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衣

✍ dations ◷ 2025-07-22 12:27:57 #特定用途或场合所穿服装,发明

隐身衣即是具有隐身效果的“衣服”,穿上它的物体将无法被肉眼、雷达等观察或探测到。隐身衣一直存在于神话传说、小说(哈利波特)或电子游戏中,一直未成为现实。不过目前世界上各国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研究出现实的隐身衣,并已取得一定进展。

人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物体会将照射到表面的光线分散开,反射到人的眼睛里。而隐身衣的原理正是减少光线的反射,同时又要减少物体的影子。但目前这两者还都未完全实现。

隐身衣的制作材料能够吸收特定的光线,造成物体只有反射出微弱的光,而人的肉眼无法感受较微弱的光线,这就造成了像物体像不存在一样。

英国、美国:2006年英国、美国科学家开发出全球首件二维“隐身衣”。两国科学家利用光学原理,成功地“隐身”了一个铜圆柱体。这一发现被刊登在了《科学》杂志上。

日本: 2004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推出了一款大外衣,人只需穿上这件外衣,就会“难以辨认”。其做法为在整件衣服上涂上回射性物质,衣服上还装配了照相机。摄影机拍摄下衣服后面的场景,然后显示在衣服前面的放映机上,再将影像投射到特殊衣料上,这样就实现了“隐身”。这项技术已引起军事专家的注意,他们想以此开发出帮助部队隐身的技术。

俄罗斯:据报道,2006年2月,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立大学加多姆斯基教授称发明出一种能使静止的物体隐形的特殊“隐身衣”,并已申请了专利。加多姆斯基教授的发现为,一个物体只要覆盖上一种由黄金胶体粒子制造的“特殊外衣”,就能够起到隐形的效果。 而且研究人员认为,飞机和太空船等大型物体,只要涂上了这种物质,雷达将无法发现。

隐身衣若被开发出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如使用在飞机、军队、运输队或装甲车上,将大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

如果隐身衣成为现实,任何人都可以穿上把自己隐藏起时可能会引发种种社会问题,由此引起一些人的担心。如美国犯罪纪实小说作者安妮·戴维斯认为这可能会致使一些偷窃、抢劫、强奸的防范在隐身衣前无济于事。

对此研究隐身衣的教授史密斯认为现在隐身衣技术还十分不成熟,现今的担心显得过早。而且隐身衣的使用仅限在军事和情报部门,但人们依然担心犯罪组织等也会设法得到这种技术或衣服。

相关

  •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法语:Architecture gothique, 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欧洲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是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
  • 切比雪夫不等式在概率论中,切比雪夫不等式(英语:Chebyshev's Inequality)显示了随机变量的“几乎所有”值都会“接近”平均。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刊行的书中,其被称为比奈梅不等式(英语:Bienay
  • 明暗界线晨昏圈,又称晨昏线,或是曙暮光区是一条虚拟的线,它在行星的表面画出了白天和黑夜的交界线(也称为灰线)。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各是一个半圆弧,晨线的东边是昼半球,昏线
  • 山海关参数所指定的目标页面不存在,建议更正成存在页面或直接建立下列一个页面(建立前请先搜寻是否有合适的存在页面可以取代):山海关(满语:ᡧᠠᠨᠠᡥᠠᡶᡠᡵᡩᠠᠨ,穆麟德:šanaha furd
  • 巴贝特之宴《巴贝特之宴》(丹麦语:Babettes gæstebud),是一部1987年上映的丹麦剧情电影,首映是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该电影由盖布里尔·亚斯里执导,基于凯伦·白烈森原著故事改编。巴贝特
  • 株落失能株落失能(英语:Clonal anergy)是一个免疫学名词。描述的是周边淋巴球对于外来物质失去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而导致耐受性。失能的淋巴球株落将无法对于特定的抗原产生免疫反应,通
  • 社会羞辱社会羞辱(英语:Social stigma)又称为社会耻辱、社会羞耻或社会污名,是指在社会关系中基于个体特征而对某人的否定、不认同或不满。这些状况时常包括:不公正的待遇、疏远或排挤,并
  • 体内酒精测定仪体内酒精测定仪(英语:breathalyzer)或呼气式酒精检测仪(breathalyser,breath和analyzer/analyser的混成词)是一种根据呼气样本测定血液酒精浓度的设备。Breathalyzer是一个品牌名
  • 雾都孤儿 (电影)《雾都孤儿》(英语:)是导演卡洛·李在1968年的歌舞片。这部电影是同名音乐舞台剧之电影版本,剧中的音乐词曲均由莱诺·巴特(Lionel Bart)编写。编剧为维农·哈里斯(Vernon Harris)。
  • 间谍卫星间谍卫星又叫军用侦察卫星,其主要用于对使用国家有兴趣的其他国家或是地区进行情报搜集,搜集的情报种类可以包含军事与非军事的设施与活动,自然资源分布、运输与使用,或者是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