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豆

✍ dations ◷ 2025-05-16 02:17:57 #泰国植物,牧草,固氮作物,蝶豆属,卡尔·林奈命名的生物分类

蝶豆(学名:),又叫做蓝豆,是豆科蝶豆属的植物。由于蝶豆的花外观类似人类女性外生殖器,因此它的拉丁语属名被命名为“Clitoria”(蝶豆属),词源为“阴蒂”(Clitoris)。

蝶豆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亦含中国),但已经被引进到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亚。俗称蝶豆花又称蝶豆、蓝蝴蝶、蓝花豆、蝴蝶花豆、洋豆、豆碧等多种名称,是很典型的热带植物,在台湾,生长在恒春半岛和兰屿或者离岛上,需要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于1920年引进台湾作为绿肥植物,草屯亦有种植。

这种植物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它的花呈深蓝色;长约4公分,宽约3公分。也有白花变种。

它的果实长约5到7公分,呈长、扁平的豆荚状,每个豆荚有六到十颗种子。它们在尚未成熟时可以食用。蝶豆花鲜艳的蓝色来自于比其他植物多10倍的花青素。

在东南亚,蝶豆花被当成是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在泰国,一种加入糖浆的蓝色饮料被称为蝶豆水(น้ำดอกอัญชัน ),它有时会加入一滴甜莱姆(英语:Citrus limetta)汁以增加酸度,并将饮料变成介乎粉红色与紫色之间的颜色。在缅甸菜(英语:Burmese cuisine)和泰国菜中,蝶豆花也可以裹面糊油炸食用。蝶豆花茶由蝶豆花和香茅制成,根据所加入液体的酸碱度,它可以改变液体的颜色,如柠檬汁(酸性)加入蝶豆花茶后会变成紫红色,不过没什么味道。娘惹粽的糯米也是用蝶豆花泡的水染的,所以才会呈蓝色。2018年10月,美国FDA曾经评估过作为天然食品不须许可的含水提取颜料用于部分食品,但是2019年5月时的规范仍未列入。

在阿育吠陀民俗医学中,蝶豆可以拿来增强记忆力、治疗焦虑、忧郁和作为镇静剂。卫生福利部彰化医院中医师张炜东表示:“中医没有用这味药物,所以它并没有很明显的或特殊疗效或功效,蝶豆花只是一般食品,它只是花类植物,花类植物都有舒缓情绪的效果,可是它并没有明显的减肥效果。”中医认为——同时也符合东方的药效形象说(英语:doctrine of signatures)——它可以影响女性性欲,因为它的外观与女性生殖器相似,但此说法尚未经过严谨的科学研究证实,只是谣言一说。

从蝶豆花提取的化学化合物包括各种三萜类化合物、黄酮醇苷、花青素和类固醇。目前已经从蝶豆花提取物的热稳定部分中分离出称为蝶豆肽(英语:cliotide)的环肽,但蝶豆肽具有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因此孕妇不宜食用蝶豆花。

侧面观,摄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

不同成熟度的花和豆荚

相关

  • 邮差邮递员(英语:Mail carrier),又称为邮差,是种职业,负责邮递及邮务的工作。
  • 模板模板或称样板、范本,通常指具有固定内容、可构建多个不同实例的可重用样板,也可以指:
  • 侯赛因·本·塔拉勒侯赛因·宾·塔拉勒(阿拉伯语:حسين بن طلال,Ḥusayn bin Ṭalāl;Hussein bin Talal,1935年11月14日-1999年2月7日),又称侯赛因一世(King Hussein I),为约旦国王,在位期间自19
  • 跨性别迫害议题反对相关LGBT迫害,即对同性恋、双性恋与跨性别人士的迫害(英文:Persecution of lesbians, gays, bisexuals, and transgenders),指一个人因为是或被认为是同性恋、双性恋或跨
  • 印鼠客蚤印度鼠蚤(学名:Xenopsylla cheopis),又叫印鼠客蚤,是客蚤属的一种跳蚤,长约0.1英寸(2.5毫米),寄生在啮齿动物(特别是鼠属生物)身上,喜好20~25 °C(68~77 °F)之间的干燥环境,寿命约一年。它是
  • 阿尔曼蚁亚科查看内文阿尔曼蚁科(Armaniidae)是一个已灭绝的科,出土于亚洲及非洲的白垩纪化石,是一类外形像蚂蚁的膜翅目昆虫,很多学者建议将阿尔曼蚁科移入蚁科,作为蚁科的干群,阿尔曼蚁亚科(Ar
  • 脑膜炎双球菌疫苗脑膜炎双球菌疫苗(Meningoccal vaccine)指的是专门预防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疫苗。不同的疫苗可能对部分或以下几种脑膜炎血清型有效;分别是A、C、W135、和Y等四种 。疫苗至少可
  • 西周 (启蒙家)西周(日语:西 周/にし あまね 、1829年3月7日-1897年1月31日),日本江户时代后期幕末至明治初期的启蒙家、教育家。江户幕府将军德川庆喜的政治顾问、明治贵族院议员。男爵,勋一等
  • 垃圾车垃圾车(the Logan truck),又称垃圾桶货车,是为了载运垃圾、废料至焚化炉或回收场而设计的特殊货车。垃圾车通常会沿街或由垃圾站收集垃圾,运输到的垃圾堆填区或焚化炉。垃圾车运
  • 柏恩德·A·拉斯卡柏恩德·A·拉斯卡(德语:Bernd A. Laska,1943年8月4日-)是德国哲学作家、编辑、翻译和发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