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

✍ dations ◷ 2025-04-04 05:38:19 #丹毒
丹毒(英语:Erysipelas)是一种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真皮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炎症。英语:Erysipelas的名称,来自希腊语:ἐρυσίπελας,原意为红皮肤。在欧洲某些国家,丹毒又称圣火(拉丁语:Ignis sacer,英语:holy fire)、圣安东尼之火(St. Anthony's fire)。中医称“朱毛丹”。老人、婴幼儿、儿童易罹患此症。免疫缺陷、糖尿病、酗酒、皮肤溃疡、真菌感染症以及淋巴引流障碍(如乳房切除术、盆腔手术、搭桥手术后)也都会增加患病风险。病人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烧、颤抖、寒颤、疲倦、头痛、呕吐以及初期感染48小时内的一般病症。皮肤的红斑病变迅速地增大,红斑的边缘界限明显且凸起。红疹肿大、灼热、较硬,有疼痛感,外观类似橘皮。更严重的感染会导致囊疱、水泡以及瘀点,也可能有皮肤坏死。淋巴结可能会肿大,可能会造成淋巴水肿。偶尔还会看到红疹延伸到淋巴结的一道红色条纹。丹毒可能会出现在皮肤的任何部位,包括面部、手臂、手指、腿和脚趾,但发病最多的部位是肢端。脂肪组织最容易受到感染,面部特别是眼部、耳、面颊皮肤也很容易受到感染。肢端的重复感染可能会导致慢性淋巴结炎。大部分丹毒病例是由化脓性链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 pyrogens)(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也有一些病例是由A组以外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易感部位在过去是面部,而现在丹毒多发于腿部。皮肤小损伤、湿疹、手术刀口以及溃疡可能会使丹毒感染趁虚而入,常由患者鼻道中的链球菌引起。小的抓伤或擦伤后感染进入伤口并扩散会导致毒血症。丹毒并不会影响皮下组织。丹毒感染部位不会流脓,只会流出血清或浆液。皮下水肿可能会导致外科医生将丹毒误诊为蜂窝性组织炎。这种病症主要由边缘清晰的红疹和炎症来诊断。利用血培养诊断这种病症是不可靠的,但是可以用来测试败血症。丹毒必须与带状疱疹、血管性水肿、接触性皮炎以及胸部弥漫性炎性癌区分开。丹毒可以与蜂窝性组织炎区分,因为丹毒的边缘膨胀凸起,边缘清晰。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在发病后10日左右增高。根据患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青霉素、克林霉素或红霉素。虽然病症一两日就能消退,但是皮肤需要数周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由于存在再次感染的风险,在初次痊愈后有时还要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不过这种方法并不总是奏效,有时即使使用了预防性抗生素还会再次感染。主要见于猪等家畜的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猪丹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不过人类因感染此菌所患的相应病症称为类丹毒。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Template:Bacterial cutaneous infections(英语:Template:Bacterial cutaneous infections)

相关

  • 口腔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牙医学(法语:Dentisterie; 英语:Dentistr
  • 细胞壁细胞壁(英语:cell wall)是细胞的外层,在细胞膜的外面,细胞壁之厚薄常因组织、功能不同而异。它可以是坚韧的,有弹性,和有时坚硬的。它给细胞提供既有结构支承和保护,同时也作为一种
  • 芽孢内生孢子(英语:endospore,又称芽孢或内孢子)是某些特殊种群的细菌,主要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与梭菌属Clostridium中细菌产生的特殊休眠体,这些细菌会在缺乏养分的环境时开始进入此
  • 杀真菌剂杀真菌剂(英语:fungicide)是指用来杀死或抑制真菌或真菌袍子的化合物或者生物体。真菌能够对农业产生严重的危害,例如严重减产,质量降低等。卵菌不是真菌,尽管它和真菌很相似,例如
  • 兴奋剂兴奋剂又称为中枢神经兴奋剂、中枢神经刺激剂(英文名称:stimulant、psycho-stimulant)是一系列精神药物的统称,其中包括可以增加活动力的药物、会令人感到愉快和振奋的药物,以及
  • 反应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英语:reactive arthritis)之前称为莱特氏综合征(英语:Reiter's syndrome),是一种发炎性关节病变,是一种无菌性的关节炎。身体某个部位接触细菌、披衣菌等微生物,产生尿
  • 脂褐素脂褐素(英语:lipofuscin)的命名由来是具有颗粒状的褐黄色色素,由含有脂肪的残存物与溶酶体消化物所组成。被认为是一种随着年纪增长或细胞操劳而增加的色素,可见于肝脏、肾脏、心
  • 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 = (年内出生人数 - 年内死
  • 玉米黑穗菌玉米黑穗菌(学名:Ustilago maydis)是属于黑穗菌目黑穗菌科黑穗菌属的一种真菌,寄生在玉蜀黍属、类蜀黍属植物上,可引起玉米黑穗病。其菌瘿可食用,称为玉米乌米、玉米蘑菇或墨西哥
  • 鹿花菌孢印黄色异养腐生真菌美味鹿花菌(学名:Gyromitra esculenta),又名鹿花蕈或河豚菌,是鹿花菌属下的假羊肚菌,分布在欧洲及北美洲。它们生长在针叶林的沙质土壤,于春天及初夏长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