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沙斐仪派
✍ dations ◷ 2025-10-22 21:39:26 #沙斐仪派
沙斐仪派(阿拉伯语:شافعي,拉丁化Šāfiʿī ;英语:Shafi'i),又译作沙菲仪派、沙菲耶派,是逊尼派伊斯兰四大教法学中的一大派别,由阿拉伯学者穆罕默德·本·伊德里斯·沙斐仪于公元9世纪初创立。另外三大学派是哈乃斐派、罕百里派和马立克派。在早期的伊斯兰教中,沙斐仪派是伊斯兰教法学中遵循者最多的一派。然而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在部分穆斯林聚居区,其主导地位被哈乃斐派取代。沙斐仪学派规定了五个权威的教法来源。按照等级划分的顺序,首先依靠的是古兰经,其次是圣训;当古兰经和圣训解释模棱两可时,沙斐仪学派则从“公议”(先知穆罕默德同伴们的一致意见)中寻求教法指导; 如果没有一致意见,则依据“伊智提哈德”(穆罕默德同伴的个人意见);最后再依靠类比。沙斐仪学派否认“伊斯提哈桑”(又译“优选”,在有更强的证据时放弃以前判例作出的新裁决)和“伊斯提斯拉赫”(又译“公益”,在公共利益基础上进行的判决)这两个原则的权威性,尽管他们被其他教法学派承认。“优选”和“公益”这两个原则没有古兰经或圣训的原文作为基础,只是伊斯兰教法学家们为了推广伊斯兰教的所作的理解。沙斐仪学派认为这两个原则是依靠的是人类的意见,可能产生腐败现象或会随着政治环境发生改变,因此拒绝承认其作为法学来源。穆斯林世界中,沙斐仪学派主要通行于下述地区:不同穆斯林社区实行伊斯兰教法的严格程度有所差异,部分社区只实行教法的部分方面,如婚姻、继承等。下述为沙斐仪派伊斯兰教法的观点。伊斯兰教法学的各个学派都认为叛教是一种罪行。沙斐仪学派对于叛教者首先给予三天的时间等待其悔改,若拒不悔改,传统的惩罚措施是处以死刑,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另外叛教者还要负民事责任,其财产要被没收并分发给穆斯林亲属,其婚姻宣布无效,子女交由国家监护。沙斐仪派认为亵渎是指侮辱或贬低安拉、穆罕默德或与伊斯兰教相关其他事物的行为,而亵渎和叛教是两种罪名。对于亵渎者,沙斐仪学派也给予悔改的机会,拒不悔改者传统上处以死刑,无论男性或女性。对于通奸或同性恋等伊斯兰教所禁止的性行为,沙斐仪学派认为应当处以石刑。如果被指控者未婚,则可改为公开鞭刑。沙斐仪学派认可自我陈述、四个男性目击证人的证词(不接受女性的证词)以及怀孕(有时会有争议)为非法性行为的证据。与其他学派不同,沙斐仪学派没有规定结婚时穆斯林男方家庭必须付给女方的彩礼金额的最低值。
相关
- 三键三键(英语:Triple bond),是有机化学中原子与原子之间被3对价电子连结的共价键的称号。在有机化学中,所有的炔烃化合物都具有三键,同时,也有许多其他例子
- 贾克·莫诺雅克·吕西安·莫诺(Jacques Lucien Monod,1910年2月9日-1976年5月31日)是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出生于巴黎,他与弗朗索瓦·雅各布共同发现了蛋白质在转录作用中所扮演的调节角色,也就
-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尔·卡瓦耶罗(西班牙语:Pedro Almodóvar Caballero,西班牙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
- 潮间带潮间带(intertidal zone; foreshore; seashore)是在潮汐大潮期的绝对高潮和绝对低潮间露出的海岸。海水涨潮到最高位(高潮线)和退潮时退至最低位(低潮线)之间,会曝露在空气中的海岸
- 数学地球物理学数学地球物理学(英语:Mathematical geophysics)是将数学应用在地球物理学上的一个学科,涵盖使用数学模型解释地球动力学及地震学之类的问题。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英语:Geophysical
- 苏珊娜·弗罗恩苏珊娜·弗罗恩(英语:Suzanne Flon,1918年1月28日-2005年6月),是一名法国舞台、电影和电视女演员。她曾赢得一座沃尔庇杯最佳女演员奖、两座凯撒奖和两座莫里哀戏剧奖。弗罗恩曾饰
- 相滥掺话相滥掺话(白话字:Saⁿ-lām-chham-ōe;英语:Hokaglish),闽南语文意为“混合语”,别名菲律宾混合福建话(Philippine Hybrid Hokkien),主要是福建闽南话、他加禄语(菲律宾语)和英语等三种
- 洛东江洛东江(朝鲜语:낙동강/洛東江 Nakdonggang */?)为韩国最长河流,全长525公里,流域面积达23,384平方公里。水系发源于朝鲜半岛东侧之太白山脉,流经大邱和釜山两大韩国东南部都市,于
- 荷兰王国行政区划荷兰本土分为12个省(provincie),另外在加勒比海有博奈尔、圣尤斯特歇斯、萨巴三个直属荷兰的公共实体(荷兰语:Openbaar lichaam)共同构成荷兰王国。
- 一个国家的诞生《一个国家的诞生》(英语:The Birth of a Nation),又名《同族人》(The Clansman)《重见光明》(1923年上海放映时译名),是美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也最具争议性的电影之一,也因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