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名

✍ dations ◷ 2024-07-05 02:47:35 #日本国名
日本(Japan/Japon/Nippon/Nihon)的名字在各国的语言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和历史,甚至在日语中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大八洲、八岛、扶桑)。日本依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太阳之本”,即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因此日本有时也被称为太阳之国。早于日本与中国接触前,日本人称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为“やまと”(Yamato,汉语音译为“邪马台”,“邪”音同“耶”)和“ひのもと”(Hi no Moto),“ひのもと”意思就是太阳之本。然而根据2011年出土的最早出现"日本"这两个汉字的历史文物祢军墓志石碑所描述,最初叫日本的国家是朝鲜半岛的百济。在祢军墓志中有写道,“于时日本余噍,据扶桑以逋诛”,这话的意思是“百济上的余孽躲到了扶桑(今日本)”。而祢军曾经公元664年、公元665年出使日本,而那时日本由天智天皇主政,祢军所带来的国书是称日本为倭国。而祢军墓志石碑是制作于公元678年,距新唐书记中记载的咸亨元年(670年)倭国改国名为“日本”的说法相距仅八年。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国派使者祝贺唐朝平定高句丽,因为懂点汉语,觉得“倭”这一名称不妥,有些难听,故改国名为日本。而朝鲜《三国史记》新罗文武王十年(670年)十二月条的记录也与此吻合:“倭国更号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为名”。 唐朝人张守节则记载“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旧唐书中有《倭国传》,而且增加了《日本国传》。这是“日本”汉字二字在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其《传》云:“日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或云:日本旧小国,并倭国之地。其人入朝者,多自矜大,不以实对,故中国疑焉。”意思是日本国名的由来都是日本使臣自己说的,但因日本使臣朝见时有矜傲之气,不说实情,故而唐朝怀疑日本使臣的说法。可能是日本使臣在唐朝期间始开熟悉汉字,进而厌恶“倭”名而遂自改称“日本”。新唐书只有《日本传》而没有了《倭国传》。关于日本国名之由来,其《传》曰:“(唐高宗)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出,以为名。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使者不以情,故疑焉。”跟旧唐书大致一样。而在中国的三国时期,中国人使用倭去代表日本。汉字传入日本以后,日本人认为“倭”字不雅,加之其他原因,而用“和”去代替并使之与“倭”同音(わ/wa),并用汉字“大和”表记日语的“やまと”(Yamato);用“日本”表记“ひのもと”(Hi no Moto)。后来日语中转用音读去读“日本”,转变成今日日语中常用的“にほん”(Nihon)或“にっぽん”(Nippon)。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小野妹子向隋炀帝递交圣德太子的国书,其中有著名语句:“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以“日出处”自称。“日本”一称迟至公元7世纪末才在中国出现。《二十四史》中的《旧唐书》记载日本人由于不喜欢“倭国”的名称,因此将国家的名字改作“日本”。而在公元8世纪的《史记正义》中又有另一说法,指武则天命令日本将国名改作“日本”。《宋史》〈日本国传〉则有另一说指唐太宗认为“倭”字不美,而据其所处东海、日出之地的位置赐国名为“日本”,由孝德天皇在大化革新后采纳。现代日本的正式名字为“日本国”(日本国/にほんこく・にっぽんこく),是世上少数没有“长写”名字的国家。在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日本的正式名字为大日本帝国(大日本帝國/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而在二次大战后,在新的宪法中,改成现今的名字。虽然日本国内绝大多数使用日语的情况也是用“日本”去称呼自国,但是近年也有使用由英文“Japan”转写的“ジャパン”,甚至从“Cipangu”(参阅下段)转写而成的“ジパング”来代表日本,从而制造外来语的效果,尤其常见于广告及品牌的命名。日语中的“日本”,可读作にほん(Nihon)或にっぽん(Nippon)。两者都是从日语汉字中的音读而来的。在日语中,“日”字单独发音时读作にち(Nichi),而“本”则读作“ほん”(Hon)。当两者连读时,日的“chi”音会变成一个短暂的停顿(这是中古汉语中入声的痕遗),而声母“h”则可变成“p”,因此“日本”有“にほん”和“にっぽん”两个读法。虽然两个读法都是正确的,但在正式的场合“にっぽん”较为常用,例如在日本的货币和邮票上,及大型体育比赛上,日本的英语表写大都写为“Nippon”。除此以外,似乎并没有正式的规则去规定何时用哪一个读法。有的例子只是某个读法比较常见,例如“日本语”在日语中多数读成にほんご(Nihon-go)而绝少读成にっぽんご(Nippon-go),虽然两者都可算正确。另一个例子是“日本银行”,在钞票上英语表记为“NIPPON GINKO”,但一般人(例如媒体)都会读成“にほんぎんこう”(Nihon Ginkō)。常用“にっぽん”(Nippon)的场合:常用“にほん”(Nihon)的场合:除了日本和大和外,古时日本也有其他的日语称号。例如大八州(おおやしま、Ōyashima,由日本神话中由伊邪那美和伊奘诺尊所创的八个岛)、八岛(やしま、Yashima)、扶桑(ふそう、Fusō)、瑞穂(みずほ、Mizuho)、敷岛(しきしま、Shikishima)、秋津岛(あきつしま、Akitsushima)等。在东亚的汉字文化圈,“日本”的汉字表记大都通用。但在各个语言中的发音都有所不同。在华语中,“日本”发音以汉语拼音是Rìběn,以注音符号是ㄖˋㄅㄣˇ,闽语中是Ji̍t-pún,粤语中是Yaht9 bun2,赣语中是nit bun ,上海话中是Zeppen ,福州话中是Nĭk-buōng,莆仙话中是,淮语黄冈话则是er(6,入声,发音同二)ben。而在朝鲜语中,“日本”用谚文写作“일본”,发音是ilbon。而在越南语中则读作Nhật Bản。除了“日本”外,在汉字文化圈中,也常用东洋或东瀛去代表日本。这两个名字字面上就是“东面的海洋”的意思。在日语中,东洋也可以代表东亚地区。中文中东洋的说法,是相对南洋(东南亚)、西洋(欧洲、美洲)而有的说法。在日语,东洋读作“とうよう”(Tōyō),而朝鲜语是“동양”(Dongyang),越南语是“Đông Dương”。闽南语使用者中,少数年长者会用蔑称“倭国”(Ue-kok)指代日本,倭人指代日本人。但一般年轻人则戏称日本为“阿本仔”。英语中的日本名字“Japan”是于古代的贸易中传到西方。日本首次在西方文学中出现在《马可波罗游记》中,马可波罗将日本记作Cipangu,相信马可波罗纪录当时了中古汉语(或当时的吴语)中“日本”的发音。即使现代的上海话(吴语的一种方言)仍然将日本读作Zeppen 。而马来语/印尼语中的日本为Jepang(后来马来西亚改写成 Jepun,但印尼仍保留 Jepang)。在16世纪,葡萄牙人在马六甲贸易是初次遇到这个名字,并将之带回欧洲。而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577年,当时的串法为Giapan。而日本的名字首次出现于西方的地图是在1457年的弗拉·毛罗地图中,相对于韩国和中国的地图晚了很多,例如早于1402年韩国的疆理图上已有日本的记载。很多的欧洲语言中日本的名字,也是由相同的来源而来。例如意大利语的Giappone、法语的Japon和德语的Japan等。

相关

  • 费奥多西亚费奥多西亚(英语:Feodossia;俄语:Феодо́сия,Feodosiya;克里米亚鞑靼语和土耳其语:Kefe),古称卡法(Kaffa),是位于黑海北岸克里米亚半岛的城市。在20世纪中期,苏联统治下的费奥多
  • 砂岩砂岩,同沙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粒含量大于50%。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石英和长石是组成地壳最常见的成分。砂岩的颜色和成分有关,可以是任何
  • 唐尧.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on
  • 中亚联盟中亚联盟是由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2007年4月26日提出的,为了创建一个类似欧盟的涵盖五个前苏联中亚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
  • 卤化氢卤化氢即卤素原子(F、Cl、Br、I、At)与氢原子(H)结合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共价键极性较强,在水中易电离。除氟化氢外,卤化氢都是强电解质。卤化氢包括氟化氢、氯化氢、溴
  • 内政部长美国内政部长是美国内政部的领袖。美国内政部长与其他国家的内政部长职位分工有所不同。现任川普政府的内政部长是来自弗吉尼亚州的大卫·伯恩哈特(英语:David Bernhardt)。辉
  • 沃尔夫化学奖沃尔夫化学奖是沃尔夫奖下设的六个奖项之一,由沃尔夫基金会颁发,每年评选一次。该奖项的目的是为了表彰除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外,对于化学领域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它是化学领
  • 清晰法案清晰法案(为成法律前即众所周知的C-20草案)(英语:The Clarity Act)是由加拿大国会立法通过,条文定义了加拿大政府在一个省进行可能脱离联邦的投票时加入协商讨论。这规定为了进行
  • 杜受田杜受田(1788年-1852年),字芝农,山东滨州旧城人(今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清朝重臣。咸丰帝帝师。道光三年(1823年),杜受田中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传胪),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为山西学政。道
  • 欣快症欣快或欣快感(英语:Euphoria ,发音: /juːˈfɔəriə/,来源于古希腊语 εὐφορία)(词义与烦躁相反),在医学上把它当做一种精神和情感的状态。心情愉快、无忧无虑、兴高采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