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衣

✍ dations ◷ 2025-11-11 07:21:29 #特定用途或场合所穿服装,发明

隐身衣即是具有隐身效果的“衣服”,穿上它的物体将无法被肉眼、雷达等观察或探测到。隐身衣一直存在于神话传说、小说(哈利波特)或电子游戏中,一直未成为现实。不过目前世界上各国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研究出现实的隐身衣,并已取得一定进展。

人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物体会将照射到表面的光线分散开,反射到人的眼睛里。而隐身衣的原理正是减少光线的反射,同时又要减少物体的影子。但目前这两者还都未完全实现。

隐身衣的制作材料能够吸收特定的光线,造成物体只有反射出微弱的光,而人的肉眼无法感受较微弱的光线,这就造成了像物体像不存在一样。

英国、美国:2006年英国、美国科学家开发出全球首件二维“隐身衣”。两国科学家利用光学原理,成功地“隐身”了一个铜圆柱体。这一发现被刊登在了《科学》杂志上。

日本: 2004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推出了一款大外衣,人只需穿上这件外衣,就会“难以辨认”。其做法为在整件衣服上涂上回射性物质,衣服上还装配了照相机。摄影机拍摄下衣服后面的场景,然后显示在衣服前面的放映机上,再将影像投射到特殊衣料上,这样就实现了“隐身”。这项技术已引起军事专家的注意,他们想以此开发出帮助部队隐身的技术。

俄罗斯:据报道,2006年2月,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立大学加多姆斯基教授称发明出一种能使静止的物体隐形的特殊“隐身衣”,并已申请了专利。加多姆斯基教授的发现为,一个物体只要覆盖上一种由黄金胶体粒子制造的“特殊外衣”,就能够起到隐形的效果。 而且研究人员认为,飞机和太空船等大型物体,只要涂上了这种物质,雷达将无法发现。

隐身衣若被开发出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如使用在飞机、军队、运输队或装甲车上,将大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

如果隐身衣成为现实,任何人都可以穿上把自己隐藏起时可能会引发种种社会问题,由此引起一些人的担心。如美国犯罪纪实小说作者安妮·戴维斯认为这可能会致使一些偷窃、抢劫、强奸的防范在隐身衣前无济于事。

对此研究隐身衣的教授史密斯认为现在隐身衣技术还十分不成熟,现今的担心显得过早。而且隐身衣的使用仅限在军事和情报部门,但人们依然担心犯罪组织等也会设法得到这种技术或衣服。

相关

  • Z-testZ检验,也称“U检验”,是为了检验在零假设情况下测试数据能否可以接近正态分布的一种统计测试。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在大样本条件下许多测验可以被贴合为正态分布。在不同的显著性
  • 鹦鹉热鹦鹉热(英语:Psittacosis)是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由鹦鹉热衣原体(又称鹦鹉热披衣菌)引起,人类主要透过鹦鹉(如金刚鹦鹉、鸡尾鹦鹉、虎皮鹦鹉)或其他家禽(如火鸡、鸭、鸽)感染,但极少透过
  • 荷语区弗拉芒语社群(荷兰语:Vlaamse Gemeenschap)有两种不同但相关的含义:比利时联邦宪法授权弗拉芒语社群行使以下权力:当弗拉芒语社群内各类机构(地方议会、地方政府、语言机构等)吸收
  • 功能动词功能动词,也叫轻动词(Light verb),是一些普通动词在某些情况下独立出来拥有新的用法的一类特殊的动词,这类动词在句子中丢失了其自身的含义,而是需要与另一个实义动词性质的成分
  • 约翰·潘兴约翰·约瑟夫·潘兴(英语:John J. Pershing,1860年9月13日-1948年6月15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美国远征军总司令(1917-1918)、军事家、陆军特级上将(General of the Armies)。潘兴在第
  • 德国国防军德国国防军(德语:Wehrmacht)是1935年至1945年间纳粹德国的军事力量,军种包括陆军、海军和空军,纳粹党的武装党卫队单位有时也从属于国防军。德国防军与纳粹党卫军兵数比例约国7党
  •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英语:Academy Award for Best Actress)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一个年度奖项,旨在奖励在电影中有杰出表现的女性主演演员。奖项于1929年的第1届奥斯
  • 逆向选择逆向选择(英文:Adverse Selection),为微观经济学、危机管理等领域的术语,有时会被概括为“劣胜优汰”。例如在保险业界中是指根据平均疾病风险设定的费率下,因平均疾病风险大于低
  • 吉森大学吉森大学,全称吉森尤斯图斯-李比希大学(德语:,缩写为),是一所位于德国黑森州吉森的公立大学,1607年由黑森-达姆施塔特伯爵路德维希五世(德语:Ludwig V. (Hessen-Darmstadt))(Ludwig V.)
  • 硝酸钍硝酸钍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Th(NO3)4,为极易潮解的放射性氧化剂。独居石精矿用50%氢氧化钠溶液在140°C下溶解,后经热水稀释和70°C下保温陈化,得到独居石碱溶饼。用硝酸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