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所有规则

✍ dations ◷ 2025-08-02 13:50:24 #维基百科

“忽略所有规则”(英文:,通称IAR)是一种允许在必要时违反其他规则的凌驾性规则,起源于维基百科。其在中文维基百科的原文是:“如果有规则妨碍你恰当地改进或维护维基百科,请忽略该规则。”(原文加粗)。此规则源于维基百科创始人之一拉里·桑格的提议,意在鼓励维基百科编辑者勇于添加内容,不要过分拘泥于规则,特别是格式上的规则。但是,桑格后来批评称此规则对维基百科社群带来不良影响。

维基百科社群著有其他论述来明确和扩展此规则,例如《何谓“忽略所有规则”》。此规则在不全盘否定维基百科规则体系的前提下,容许编辑者在必要时偶尔违反规则。2012年的一项针对英文维基百科的研究表明,在页面存废讨论中,提及“忽略所有规则”的辩论方获胜的可能性更高。维基百科的批评者则对此规则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此规则被严重滥用,也有人认为用得太少 。

维基百科在2001年1月15日创立时只有极少规则,需要社群通过讨论逐步建立更多。:318拉里·桑格在“待考虑规则”页面中提出“忽略所有规则”:318,随后获得社群通过。 桑格后来解释称,他的用意只是告诉编者们做出贡献前不要过分纠结各种格式和规则细节。桑格声称他最先创想此规则时只是一个临时的、带点幽默的过渡措施:318,没想到其他人居然认真看待。

原版的《忽略所有规则》全文如下:

如果某项规则让你感到恐慌和压抑,不再希望参与维基,那么可以完全无视它,自行其是。

现在的《忽略所有规则》全文如下:

如果有规则妨碍你恰当地改进或维护维基百科,请忽略该规则。

在《开源2.0》(Open Sources 2.0(英语:Open Sources 2.0))中,桑格表示《忽略所有规则》的提案、正式通过、获得执行都是“讽刺性的”、“无可置疑的错误”,因为让他难以执行其他规则。桑格认为,若当初设立一纸《始创社群章程》(founding community charter),将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维基百科社群的各种问题。但是,他也承认最初的一些决定(包括《忽略所有规则》)的确“有助于项目起步”。:329

“忽略所有规则”的意思是,若遵守规则会导致反效果,维基百科编者便可以依个案情况违反规则。“忽略所有规则”在不破坏维基规则体系的前提下,允许编者运用自身能动性,补充官僚制度。字面上来说,“忽略所有规则”是一个悖论,因其被收录入维基百科规则集中,“导致违反规则正常化”。.:583–585。“忽略所有规则”可视为理发师悖论的一种变体。

维基百科论述《何谓忽略所有规则》澄清了《忽略所有规则》的适用范围。根据这篇不具强制力的论述,《忽略所有规则》不能用来无差别地辩护任何行为,也不免除编者对自己行为应负的责任;《忽略所有规则》实际上鼓励的是,人们应运用自己的常识判断正误,也容许新手不必熟识每一项方针与指引即可下笔。

有研究认为,在创想之时,《忽略所有规则》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早期的编者时常会遇到任何既有规则都不能适用的特殊情况”。在维基百科成长壮大之后,其意义便已大大减低:在2015年,“已经几乎找不到任何既定规则没有覆盖的情形”。

此规则与维基百科的第五大“支柱”“维基百科不墨守成规”密切相关。桑格也曾提出过另一个维基百科指引《勇于更新页面》,并称二者“精神内涵(英语:Letter and spirit of the law)相似”。

2012年,《美国行为科学》期刊(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英语: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发布了一项研究,分析了英文维基百科的页面存废讨论(Articles for Deletion,简称“AFD”)中编者和管理员的行为。研究表明,“忽略所有规则”在讨论中得到了很大的考虑比重:若“保留”一方提及“忽略所有规则”,此页面就更有可能得到保留;反之亦然。此研究另外发现,若“保留”一方提及此规则同时提及“关注度指引”,就能进一步提高保留的几率;但“删除”一方却不能以同样方式提高删除几率。更奇怪的是,若一名管理员以《忽略所有规则》作为支持删除的理据,文章则反而更容易获得保留。研究结论称,《忽略所有规则》实际效果为“提升个人的效能、降低官僚制度的影响”。:588–590

在《善意合作》一书中,作者小约瑟夫·里格指出,“忽略所有规则”是一种“聪明”的制度,有值得褒扬之处;但是,正如《何谓忽略所有规则》所述,要真的“忽略所有规则”还是有前提的。里格认为,另一篇维基百科指引《游戏维基规则》更能准确阐述维基百科社群的精神(《游戏维基规则》规定编者不得利用技术性的细节曲解维基百科方针)。他批评称,《忽略所有规则》过于笼统,经常被误解甚至曲解。

在《维基百科与开放政治》(Wikipedia and the Politics of Openness)中,作者纳撒尼尔•卡兹(Nathaniel Tkacz)指出,即便有《忽略所有规则》存在,编者若想保护自己的编辑不受回退或删除,仍然不应该真的去“忽略所有规则”。他进一步认为,即便规则可以随时间演变,“维基百科是要墨守成规的”。

在一篇Slate发表的文章中,维基媒体基金会受托人委员Dariusz Jemielniak批评维基百科的官僚主义过于严重;他特别指出维基百科站内有很多规限何时可以、何时不能忽略规则的论述,认为这表明《忽略所有规则》“实际上被抛在一边”。他进一步提议在维基百科社群设立一个“反官僚主义战略小队”,促进《忽略所有规则》的使用。另一位评论家Auerbach也认为,《忽略所有规则》(和其他方针与指引一样)已经失去应有的效力和尊重,沦为游戏规则者的挡箭牌。

相关

  • 博姿博姿(Boots UK,原名Boots the Chemists Ltd,商业名称Boots)是英国和爱尔兰的一家连锁药妆店,在英国各大商店街、购物中心和机场都有店铺。目前Boots在英国和爱尔兰运营有超过2,50
  • 年轻太阳黯淡佯谬年轻太阳黯淡佯谬或年轻太阳黯淡问题是描述水在早期的地球历史上出现观测和天文物理学的预期之间明显矛盾的状况。当时,太阳输出的能量仅是现代的70%。这一问题在1972年被天
  • 彼得一世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俄语: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Рома́нов,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为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1682年—1725年),及俄罗
  • 布瓦吉吉穆罕默德·布瓦吉吉(阿拉伯语:محمد البوعزيزي‎,拉丁转写:Mohamed Bouazizi,1984年3月29日-2011年1月4日),突尼斯贫民,靠摆地摊为生。2010年12月17日,他在摆摊时受到警察
  • span class=nowrapReOsub3/subNOsub3/sub/span&硝酸三氧铼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ReO3NO3。硝酸三氧铼可由氯化三氧铼和五氧化二氮反应得到:七氧化二铼和五氧化二氮的硝基甲烷饱和溶液反应,也能得到硝酸三氧铼。
  • 如此而已《如此而已》(英语:)是由美国双人电音组合烟鬼组合制作,英国摇滚乐队酷玩乐队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烟鬼组合的首张专辑《记忆…封存(英语:Memories...Do Not Open)》中,于2017年2月2
  • 住房、社区和地方政府事务部住房、社区和地方政府事务部(英语:Ministry of Housing,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简称MHCLG)是负责英格兰地区住屋、社区和地方政府事务的英国政府部门。2006年由英国
  • 伊达三郎伊达 三郎(1924年3月7日-1991年9月12日),日本演员,1945年和片冈千惠藏共演稻垣浩执导作品‘おかぐら兄弟’而正式出道,1969年之后更名为伊达岳志,于1991年去世。
  • 宇治拾遗物语《宇治拾遗物语》(うじしゅういものがたり),日本古典故事集,约成书于13世纪前叶。全书有15巻、共197篇故事,故事的舞台大多以中国、印度、日本为主。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与“宇
  • 中井莉加中井莉加(日语:中井 りか/なかい りか  */?,1997年8月23日-)是日本偶像艺人,为女子偶像团体NGT48成员,富山县富山市出身,所属经纪公司为太田制作。中井幼时生长在富山县一个可以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