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克林顿

✍ dations ◷ 2025-07-04 06:39:32 #1730年出生,1795年逝世,英国陆军上将,英国政治人物,大不列颠议会议员,美国独立战争英国军事人物

陆军上将亨利·克林顿爵士,KB(General Sir Henry Clinton,1730年4月16日-1795年12月23日),英国陆军将领及政治家,早年曾参与七年战争,1778年5月至1782年2月任北美英军总司令,其间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英方最高指挥,在任期间曾经成功在1780年5月攻下革命军重要据点查尔斯顿,俘虏敌军5,000人。惟后来在北美南方战事上连番失利,终在1781年10月见证英军在约克镇围城战役大败,不久以后被召回英国。返国后他曾于1783年出版一书,书中为自己澄清及辩护,并将英方战败原因归咎于前下属康沃利斯勋爵,使两人的恶劣关系公开。另一方面,克林顿与纽卡斯尔公爵家族具有亲戚关系,在其协助下,他曾自1772年至1784年及自1790年至1795年出任下议院议员。

克林顿爵士来自一军事世家,祖上早于1066年已为皇室效力,父亲为军人。除他以外,克林顿的其中两名儿子后来亦在军中担任要职。

亨利·克林顿在1730年4月16日生于纽芬兰,伯父是第七代林肯伯爵,父亲乔治·克林顿(约1686年-1761年7月10日)在他出生时时任纽芬兰总督,至于母亲则是斯蒂芬妮·卡尔(Stephanie Carle)。 克林顿的父亲曾于1743年至1753年出任纽约皇家总督, 因此他的童年也是在纽约渡过。 克林顿一家本身与纽卡斯尔公爵的家族有亲戚关系,所以克林顿与他的父亲亦得到了纽卡斯尔公爵家的提携。其中乔治·克林顿得以先后成为海军将级军官及纽约总督,也是托赖第一代纽卡斯尔公爵的安排而成。日后克林顿的前途也与纽卡斯尔公爵家族不无关系。

克林顿大约在1748年的时候开始在纽约的民兵部队服役。到1751年,他前往英格兰加入英国陆军,并在透过家族出资下在科尔德斯特里姆卫队任上尉,至1758年获调迁到第1步兵卫队出任中校,该卫队在稍后更名为掷弹兵卫队(Grenadier Guards)。在1760年至1762年期间,克林顿在七年战争的晚期担任不伦瑞克的斐迪南公爵的副官,颇获赞赏,使他在1762年获军方擢升为陆军上校。七年战争完结后,他获委派指挥一个步兵军团,后于1772年获晋升为少将。 在同年,克林顿进而得到亲戚第二代纽卡斯尔公爵的帮助,使他当选下议院约克郡的自治镇桥(Boroughbridge)选区议员;到1774年10月,他转而成为诺丁汉郡纽华克(Newark)选区议员,此后他一直保有议席至1784年为止。

在1775年3月,为镇压北美的十三州殖民地革命,英皇乔治三世派兵前往当地,并分别以克林顿、威廉·何奥少将及约翰·伯戈因(John Burgoyne)领军,以加强英军在波士顿的守备。在克林顿等援兵抵达波士顿以前,当地英军自4月一直遭到围困,在同年6月17日,克林顿参与由何奥等指挥的邦克山战役(Battle of Bunker Hill),虽然成功将革命军驱离波士顿港以北的高地,但英军却在战事中损失1,000兵马,付出沉重代价。 此后,为免在重蹈覆辙,克林顿曾向何奥强烈要求在波士顿港以南的多尔切斯特高地(Dorchester Heights)驻兵布防,以防被乱军占领,但建议未获何奥采纳。到1776年1月,克林顿获派率兵1,500人向南探索,以考察南、北卡罗莱纳地区的军事机会。克林顿出发后不久,多尔切斯特高地果真在同年3月被革命军占据,革命军更在该地筑垒建寨,最终迫使英军弃守当地,并撤退到新斯科舍的哈利法克斯。

在1776年6月,克林顿所率部队尝试进攻南卡罗来纳查尔斯顿的沙利文堡(Fort Sullivan),但以大败告终,事后他更被召回英方大本营。这次的进击虽然是与皇家海军合作,但克林顿严重低估查尔斯顿的革命军数目,以致战事大失预算。另一方面,海军指挥彼得·帕克爵士(Sir Peter Parker)亦低估了沙利文堡的防御程度,使海军方面对沙利文岛上莫尔特里堡(Fort Moultrie)的进攻被迫中途腰斩,英方分遣舰队损失惨重。这次参与进攻的将士还包括了查尔斯·康沃利斯等人。

克林顿与其麾下25艘船舰在1776年8月重归大队,并与何奥的主力进攻纽约市。克林顿曾建议英军由哈德逊河入侵,但何奥将军未有接纳。此后,英军驻扎于长岛上的格雷夫森德,并采纳了克林顿提出的新方案,使英军在随后的长岛战役中取得重要胜利,他事后因功获擢升为中将。在12月,他又奉何奥之命率兵6,000前往罗德岛,并轻易取下纽波特。 在1777年4月,克林顿复获英廷颁授KB勋衔,以示嘉奖他在攻占纽约时所作的贡献。

在1778年5月,克林顿继英军在萨拉托加战事(Saratoga Campaign)败阵后取代何奥,成为北美英军总司令,并在费城接受任命。在这时,法国已经正式加入美国独立战争,并站在革命军的一方。为抗击法国的支援,克林顿奉英政府指令命派官兵5,000人到加勒比海地区加以截击,因此被迫撤离费城,转而进驻纽约。在安顿纽约以前,克林顿在6月28日于蒙茅斯(Monmouth)与革命军领袖华盛顿正面交锋,取得胜利,此后他集中兵力,并一度筹划多次小型突袭行动。直至同年年尾,他始再派兵南下,远征乔治亚。这支部队在12月攻克沙瓦纳,后又于1779年年初控制内陆地区。

克林顿派兵挥军南下乔治亚,原本是希望联结当地一直处于沉默的强大保皇党势力,而当时的殖民地大臣乔治·热尔曼(George Germain)亦认为北美的南部殖民地民众对英军会比较友善。然而,这种设想很大程度是受逃亡英国的保皇党所夸大, 而事实上,南部殖民地的确不热衷于从英国独立,因为他们担心当地的农庄产品会因独立而失去英国的庞大市场,但他们对英军的支持却从来没有具体及普遍地展现出来,而这是英军所始料不及的。面对这种情况,克林顿与他的部众在南部一直感到被孤立,在整个美国独立战争中,英军积极尝试动员南部保皇党的支持,但效果却始终未如理想。

踏入1779年后期,克林顿由纽波特抽调军队,集结大军,以积极部署入侵南卡罗莱纳地区。克林顿对计划高度重视,并且亲自指挥,在同年年尾率领14,000大军由纽约取水路南下。到1780年年初,大军成功在同年5月攻陷查尔斯顿。这个查尔斯顿围城战是在得到海军将官马利奥特·阿巴思诺特(Mariot Arbuthnot)协助下进行的,英军在战事中成功受降革命军逾5,000人,对革命军透成沉重打击。但同样在这个时期开始,克林顿与其他同级将官的不和亦日益浮现,而事实上他与阿巴思诺特在围城战中也没有充分合作。克林顿与其他同级军官出现分歧及不愿合作的问题在此后一直持续,军方领导层未能团结一致,成为英方后来在战争中败北的一大原因。

克林顿在攻占查尔斯顿以后返回纽约,并将8,000名士兵留守南方战场,交由副总司令康沃利斯将军统领。 克林顿在那里继续遥距监控南方的战事,从他对康沃利斯的通讯内容所见,可见他对南方战况相当关注。 然而,随着战事继续进行,克林顿与其下属的关系却愈见疏离,他在后期通讯所用的措词也变得尖酸刻薄。这某程度上令曾与康沃利斯通讯的殖民地大臣乔治·热尔曼也认为,克林顿的下属不愿遵从克林顿,而克林顿也视自己为唯一独大的指挥。

此后,英军在南方战事中连番失利,其后康沃利斯更在1781年10月的约克镇围城战役中大败收场,并向以华盛顿及罗尚博伯爵为首的法国及革命联军投降,标志着英方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彻底失败。不久以后,克林顿亦因英军败阵而遭到撤换,返回英国,北美英军总司令一职遂由盖伊·卡尔顿爵士(Sir Guy Carleton)接任。有关克林顿爵士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书信,现存放于诺丁汉大学内。

返回英国以后,克林顿因带领英军战败,导致名声不佳,返国后没有再获重用,也渐被公众所淡忘。但为了对自己在战争中的表现作出澄清及辩护,他在1783年出版(《1781年北美战事叙事》)一书,当中对前部下康沃利斯多有指责,令康沃利斯相当不满,两人恶劣关系亦随之公开。到1784年,他又退出下院,选择渐渐淡出公众场合。

一直到1790年,克林顿再次在第二代纽卡斯尔公爵的协助下,透过购买属于“口袋选区”的康沃尔郡朗塞斯顿(Launceston)选区而重任下院议员,至1793年10月复获军方授予陆军将军军衔。晚年的克林顿爵士再次获得起用,于1794年7月获委任为直布罗陀总督,可是,这时的克林顿已经顽疾缠身,以致久久未能成行,结果总督一职改由查尔斯·奥哈拉(Charles O'Hara)以副督身份暂代。克林顿始终也没有痊愈过来,在1795年12月,他进行一项小型手术移除膝盖的脓疮,但是手术失败,数日后在12月23日卒于伦敦摄政公园附近的波特兰广场家中,终年65岁。 他死后遗体安葬于温莎堡附近的林肯礼拜堂。

克林顿在1767年2月娶女子哈莉特·卡特(Harriet Carter)为妻,两人共育有五名孩子。哈莉特在1772年8月早逝,对克林顿构成很大打击,有说他伤心得荒废工作、不出席下院会议、甚至拒见朋友,他花了两年时间才从丧妻的阴影中恢复过来。克林顿的其中两名儿子日后也跟随父亲从军,他们分别是:

克林顿爵士在任北美英军总司令四年时间,最终以混乱和战败划上句号,他的名字在后世时常与英军在美国独立战争战败联在一起,但不少历史学者也多将英军战败归咎于其副手康沃利斯, 至于克林顿本身在战后亦曾出书为自己平反和辩护。

一位曾效力克林顿的威姆斯少校(Major Wemyss)评论到,他“是一位尊贵而受敬重的军官,有德意志式的作风;他曾为普鲁士的斐迪南王子兼不伦瑞克公爵服役。他为人自负,接受奉承,对所有与军事无关的事物感到厌恶,过分地被副官和爱将所误导。”此外,陆军上校查尔斯·斯图尔特爵士(Sir Charles Stuart,1753年-1801年)更曾刻薄地批评他“无能力指挥一队骑兵,指挥一队军队完全可以以白痴来形容。”历史学者麦克西则持相反意见,认为他在战场上是位具才华的将军。 至于威姆斯少校认为,克林顿的真正弱点在于,他所专注的事务过分狭隘,加上缺乏自信,对管治构成致命一击。他指出,作为总司令,克林顿对北美殖民地的民意缺乏真正掌握,同时错误衡量保皇党的价值,除此之外,他还难以与同僚相处、具妒忌心、坏脾气、以及太易论断别人,正如在1778年时候,他就曾与何奥意见不合,而在他出任北美总司令任内,亦与同僚争吵不断,这都对英军在战争中的整体表示构成一定损害。

相关

  • 贝塔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断药(英语:Beta blockers),又称Beta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或β阻断药、乙型阻断剂,是一类用来治疗心律不齐、防止心脏病发作后的二次心
  • 卵巢甲状腺瘤卵巢甲状腺瘤(英语:struma ovarii),是一类中胚层畸胎瘤(英语:monodermal teratoma)的罕见病变,它包括很多甲状腺组织,并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卵巢甲状腺瘤的病发并不仅限于卵巢
  • 台积电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英语: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通称台积电、台积或TSMC,与旗下公司合称时则称做台积电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半
  • 晴天晴天,或称晴朗或晴,是一种稳定的大气状态,一般指天空中很少或没有中低层云层,或指总云量不到30%的晴朗天气,若云量高于30%常被称为多云,若高于95%则称为阴天。晴天持续时间从几小
  • 马尔科·迪瓦约 马尔科·迪瓦约( Marco Di Vaio )是一位意大利足球运动员。在场上司职前锋。2007年1月21日,迪瓦约转会至热那亚。2008年8月22日,迪瓦约被热那亚外借到博洛尼亚,在博洛尼亚的
  • 尤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贝兹梅诺夫尤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贝兹梅诺夫(俄语:Юр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езменов,1939年?月?日-1993年1月5日),曾化名托马斯·大卫·舒曼(英语:Tomas David Schuman)是
  • 李晚熙李晩熙(韩语:이만희;英语:Lee Man Hee,1931年10月6日-1975年4月13日),韩国电影导演。李晩熙是60年代韩国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电影大师。1931年10月6日出生于日治朝鲜京城府,高中毕业
  • 温任平温任平(英语:Bernard Woon Swee Tin;1944年12月15日-),原名温瑞庭,是一名作家,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祖籍是广东梅县。温任平除了写作,也算命看相。他的弟弟是著名武侠小说家温瑞安
  • 涅瓦区坐标:59°52′N 30°28′E / 59.867°N 30.467°E / 59.867; 30.467涅瓦区(俄语:Не́вский райо́н,罗马化:Nevsky rayon)是俄罗斯的一个区,位于该国西北部,由圣彼得堡
  • 乌姆雷特乌姆雷特(Umreth),是印度古吉拉特邦Anand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2192(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32192人,其中男性16685人,女性15507人;0—6岁人口3781人,其中男2051人,女1730人;识字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