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麦士蒂索人,是描述祖先一方是外国人的菲律宾人的术语。
西班牙远征队在1565年来到菲律宾群岛后,殖民时期持续了333年。罗马天主教会为西班牙人定居在菲律宾发挥了重要作用。西班牙政府和传教士很快开始学习菲律宾民族语言,罗马天主教仪式根据菲律宾人的信仰和价值观被解读。因此,在菲律宾发展了的民间罗马天主教。来自西班牙和墨西哥的欧洲定居者移民,他们的后代可能会采用父母和祖父母的文化。一些西班牙裔菲律宾人在该国还会说西班牙语。
在西班牙殖民时代一份刊物中指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吕宋岛居民拥有不同程度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人血统。除了吕宋,在其他西班牙殖民时代的城市,如巴科洛德,宿雾,伊洛伊洛市,三宝颜等军事防御工事或商业港口,也有相当程序的麦士蒂索人人口。
即使在西班牙人抵达菲律宾之前,华人也与菲律宾的当地人进行了交易。在殖民时期,华人移民进入菲律宾的人数有所增加。但西班牙人限制了华人的活动,把他们的活动限制在马尼拉南的王城区。大多数华人作为贸易商谋生。
西班牙统治时代期间抵达的许多华人是广东广府人,他们是劳动者,但也有进入零售业的福建闽南人。西班牙人鼓励中国居民居住在岛上与菲律宾人结婚,改信罗马天主教,到19世纪多数菲律宾华人也采取西班牙人的名字,姓氏和习俗。
在美国殖民时期,美国的“排华法案”也适用于菲律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共产党人在中国内战中的胜利,许多从中国大陆逃亡的难民定居在菲律宾。形成了目前菲律宾华人人口的大部分。菲律宾在1946年7月4日独立后,中国移民成为归化的菲律宾公民,而出生在这个国家的这些新公民的孩子从出生获得了菲律宾公民身份。
菲律宾华人是东南亚最大的海外华人社区之一。至少有一些中国血统的常来人占菲律宾人口的18-27%,有大约150万菲律宾人是纯华人血统,约占人口1.6%。
在16至19世纪的西班牙殖民时期,菲律宾的种族混合历史发生的规模小于其他西班牙领土。这种民族宗教社会分层格局与西班牙裔美洲人使用的卡斯塔系统相似,但也有一些重大差异。
该制度用于税收目的,殖民地内的尼格利陀人和纯南岛人只需支付基本基础税捐,常来人和南岛人的混血支付两倍税捐,常来人支付4倍税捐,但白人不用交税。1898年“菲律宾独立宣言”发表后,种姓制度被废除,菲律宾人一词扩大到包括菲律宾全体人民,不分种族血统。然而,这个阶级制度的各方面在现代菲律宾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并且受到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菲律宾的blancos(白人),被细分为半岛人(西班牙出生的纯西班牙血统的人),insulares((菲律宾出生的纯西班牙血统的人); mestizos deespañol(祖先是南岛民族和西班牙人混血儿的人),tornatrás(祖先是南岛民族、中国人和西班牙人混血儿的人)。当时的马尼拉也是种族分隔地区,白人生活在王城区(但常来人作为仆人和殖民地需要的各种职员可进入王城区),信仰天主教的常来人和菲律宾华人生活在岷伦洛区。而南岛人则生活在除宿雾等其他几个地方外的全国领土。
生活在菲律宾的纯西班牙血统的人被归类为美洲人。出生在菲律宾的西班牙裔拉丁美洲人保持其合法分类,他们通常作为纯西班牙血统人的仆役。这些人的分类是根据父系血统的白人成分和是不是天主教徒决定,地位最低的是尼格利陀人和未受洗礼的纯南岛人。
Tettoni, Luca Invernizzi and Sosrowardoyo, Tara. (1997). Filipino Style. Periplus Editions Ltd. Hong Ko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