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衣

✍ dations ◷ 2025-05-18 00:01:49 #特定用途或场合所穿服装,发明

隐身衣即是具有隐身效果的“衣服”,穿上它的物体将无法被肉眼、雷达等观察或探测到。隐身衣一直存在于神话传说、小说(哈利波特)或电子游戏中,一直未成为现实。不过目前世界上各国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研究出现实的隐身衣,并已取得一定进展。

人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物体会将照射到表面的光线分散开,反射到人的眼睛里。而隐身衣的原理正是减少光线的反射,同时又要减少物体的影子。但目前这两者还都未完全实现。

隐身衣的制作材料能够吸收特定的光线,造成物体只有反射出微弱的光,而人的肉眼无法感受较微弱的光线,这就造成了像物体像不存在一样。

英国、美国:2006年英国、美国科学家开发出全球首件二维“隐身衣”。两国科学家利用光学原理,成功地“隐身”了一个铜圆柱体。这一发现被刊登在了《科学》杂志上。

日本: 2004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推出了一款大外衣,人只需穿上这件外衣,就会“难以辨认”。其做法为在整件衣服上涂上回射性物质,衣服上还装配了照相机。摄影机拍摄下衣服后面的场景,然后显示在衣服前面的放映机上,再将影像投射到特殊衣料上,这样就实现了“隐身”。这项技术已引起军事专家的注意,他们想以此开发出帮助部队隐身的技术。

俄罗斯:据报道,2006年2月,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立大学加多姆斯基教授称发明出一种能使静止的物体隐形的特殊“隐身衣”,并已申请了专利。加多姆斯基教授的发现为,一个物体只要覆盖上一种由黄金胶体粒子制造的“特殊外衣”,就能够起到隐形的效果。 而且研究人员认为,飞机和太空船等大型物体,只要涂上了这种物质,雷达将无法发现。

隐身衣若被开发出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如使用在飞机、军队、运输队或装甲车上,将大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

如果隐身衣成为现实,任何人都可以穿上把自己隐藏起时可能会引发种种社会问题,由此引起一些人的担心。如美国犯罪纪实小说作者安妮·戴维斯认为这可能会致使一些偷窃、抢劫、强奸的防范在隐身衣前无济于事。

对此研究隐身衣的教授史密斯认为现在隐身衣技术还十分不成熟,现今的担心显得过早。而且隐身衣的使用仅限在军事和情报部门,但人们依然担心犯罪组织等也会设法得到这种技术或衣服。

相关

  •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徽国立卫生研究院 国家卫生研究院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命
  •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荷兰语: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是世界上顶尖的理工大学之一。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位于荷兰代尔夫特市,是荷兰规模最大最具有综合性的理工大学,拥有超过150
  • 电能电能(Electrical energy),是指电以各种形式做功(即产生能量)的能力。电能被广泛应用在动力、照明、冶金、化学、纺织、通信、广播等各个领域,是科学技术发展、国民经济飞跃的主要
  • 日本驻英国大使日本驻英国大使馆(日语:在英国日本大使館;英语:Embassy of Japan in the UK)是日本国驻在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的最高外交代表机构,日本在英国其余各地的领事馆也都
  • 谢章铤谢章铤(1820年-1903年),字枚如,福建长乐县人。晚清进士、诗人。祖籍浙江上虞县,生生于福州,幼年多病,父谢鹏年为县学生。咸丰元年(1851年),主讲漳州丹霞、芝山两书院。同治三年(1864年)中
  • 南蛮贸易南蛮贸易是安土桃山时代(西元十六世纪中期至十七世纪初期)日本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商人之间实行的贸易。“南蛮”在中古(“中世”)至近代以前的日本用以指称东南亚地区,并引申用
  • 艾克朗大学艾克朗大学(英文:University of Akron), 是一所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公立大学。俄亥俄州第四大的学校。这所大学设立于公元1870年,当时是与Universalist教会有密切关系的小型学院。
  • 德州扒鸡德州扒鸡为五香脱骨扒鸡的俗称,是山东省德州市特产之一.其口味鲜咸香嫩,造型别致美观,肉嫩骨酥,一抖之下骨脱肉烂,故名脱骨扒鸡。“德州扒鸡”在烧鸡的基础上,借鉴了扒肘子、扒牛肉
  • 汪国真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2015年4月26日),中国大陆现代诗人,工作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祖籍福建厦门,生于北京。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曾经做过工人。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1990年
  •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俄语:Красноя́рский край,罗马化:Krasnoyarsky krai)位于西伯利亚中部,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根据2005年4月17日的公民投票,两个主体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