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循环

✍ dations ◷ 2025-11-29 07:47:07 #热力学循环
热力学循环(英语:thermodynamical cycle)是一系列传递热量并做功的热力学过程组成的集合,通过压强、温度等状态变量的变化,最终使热力学系统回到初始状态。状态量只依赖于热力学状态,沿热力学循环路径对此类物理量的路径积分结果为零;而像热量和功这样的过程量与循环过程有关,路径积分不为零。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在一个循环中输入的净热量总等于输出的净功。过程可重复的特性使得系统能够被连续操作,从而热力学循环是热力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热力学循环经常被看作是一个准静态过程并被当作实际热机和热泵的工作模型。在P-V图上热力学循环可表示为一个闭合曲线,P-V图的Y轴表示压强,X轴表示体积,则闭合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等于过程所做的功 W {displaystyle W,} :这个功在数值上等于传入系统的热量 Q {displaystyle Q,} :方程(2)的表达式显示热力学循环类似于一个等温过程,不过在循环过程中系统的内能是变化的,只是当每一次循环结束时系统内能会回到初始值。如果循环过程在P-V图上是沿顺时针方向进行的,这个循环代表着一个热机,此时的输出功是正值;如果是沿逆时针方向进行的,则它代表这一个热泵,此时的输出功是负值。两种主要的热力学循环类型是热机循环和热泵循环。热机循环将输入的部分热量转化为输出的机械功,而热泵循环通过输入的机械功将热量从低温传向高温。完全由准静态过程组成的循环能够通过控制过程的流向来作为热机或热泵循环使用。在P-V图或温熵图上,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代表着热机和热泵循环。热机循环是热机工作的基本原理,这种循环方式为当前世界上大部分的发电站提供能量来源,也为几乎所有的机动车提供动力。热机循环按照它们所采用的热机模型可进一步分类,内燃机中最常见的热机循环是奥托循环(常称做四冲程循环),柴油机中最常见的是迪塞尔循环。外燃机中使用的循环方式还包括采用燃气轮机方式工作的布雷顿循环,以及采用汽轮机方式工作的兰金循环。这里在P-V图上举例说明如何计算一个由四个热力学过程构成的热机循环所做的机械功:在过程4->1以及2->3中,如果体积没有变化,则方程(3)简化为热泵循环和制冷循环是热泵和冰箱的理论模型。两者的差别在于热泵的用途是保持一块区域的温度而冰箱则是使之降温。最常见的制冷循环是采用制冷剂的相变进行的蒸气压缩循环。吸收制冷循环是另一种循环方式,它不将制冷剂气化,而是将其吸收。气体制冷循环包括逆向布雷顿循环和林德-汉普逊循环。理论上一个热力学循环由三个或多个热力学过程组成(通常为四个),这些过程可以为:典型的热力学循环包括卡诺循环由完全可逆的等熵压缩和膨胀过程,以及伴随有吸热和放热的等温过程组成。卡诺循环的热机效率只依赖于发生热传递的两个热库的热力学温度,对于一个循环周期,卡诺热机的效率为其中 T L {displaystyle {T_{L}}} 是循环过程中的最低温度(低温热库的温度), T H {displaystyle {T_{H}}} 是最高温度(高温热库的温度)。对于卡诺制冷循环,热泵的性能系数为对于一个制冷机,性能系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任何热力学循环设备的效率和性能系数都不可能高于卡诺循环的效率。一个理想热机的循环由下面过程组成:一个奥托循环由下面过程组成:斯特灵循环和奥托循环相似,但绝热过程被替换为等温过程:如果 Z {displaystyle Z,} 是一个热力学的状态函数,则 Z {displaystyle Z,} 经过一个热力学循环后保持不变:熵作为一个状态函数,定义为从而有可见对于任意循环过程都有意味着经过一个循环系统的熵增为零。

相关

  • 立克次体等立克次体(学名:Rickettsia),或者称立克次氏体,是一类细菌,但许多特征和病毒一样,如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可以通过瓷滤器过滤,只能在动物细胞内寄生繁殖等。直径只有0.3-1μm,小于绝大
  •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英文: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是一种处理污水的厌氧生物方法,于1977年由荷兰Lettinga教授发明。污水自下而上通过UASB。反应器底部有一
  • 习惯性流产反复流产(recurrent miscarriage)是指两次或两次以上连续流产,过去称为习惯性流产(habitual abortion),而在医学研究中较常使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pregnancy loss 或 RPL)。造成
  • 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简称甲表,是中华民国教育部于1979年出版的常用字和字体标准,内收4808字。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简称乙表,是中华民国教育部于1982年12月出版的次常用字和字体
  • 让-马丁·沙可让-马丁·沙可(法语:Jean-Martin Charcot,1825年11月29日-1893年8月16日),19世纪法国神经学家、解剖病理学教授。他的工作大大推动了神经学和心理学领域的发展。他的绰号是“神经
  • 无麸质饮食无麸质饮食(英语:Gluten-free diet,缩写GFD)是指没有麸质的饮食方式。麸质是一种在小麦、大麦及裸麦中含有的蛋白质成分,这些物类及其杂交种(如斯佩耳特小麦、卡姆麦(英语:Khorasan
  • Hsub2/subSsub2/subOsub5/sub焦亚硫酸,严格地说是偏二亚硫酸,是一种硫的含氧酸,化学式为H2S2O5。焦亚硫酸和硫代硫酸一样,不能以游离态存在。与焦硫酸不同的是其中两个硫原子直接相连。
  • Gsub2/sub期G2期是间期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细胞在S期完成了DNA复制后进入G2期,G2期结束后,前期随即开始,染色质凝聚为染色体,核膜也开始解体。G2期中细胞快速生长并大量合成有丝分裂
  • 乔治二世乔治二世(George II of Great Britain,1683年11月10日-1760年10月25日),英国国王,汉诺威选帝侯。英国国王兼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与索菲亚·多鲁西亚的独子,以太子身份封威尔士亲王
  • 夏尔·佩罗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1628年1月12日-1703年5月16日)是十七世纪法国诗人、作家,以其作品《鹅妈妈的故事》而闻名。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是家中七个孩子中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