐述维基百科社群的精神(《游戏维基规则》规定编者不得利用技术性的细节曲解维基百科方针)。他批评称,《忽略所有规则》过于笼统,经常被误解甚至曲解。

在《维基百科与开放政治》(Wikipedia and the Politics of Openness)中,作者纳撒尼尔•卡兹(Nathaniel Tkacz)指出,即便有《忽略所有规则》存在,编者若想保护自己的编辑不受回退或删除,仍然不应该真的去“忽略所有规则”。他进一步认为,即便规则可以随时间演变,“维基百科是要墨守成规的”。

在一篇Slate发表的文章中,维基媒体基金会受托人委员Dariusz Jemielniak批评维基百科的官僚主义过于严重;他特别指出维基百科站内有很多规限何时可以、何时不能忽略规则的论述,认为这表明《忽略所有规则》“实际上被抛在一边”。他进一步提议在维基百科社群设立一个“反官僚主义战略小队”,促进《忽略所有规则》的使用。另一位评论家Auerbach也认为,《忽略所有规则》(和其他方针与指引一样)已经失去应有的效力和尊重,沦为游戏规则者的挡箭牌。

相关

  • 资本适足要求资本适足要求(或资本要求)规范了银行或存款机构如何处理资本。资产及资本的分类高度标准化,并按此计算其风险加权值。国际清算银行下的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于1988年公布巴塞尔
  • 长滨文化长滨文化是到现在(2020年3月15日)止,台湾所发现最古老的文化(经碳十四鉴定约在两万至两万五千年),出现在台湾尚与亚洲大陆相连时,是一个以渔猎和采集为生的队群社会,考古学者根据遗
  • 2010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2010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0年10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 黄姑鱼黄姑鱼,即黄䱛,俗名黄姑子鱼、黄姑婆鱼、黄婆鱼、黄婆鸡鱼、黄铜锣鱼、黄板鱼、春子鱼、寸子鱼、打头鱼、帕头仔鱼、加网鱼、假黄鱼等,为辐鳍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的其中一种,是重
  • 四中心两电子键四中心两电子键是指当四个原子共享两个电子时的成键情况。因为在一般化学键中,都是两个原子共享两个电子,所以此类的成键很不寻常,主要集中在部分原子簇化合物中。例如B6H7−
  • 贝弗利·希尔斯贝弗利·希尔斯(Beverly Sills,1929年5月25日-2007年7月2日),美国女高音歌唱家。希尔斯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的一个东欧犹太移民家庭,原名Belle Miriam Silverman,她自小即可以熟练
  • 钱象坤钱象坤(1569年-1640年),字弘载,号麟武,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晚明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科进士。天启年间,任礼部右侍郎兼太子宾客,后又为南京礼部尚书,后因被魏忠
  • 半妖半妖(日语:半妖、はんよう)是指人类与妖怪的混血儿。“半妖”不是民俗的语言,是漫画、动画、轻小说等中创造的名词。半妖主要出现在漫画・动画作品中‘犬夜叉’(原作:高桥留美子・
  • 源融源融(日语:源 融/みなもと の とおる ,822年(弘仁13年)-895年9月21日(宽平7年八月二十五)),是日本嵯峨天皇的十二皇子。曾担任侍从、右卫门督、大纳言等职。最高官位为从一位左大臣,因
  • 梦幻乳酪三明治梦幻乳酪是一种单面的美式烤乳酪三明治,由面包、乳酪和奶油,以及其他材料制成。 可以用平底锅或煎锅在炉台上烹调,或者用明火烤炉,或放入平底锅,再用烤箱烘烤。 最简单的作法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