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银

✍ dations ◷ 2025-11-09 02:54:56 #氯化银
氯化银是银的氯化物,化学式AgCl。其天然矿物称为角银矿,亦可由可溶的银化合物如硝酸银与氯离子反应获得。氯化银是一种白色的、微晶体的、对光敏感的物质,照光会分解成Ag以及Cl2。在氨水、硫代硫酸钠和氰化钾溶液中却易溶,在这些溶液中它形成如+、3−和−的配合物。它的晶体结构与食盐的晶体结构相同。此外,将锌粉加入到氯化银的浑浊液中,可以置换出银单质:在大自然中氯化银以角银矿的形式存在。由于氯化银非常不易溶,因此在实验室中它常被用来测定样品的含银量。在不是非常敏感的照片软片、胶版和胶纸上有使用氯化银。但一般软片上使用的是化学性质上类似,但是更加对光敏感的溴化银AgBr。氯化银在电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应用是银/氯化银参比电极。这种电极不会被极性化,因此可以提供精确的资料。由于实验室中越来越少使用汞,因此AgCl/Ag电极的应用越来越多。这种电极可以使用电化学氧化的方式在盐酸中制备:比如将两根银线插入盐酸中,然后在两根线之间施加一至二伏电压,阳极就会被氯化银覆盖(阳极反应:2 Ag + 2 HCl ⟶ {displaystyle longrightarrow } 2 AgCl + 2 H+ + 2 e−,阴极反应:2 H+ + 2e− ⟶ {displaystyle longrightarrow } H2,总反应:2 Ag + 2 HCl ⟶ {displaystyle longrightarrow } 2 AgCl + H2)。由于电化学方法制备的氯化银粒径细小,所以是黑色的。使用这个方式可以确保氯化银只在电极有电的情况下产生。与其它卤化银盐如AgBr和AgI不同的是氯化银能够溶解在稀的氨溶液中:在氰化物溶液中氯化银也能溶解并形成类似的配合离子。在浓盐酸中氯化银可以形成−,因此溶解度将增大。在氨溶液中加入硫化物又可以形成不可溶的银盐:

相关

  • 粪小杆线虫粪小杆线虫(学名: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俗名:threadworm(美)。又称粪线虫)是一种在人类身上的线虫(寄生虫),会导致粪线虫感染症(英语:Strongyloidiasis)。。粪小杆线虫可以寄宿
  • 心电图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ECG 或者 EKG)是一种经胸腔的以时间为单位记录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并通过皮肤上的电极捕捉并记录下来的诊疗技术。这是一种无创性的记录方式。Elect
  • 尿酸尿酸是含有碳、氮、氧、氢的杂环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5H4N4O3。尿酸在人体内是嘌呤的最终代谢物。爬虫类和鸟类会将代谢废物氨转换成尿酸在粪便排出。尿酸是强抗氧化剂,在有些灵
  • 性类固醇性类固醇(英语:Sex steroid,亦称为性甾体)是指一类与脊椎动物雄激素或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类固醇激素。他们的效应是由两种方式进行的:第一种是经核受体进行的慢性染色体组机制,
  • CYP2D62F9Q, 3QM4, 3TBG, 3TDA, 4WNT, 4WNU, 4WNV, 4WNW· iron ion binding · drug binding · arachidonic acid epoxygenase activity · steroid hydroxylase activity
  • 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科(学名:Coronaviridae)是正链单股RNA病毒的一个科,属网巢病毒目,为具外膜、直径约80—120nm的病毒,基因组长约26–32kb,为RNA病毒中较大者。本科包含冠状病毒亚科与Letovi
  • 孢子丝菌病孢子丝菌病是一种因为受到申克氏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感染,引起皮肤产生病变,也可能发生在肺、关节、骨骼,甚至脑,但是较为罕见。申克氏胞子丝菌存在于土壤中,干草堆、
  • 圣安东尼奥圣安东尼奥(英语:San Antonio)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中南部,是美国得克萨斯州人口第二多的城市(排在休斯敦之后),同时也是美国人口第七多的城市。据2005年美国人口普查局估计,圣安东尼
  • 小杆目见内文小杆目(学名:Rhabditida)是色矛纲色矛亚纲的一个目。截至2018年3月7日 (2018-03-07),本目包括以下五个分类单元:本目包括下列各个总科:以下为部分在本目之下的属:
  • 吉姆萨染液吉姆萨染液(英语:Giemsa stain)是一种用于染色体的染色方法。它是罗曼诺夫斯基染色法的改进版本。以它的发明者,德国汉堡科学家古斯塔夫·吉姆沙命名。染色物质Giemsa与DNA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