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中戏

✍ dations ◷ 2025-05-19 07:58:32 #叙事学,小说,虚构作品,电影技术

戏中戏或剧中剧,是当故事发展时叙述另一个故事的一种文学技巧或巧喻(或称曲喻),叙事内镜()是此文学技巧的法语名词(亦指纹章学里,将较小的盾牌纹章放在较大的盾牌上的纹章上的做法)。戏中戏可以用于小说、短篇小说、剧本、电视、电影、诗、音乐,甚至哲学。

故事中的故事(内在故事)的作用若非纯粹为娱乐观者,就是作其他角色的警告或楷模。在两种用法中,内在故事对外在故事的角色亦有象征性及心理上的重要性,通常两个故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而内在故事是用作揭示外在故事中的真实一面。

杜鲁福的电影《日以作夜》(又译《戏中戏》)是一套有关拍摄一套名为《邂逅彭美拉》(Je vous présente Pamela)电影的电影,电影表现拍摄这套关于一名女子爱上她丈夫的父亲的电影期间,角色间的互动关系。《日以作夜》中的电影《邂逅彭美拉》包括了欲望、出卖、死亡、悲痛和改变,而《日以作夜》中的角色亦经历相同的事情。

故事中的故事的文学手法可追溯至一种名为框架故事的手法。此手法中外在故事并不重要,而故事大多数内容,都是集中于一或多个虚构说故事者所说的内在故事,这些内在故事是完整,而且可以有一个至多个内在故事。此概念可见于古代印度文学,例如印度神话《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Vishnu Sarma的《邦查唐塔拉》、Syntipas的《七贤哲》、《Hitopadesha》和《吸血鬼的故事》。另外一个早期故事中的故事的例子是《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的文学手法可追溯至阿拉伯文学、波斯文学及印度说故事的传统。荷马所写的《奥德赛》亦使用了此手法,奥德修斯在达斯刻里亚岛上,向国王阿尔基努斯讲述海上的历险,历险的过程全由奥德修斯亲自说出。

通常故事中的故事都是用作讽刺,而挖苦对象不限于外在故事,内在故事甚至可以讽刺真实世界。《辛普森一家》中的《痒痒鼠与抓抓猫》和《南方公园》中的《Terrance & Phillip》都批评媒体中的暴力和媒体可接受的行为,而且容许外在卡通对它们的批评。

故事中的故事可能显露角色和事件的背景,记述影响外在故事的神话和传说,或者与故事看来无关。Bolesław Prus在他1895年的历史小说《法老》中,在外在故事里加入多个长短不一的故事,当中不少取自古埃及的文本,以进一步推进故事和启发角色。

有些故事可能在故事中的故事里面,或者多于两层故事。

此文学手法可追溯至古代梵文文学。在《邦查唐塔拉》中,叙述中的叙述者说出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动物传说,有时叙述可以达到三至四层,然后意外地用不规则的节奏迅速结束,以令维持读者的注意力。

另一个早期的例子是《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此故事由不知名的叙述者记叙,而在故事中妃子莎黑柔查德说的故事之中,大多亦有由另一叙述者所讲的故事,甚至在这些故事里,亦有其他的故事在里面。

第一次使用此戏剧手法的是凯德于约1587年写的《西班牙悲剧》,剧中痛失儿子的赫罗尼莫在仇人结婚前一天上演自己的剧作,在戏中假戏真做,手刃仇人。凯德亦被假定曾在他已散失的作品《哈姆雷特》(多被称为《唔,哈姆雷特》)中使用戏中戏的技巧。

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爱的徒劳》和《哈姆雷特》里明显地使用戏中戏的手法。《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请一些巡回演出的演员表演《贡扎古之死》,此剧中的角色和动作是《哈姆雷特》里部分事件的反映,而哈姆雷特王子加入更多元素强调这一点。他希望借此激怒他的叔叔,并总结说:“凭着这一本戏,我可以发掘国王内心的隐秘。”哈姆雷特称这一部新剧为《捕鼠器》(后来阿加莎·克里斯蒂借用此名字写成舞台剧《捕鼠器》)。差不多整场《驯悍记》是剧中剧,表演目的是为说服一名醉酒的乞丐,相信自己是一名正在观看演出的爵士,但此剧中剧与故事无关(除非最后一幕中,凯瑟丽娜对她的“lord”的奉承是为了进一步欺骗乞丐),所以在现代制作中这一段多被省略。

安东·契诃夫的剧本《海鸥》有特别提及《哈姆雷特》的内容:在第一幕中,儿子表演一段戏剧,以感动他从事专业演员的母亲,和她的新伴侣,而母亲的回应是将她的儿子与哈姆雷特相比。其后儿子就像哈姆雷特对待他的母亲和其新丈夫,尝试介入自己的母亲和她的伴侣,这悲剧某程度上由母亲对她儿子演出的蔑视发展而成。

当剧中角色在舞台上表演另一套戏剧(剧中剧),其他角色多成为“观众”。因为突然无法明确分辨谁是在剧中、谁是在剧中剧,剧场中的观众失去了具特权和全知的位置。剧中剧的手法倒置和废弃了基本的戏剧元素,令演员成为了作者,故亦可以成为对戏剧本身的讽刺。

Old Days下町的夕阳

Basic Mortality

Blimby's "WHO GOTS DA ABC'S"

Gingerbread man movie

Airplanes Taking Off

Baby Ballet

Love Kaboom

奇迹体验!难以置信
爆笑红地毯

樱桃小丸子

我家的历史

金信的早安Show

潘朵拉的盒子

相关

  • 螺旋体门螺旋体门(Spirochaetes)是一类很有特点的细菌,具有长的螺旋形盘绕的细胞。它们独具细胞全长、在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的鞭毛,称为“轴丝”(axial filament)。螺旋体可以通过轴丝产生
  • NaAsOsub2/sub偏亚砷酸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AsO2。偏亚砷酸钠有剧毒,对人类的致死量约为0.1g。
  • 莫纽什科斯坦尼斯拉夫·莫纽什科*(波兰语:Stanisław Moniuszko,1819年5月5日-1872年6月4日),波兰作曲家、指挥家。1819年生于明斯克附近的乌贝尔庄园。1837年到柏林学习音乐,回国后在维尔
  • 西域威龙《上海正午》(英文:Shanghai Noon),2000年好莱坞喜剧西部片。此片是成龙进军好莱坞作品之一,主角有成龙、刘玉玲及欧文·威尔森,上映票房成绩中上。晚清适值美国开拓西部时代,成龙
  • 反ICERD大集会反ICERD大集会(马来语:Perhimpunan Bantah ICERD;英语:Anti-ICERD rally),亦称812大集会(马来语:Perhimpunan 812)、812主权集会(马来语:Perhimpunan Daulat 812),是马来西亚多个马来穆斯
  • 丢勒的犀牛《丢勒的犀牛》是一幅由德国画家兼版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于1515年作的木刻版画。作品建基于一幅印度犀牛的素描,由不知名画家所画的,画上并写有描述。而画中的犀牛则是早几
  • 移动电源移动电源(英语:Power bank,Mobile power pack)是一种可随身携带、自身能储备电能、主要为手持式移动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例如无线电话、笔记本电脑)充电的便携充电器,特别应用在没
  • 中古高地德语中古高地德语(德语:Mittelhochdeutsch;英语:Middle High German,简写作MHG)是一个用以指称公元1050年至1350年期间的德语的形式。它由古高地德语演变而来,后来演变成早期新高地德语
  • 埃德蒙·巴恪思爵士,第二代从男爵埃德蒙·巴恪思爵士,第二代从男爵(Sir Edmund Backhouse, 2nd Baronet,1873年10月20日-1944年1月8日)英国东方学学者及语言学家,著有不少关于中国晚清时期历史的著作,但他死后被学
  • 邵伟华邵伟华(1936年12月-2019年5月23日),湖北省鄂州市人,邵雍第二十九世孙,《周易》研究者、堪舆学家。被称为中国当代的“易学泰斗”。1987年起分别出席了国际和全国的《周易》学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