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二元论

✍ dations ◷ 2025-08-05 22:47:38 #性别二元论
性别二元论,也称为英语:gender binary,法语:genre binaire,将生理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划分为只有男性和女性的两种二元性别,两性是相反且有区别的。在一般状况,大多数人是顺性别的,亦即生理性别(sex)、社会性别(gender)和性别特质(sexuality)天生一致,自身性别的性倾向和性别认同是相同的。例如,当一个男性出生时,性别二元论会假设其外表、性格特征和行为上具有男性特质,以及对女性有性吸引力。性别二元是社会性别系统的其中一种类型,也是性别主义的核心原则之一,它描述了一种社会界限(线),阻止人们跨越或混合社会性别,造成对于跨性别和双性人的无知,并从两种形式的性别中识别出来。性别二元一词描述一个把社会成员分成两种性别角色、性向认同和生殖器与性取向相同的社会性别。对于身体器官不健全(双性人,阴阳人)的情况,根据性别二元,通常会强制进行手术使性别角色重新分配。性别角色是性别二元的主要方面。性别角色会塑造和约束个人的生活经历,影响从服装选择到职业的自我表达层面。传统的性别角色则由媒体,宗教,政治、教育、文化和社会制度影响。主要宗教,如伊斯兰教及基督教,基督教教义认为是由上帝决定人类的天生性别角色,由上帝造男造女,男人和女人结合成一体。伊斯兰教会教导母亲是他们孩子的主要照顾者;而天主教徒只允许“正常男人”作为他们的祭司。在世界范围内,除了出生就是自然性别的人,还有几个人或几个次文化可以被认为是性别二元或特定变性者的例外。这些包括印度和美洲两国的印第安人和斋戒者。在当代西方,部分性别酷儿透过“拒绝男性和女性”等标语,打破了性别二元制,自我不认为属于“男性和女性”,即使其生理性别为男性或女性。跨性别在性别二元制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的性别表现与他们的出生性别一致。变性人或跨性别试图符合社会对性别的期望,有变性人选择通过手术切除(增加)原有性器官或激素(贺尔蒙)治疗,以达致其性别认同,也有部分保留原性器官。如果身体跟心理反应的性别不一样,则改变性别将会相当困难。当代文书作品托马斯·基思(Thomas Keith)的“当代美国文化中的男性主义:男性身份的复杂性和挑战的交叉方法”(Masculinities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Culture: An Intersectional Approach to the Complexities and Challenges of Male Identity)里面提到男性和女性的关系是“自然而不可变的”。这一长期的文化假设,部分解释了现代社会中持续存在的父权制和男性特权制度。一些女权主义学者对性别二元论提出质疑。朱丽丝·洛伯(Judith Lorber)解释了将人们划分成两个群体会发现分类成性别二元的差异性比分成性别多元的差异更大。她认为这证实了性别二元论是随意被决定的,并导致两性的虚假期望;而先前假设性别二元的人可能也是不存在的。反而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其他类别的可能性,借由更加流畅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性别,人们将能够更好地识别自己,但他们选择学术研究来发现不同的相似和差异点,即使绝大部分人的性倾向及性别认同均是顺性别。法斯托·丝达琳(Anne Fausto-Sterling)教授建议将 23 个性别进行分类,并从只有男性和女性的社会中分离出来。她在论文“五性:为什么男女不够”(The Five Sexes: Why Male and Female Are Not Enough)中讨论了双性人的存在。双性人是指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性别特征的结合被认为偏离了规范,经常得在很小的时候进行强制性手术,以维持性别平等的制度。这些人的存在挑战了性别二元论的标准,并且对社会的性别建构方式提出质疑。(Anne Fausto-Sterling)说明,现代的医生认为性别是一种文化建构,并得出结论:

相关

  • 苗瑶语族苗瑶语是苗、瑶、畲等族群所使用的有共同来源的一些语言的总称。学术界对于苗瑶语的语言系属分类有不同看法:华人和中国学者多认为苗瑶语是属于汉藏语系的语族,即苗瑶语族;欧美
  • 细胞骨架细胞骨架(英语:Cytoskeleton)一般是指细胞内细胞质中的由蛋白质构成的纤维的网络结构。它是一个动态结构,其中有一部分是不断的被破坏,更新或新建的。在生命的所有生物领域(古菌,细
  • 威利斯·兰姆威利斯·兰姆(英语:Willis Lamb, Junior,1913年7月12日-2008年5月15日),美国物理学家,生于洛杉矶,195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威利斯·兰姆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并在洛杉矶高
  • 荷兰教育荷兰教育是分级、分年龄的,并依据学生的需求进行个人化调整。在荷兰,学校被分为一般公立学校、宗教学校、中立学校等,私立学校较少。在荷兰,学生的成绩被分为10等,从1(极差)到10(
  • 西冢泰美西冢泰美(日语:西塚 泰美/にしづか やすとみ Nishizuka Yasutomi,1932年7月12日-2004年11月4日 ),FRS,日本医学家、生化学家,曾任神户大学校长及荣誉教授等。日本学士院会员。文化勋
  • Pasteur Institute巴斯德研究院(法语:Institut Pasteur)总部位于巴黎,是法国的一个私立的非营利研究中心,致力于生物学、微生物学、疾病和疫苗的相关研究,其创建者路易·巴斯德于1885年研发出第一剂
  • 小皇宫小皇宫(Petit Palais)位于法国巴黎,现为小皇宫美术馆。小皇宫由建筑师查理吉罗(Charles Girault)建造,和大皇宫一样曾是1900年万国博览会展览场。与许多人想像的相反,在原巴黎工业
  • 郭万林郭万林(1960年10月-),陕西眉县人,中国力学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5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91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
  • 离散几何学离散几何和组合几何是研究离散几何对象的组合性质和构造方法的几何学的分支。离散几何的大多数问题涉及到基本几何对象的有限集合或离散空间,比如点,线,平面,圆,球,多边形和四维空
  • 恶心 (小说)《恶心》(法語:La Nausée,又譯《嘔吐》)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与作家萨特的作品,小说在1938年出版,当时作者还是一个中学老师,是萨特最为人所知的作品之一。《恶心》这部作品存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