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田 波
✍ dations ◷ 2025-11-19 08:58:17 #田 波
田波(1931年12月25日-2019年12月15日),男,山东桓台人。中国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1年12月生于山东省桓台县夏庄。高中时代先后就读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附属中学和青岛市立高中。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毒学研究室工作。在林传光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病毒在马铃薯退化中作用的研究,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86年晋升为研究员。1981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访问学者。1986年西德杜塞尔多夫大学客座教授。1990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客座教授。1993年英国苏格兰作物所访问学者。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1984年至2001年,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第二至五届副主任委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01年兼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后,致力于对SARS冠状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1954至1979年研究了病毒与高温对马铃薯花叶型退化的作用,发现病毒感染后在低温条件下马铃薯产生耐病性而不发生退化。从而提出无病毒种薯生产方案。1980年代开展亚病毒研究:1983年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应用卫星RNA防治黄瓜花叶病毒,并获得成功。他还发现了一种新型类病毒——牛旁矮化类病毒,获得了国际上的承认。1987年,领导科研团队成功地将人工合成的抗黄瓜花叶病毒基因转入西红柿细胞核染色体中,首次得到具有抗病性的西红柿新株系。1989年涉足医学病毒,研究了SARS和艾滋等病毒融合蛋白的7肽重复序列与细胞融合的分子机制,设计了一种三螺旋蛋白高抗艾滋病毒。2003年开始研究SARS冠状病毒融合机制,研制出了抗击该病毒侵入细胞的多肽药物。主持的科研项目曾五次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奖,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与科技进步奖,三次获得省部级奖项。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获得首批华夏英才基金资助。1999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6年获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终身成就奖。
相关
- 目目(英语:order, 拉丁语:ordo)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个分类级别,是位于纲和科之间的级别:物种属于和不属于每个目是由生物分类学家决定的,和是否应该认可一个特定的目。 通常没有确切
- 粒细胞粒细胞是一类细胞质中包含颗粒体(英语:Granule_(cell biology))的白细胞,又因其细胞核形态多样而称多形核白细胞,(PMN或PML)。术语多形核白细胞通常特指最常见的中性粒细胞。粒细胞
- 氯化钠氯化钠(化学式:NaCl),是一种离子化合物。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原子质量分别为22.99和35.45g/mol。也就是说100g的氯化钠中含有39.34 g的钠和 60.66 g的氯。氯化钠是海水中盐分的主要
-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英语:Reduction-oxidation reaction,简称Redox)是在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具有相应的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应。这种反应可以理解成由两个半反应构成,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
- 和名和名,依照字面上的意义是指日文中的名称,它除了可以指日文中的人名之外,更常见的场合是用来代替生物学、矿物学、物理学或化学等领域中一般民众难以辨识或记忆、将拉丁文以片假
- 心磷脂心磷脂(英语:Cardiolipin),一种磷脂,亦称双磷脂酰甘油。是潘伯恩(Mary C. Pangborn)1941年从新鲜的牛心肌中分离出来的,心磷脂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高等动物界。心磷脂主要存在
- 舒曼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德语: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德国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代表人物之一。舒曼生性热情、感情丰沛,富有民主主义思想。
- 毛竹毛竹(学名:Phyllostachys edulis,别名:孟宗竹、江南竹、猫头竹、貌儿竹、貌头竹、茅茹竹、龟甲竹),原产于中国南方,是属于禾本科竹子的一种。毛竹主要生长于中国南方与台湾的鹿谷、
- 扎伊尔扎伊尔共和国(法文:République du Zaïre、英文:Republic of Zaire)是1971年10月27日到1997年5月17日期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国名。扎伊尔在葡萄牙语的意思为:“一条吞噬所有河流
- 薄膜生长技术薄膜的生长是半导体制造中一项重要的工艺。薄膜生长技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常见的薄膜生长技术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