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共晶
✍ dations ◷ 2025-07-18 11:25:02 #共晶
共晶系统或共熔系统(英语:eutectic system),冶金学名词,是指两个不同化学物质或元素,在以某一特定比例混合后,能够在比各自熔点还要低的温度下,进行加热熔合,形成均匀的混合物(mixture)。用来形成共晶系统的混合物被称为共晶混合物或共熔混合物(eutectic mixture),形成的化合物被称为共晶组成物或共熔组成物(eutectic composition),而这个熔合温度则称为共晶温度或共熔温度(eutectic temperature)。在相图上定义共晶点的坐标是共晶百分比(在图的原子/分子比轴上)和共晶温度(在图的温度轴上)。在相图上,共晶温度与共晶组成这两者的交界,形成了共晶点或共熔点(eutectic point)。但不是所有的二元合金都拥有共晶点,例如,银-金混合系统,它的熔化温度液相线(英语:liquidus)(liquidus)与凝固温度固相线(Solidus),比起纯银跟纯金都还要高。若将该系统在"共晶浓度"时由液态开始降温,当降温通过"共晶温度"时便会发生物质直接由液态转变为α、β两种固态物质的反应,即为"共晶反应"。共晶反应发生时必将伴随原子的重新分配而形成α与β相交杂的层状结构 ( lamellae ) 。由液态转变为固态之α与β相时,液态物质中的原子会有扩散至同种原子占比较丰富的那一个相态之倾向;又因为扩散作用发生的时间极短,故原子仅能扩散一小段距离,因而形成交错的层状结构。若所选取的浓度在降温过程中不会经过共晶点,而是由 ( L + α ) 态或 ( L + β ) 态转变为 ( α + β ) 态,则原先便已长出的晶粒称为 ( primary ),而当温度达到共晶温度时才长出的晶粒则称为 ( eutectic )。由共晶反应所长出之层状结构中的 eutectic 和先前长出的 primary 虽然化学组成相同,但因 eutectic 和 primary 在结构上有所区别,因此eutectic 和 primary 为两种不同的"微成分 ( microconstituent ) "。另外两种类似而发生在多物质相图的反应分别为"共析反应 ( Eutectoid ) " 和 "包晶反应 ( peritectic ) "。共析反应系由一固相态经由冷却或升温转变为另外两种不同的固相态晶粒。包晶反应则为一固态相经由冷却或升温转变为一液态相和另外一种固态相晶粒。
相关
- 丹毒丹毒(英语:Erysipelas)是一种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真皮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炎症。英语:Erysipelas的名称,来自希腊语:ἐρυσίπελας,原意为红皮肤。在欧洲某些国
- 蛔虫科蛔虫科(学名:Ascarididae),亦简化作蛔科,是蛔虫总科之下的一个科。包括有:
- Α-葡聚糖α-葡聚糖(alpha glucan)是指由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聚糖。淀粉(包括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糖原均属于α-葡聚糖。在淀粉和糖原分子中,主链的不同单体之间由α-1,4-糖苷键聚合而成
- 吡喹酮吡喹酮(英语:Praziquantel,或英语:Biltricide)为一种用于人类及动物的驱虫药,专门治疗绦虫及吸虫。对于血吸虫、中华肝吸虫、广节裂头绦虫(英语:Diphyllobothrium latum)特别有效,吡喹
- 子宫体子宫,中医学常称胞宫,又称女子胞,是中医的奇恒之腑之一。位于小腹正中,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连接阴道,为女性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子宫是雌性哺乳动物的生殖器官中,用来让胚
- 雨天雨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七十三个(八划的则为第七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雨部归于八划部首。雨部只以上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
- 默认选项默认选项(Default),又称缺省值,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指在无决策者干预情况下,对于决策或应用软件、计算机程序的系统参数的自动选择。默认选项的设计可以在用户不须决策的状况下就可
- G.222运输机Alenia的G.222为一种中型短场起降军用运输机。原本是为满足北约的要求而研发,但最初只有意大利一个北约成员国采用此机。但是该机架构在1990年代与美国厂商合作改良,成为C-27J
- 玛雅人玛雅人(Maya peoples)是古代印第安人的一支,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公元前约2500年就已定居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的部分地
- 台北市政府坐标:25°02′15″N 121°33′50″E / 25.037525°N 121.563782°E / 25.037525; 121.563782台北市政府(简称:北市府)是中华民国台北市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