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起始因子2

✍ dations ◷ 2025-04-02 10:20:40 #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生物合成,基因表现

eIF2(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真核起始因子2)是一个重要的真核起始因子,它的作用是在真核翻译起始过程中介导起始tRNA(Met-tRNAi)与核糖体结合。它是一个异源三聚体,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eIF2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其蛋白磷酸化作用能够调控真核翻译的起始因子。

eIF2在真核翻译起始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与GTP以及起始tRNA形成三聚体复合物(TC),在eIF3和eIF5的作用下,TC结合到40S核糖体亚基上共同形成43S前起始复合物。在60S核糖体亚基结合上来之前,eIF5激活了eIF2的GTP酶活性,从而将结合的GTP水解为GDP。eIF2·GDP就从40S核糖体亚基上被释放出来。游离的eIF2·GDP在鸟苷酸交换因子eIF2B的作用下,被重新转换为eIF2·GTP从而可以再次参与起始过程。因此,eIF2的活性在细胞内可以被eIF2B调节,eIF2B的作用是使足量的eIF2·GTP存在以参与起始过程。

eIF2是一个异源三聚体,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三个亚基的氨酸序列高度保守(人与酵母对应亚基之间的序列等同性高达47 – 72 %)。

α亚基包含两个球形结构域,N端结构域和C端结构域,这两个结构域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其各自都可以独立正确折叠。α亚基被认为是eIF2中的调节亚基。它是磷酸化调控的主要对象,即对位于51位的丝氨酸(Ser51)进行磷酸化,而α亚基的磷酸化形式能够调节eIF2B的活性。N端结构域上还含有一个S1亚结构域,可能为RNA结合位点。

β亚基也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2, 13, 67, 218位上的氨酸残基)。它的N端结构域还含有3个赖氨酸聚集的区域,是与eIF5结合的重要位点。C端结构域含有eIF2B的结合区和一个预测的锌指花样区,其中锌指花样参与了TC和43S前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它还含有两个保守的鸟苷酸结合区,但不参与eIF2的活性的调控。β亚基还被认为能够结合tRNA和mRNA。

γ亚基含有属于GTP酶,其作用是结合GTP和Met-tRNAi,并在eIF5的激活下,将eIF2结合的GTP水解为GDP。它含有三个保守的鸟苷酸结合区,是GTP/GDP的主要结合位点。它还含有一个tRNA结合凹槽和Zn2+离子结合位点。

eIF2的活性是通过鸟苷酸交换和磷酸化来共同调控的。磷酸化发生在α亚基中的Ser51,其磷酸化形式表示为eIF2αP,哺乳动物中存在四种不同的激酶来对Ser51进行磷酸化。这些激酶的激活能够应答多种不同的细胞压力和刺激。例如,HRI(heme-regulated inhibitor Kinase)激酶在低血红素、亚砷酸盐中毒或热休克条件下激活,GCN2(generalcontrol non-derepressible-2)激酶在氨酸缺乏或紫外线损伤下激活,PKR(protein kinase RNA)激酶能被病毒双链RNA激活,PERK(PK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激酶则能应答内质网压力。一旦被磷酸化,eIF2表现出增强的对eIF2B活性的抑制。由于在细胞中,eIF2的含量要远远高于eIF2B的含量,因此即使是低水平的eIF2α磷酸化也已经可以有效的抑制eIF2B的活性。由于eIF2B是唯一能够对eIF2发挥鸟苷酸交换作用的因子,而eIF2在翻译起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eIF2B活性的降低将会抑制翻译起始。综上所述,通过鸟苷酸交换和磷酸化对eIF2的活性进行调控,也就能够对细胞中整体蛋白翻译水平进行调节。

eIF2的作用机制在真核生物中是相当保守的,它的活性的降低将导致整体蛋白翻译水平的降低,而这种降低可能是细胞对各种应激反应的一种应答方式。此外,eIF2活性的降低将会影响某些转录调节蛋白的翻译,从而从转录水平上影响很多基因的表达。

由于eIF2在翻译起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eIF2上出现缺陷将是致命的。虽然没有发现任何疾病与eIF2上的突变有直接关系,许多疾病却由eIF2活性下调(通过其上游的激酶)所引发。例如,在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兹海默病、帕金森氏症和亨丁顿舞蹈症)的病人体内发现浓度增加的激活的PKR和被抑制的(即被磷酸化的)eIF2。也有一些疾病是与eIF2的鸟苷酸交换因子eIF2B相关。如白质消失(leukoencephalopathy)

氨酰-tRNA合成酶 · 阅读框架 · 起始密码子 · 终止密码子 · 核糖体结合位点:夏因-达尔加诺序列(+/-) · 科扎克共有序列

PIF1 · PIF2 · PIF3

aIF1 · aIF2 · aIF5 · aIF6

eIF2(S1 · S2 · S3) · B1 · B2 · B3 · B4 · B5 · eIF2激酶

eIF3(A · B · C · D · F · G · H · I · J · K · M · S6)

eIF4(eIF4A(A1 · A2 · A3) · B · E1 · E2 · G1 · G2 · G3 · H)

eIF5(A · A2 · B)

EF-Tu · EF-Ts · EF-G

aEF1 · aEF2

eEF1(A1 · A2 · A3 · B1 · B2 · B3 · B4 · D · E1 · G) · eEF2

原核释放因子 · 古菌释放因子 · 真核释放因子(英语:Eukaryotic release factors)

RPS1 · RPS2 · RPS3 · RPS4 · RPS5 · RPS6 · RPS7 · RPS8 · RPS9 · RPS10 · RPS11 · RPS12 · RPS13 · RPS14 · RPS15 · RPS16 · RPS17 · RPS18 · RPS19 · RPS20 · RPS21 · RPS22 · RPS23 · RPS24 · RPS25 · RPS26 · RPS27 · RPS28 · RPS29

相关

  • 猴痘猴痘(Variole du singe / Monkeypo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主要在灵长类、啮齿类动物中传播的疾病,有时偶尔人也可以感染猴痘。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于正痘病毒,因此使用对天
  • 置换反应置换反应又称单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的离子根与一种离子化合物发生的反应,狭义氧化还原反应是置换反应的一种,且必为广义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关键在于还原性或氧
  • 弟,汉语口语又称弟弟或阿弟,其中粤语称细佬,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指的是二等亲中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同辈,而“弟”也可以用来指称家族内年纪比自己小的男性同辈。此外在古代时,弟
  • 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最高法院(德语:Bundesgerichtshof,简称BGH)是德国普通法院系统的最高法院,是德国民事和刑事案件的终审法院。为德国5个联邦终审法院之一,另外四个是联邦最高劳工法院、联邦最
  • τsup+/sup基本粒子反τ子(反陶子,Antitauon)是τ子的反粒子。
  • 先锋先锋物种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指得是一个生态群落的演替早期阶段或演替中期阶段的物种。先锋物种在生态恢复中被使用,对于一个受到破坏、丧失原有动植物群落的环境,先锋物种即在破
  • 三味线弦乐器三味线是日本的一种弦乐器。乐器由四角状的扁平木质板面蒙上皮制成,琴弦从头部一直延伸到尾部。通常会用银杏形的拨子来弹奏。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的三弦,大约成形于15世
  • 阿车语阿车语,又称阿车彝语或阿车话,是云南省东南的一种语言,隶属于彝语支。在《民族语》中的名称为Ache或Azhe。阿车语的使用人口分布于双柏县(23,000人)、易门县(11,100)、峨山彝族自治
  • 陈冠学陈冠学 (1934年2月1日-2011年7月6日),台湾作家。冠学先为笔名,后全面改用。出身日治台湾台南州学甲庄大湾(在今台南市学甲区),父亲陈彭携家前往台湾屏东县新埤乡开垦,自此陈家于此定
  • 池北偶谈《池北偶谈》又名《石帆亭纪谈》,是清代笔记小说,凡二十六卷,王士祯著作。《池北偶谈》之名是取白居易《池北书库》之意。又因王士祯常与客友聚谈于书库旁的石帆亭,由儿辈记录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