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波

✍ dations ◷ 2025-11-17 11:33:28 #田 波
田波(1931年12月25日-2019年12月15日),男,山东桓台人。中国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1年12月生于山东省桓台县夏庄。高中时代先后就读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附属中学和青岛市立高中。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毒学研究室工作。在林传光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病毒在马铃薯退化中作用的研究,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86年晋升为研究员。1981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访问学者。1986年西德杜塞尔多夫大学客座教授。1990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客座教授。1993年英国苏格兰作物所访问学者。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1984年至2001年,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第二至五届副主任委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01年兼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后,致力于对SARS冠状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1954至1979年研究了病毒与高温对马铃薯花叶型退化的作用,发现病毒感染后在低温条件下马铃薯产生耐病性而不发生退化。从而提出无病毒种薯生产方案。1980年代开展亚病毒研究:1983年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应用卫星RNA防治黄瓜花叶病毒,并获得成功。他还发现了一种新型类病毒——牛旁矮化类病毒,获得了国际上的承认。1987年,领导科研团队成功地将人工合成的抗黄瓜花叶病毒基因转入西红柿细胞核染色体中,首次得到具有抗病性的西红柿新株系。1989年涉足医学病毒,研究了SARS和艾滋等病毒融合蛋白的7肽重复序列与细胞融合的分子机制,设计了一种三螺旋蛋白高抗艾滋病毒。2003年开始研究SARS冠状病毒融合机制,研制出了抗击该病毒侵入细胞的多肽药物。主持的科研项目曾五次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奖,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与科技进步奖,三次获得省部级奖项。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获得首批华夏英才基金资助。1999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6年获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终身成就奖。

相关

  •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是动物体用来进行诸如移动,抓取,进食,眼动以及言语等骨骼肌运动的器官组成的功能整体。运动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位于外周的骨骼肌和神经以及位于中枢的脑和脊髓。脑和脊
  • 升糖负荷升糖负荷(GL)是指食物摄入后将如何升高人的血糖水平。 1个单位的升糖负荷约相当于吃1克葡萄糖的效果。升糖负荷是用升糖指数加权的食物中的可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升糖负荷
  • 抗组胺药抗组胺药(法语:Antihistaminique,英语:Antihistamine,德语:Antihistaminikum),通常指H1-受体拮抗剂,是一种,透过对体内H1-受体(组胺受体之一种)的作用,减少组胺对这些受体产生效应,从而减
  • 生态遗传学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
  • 浓缩咖啡古罗马 · 中世纪 · 文艺复兴 · 现代威尼斯和威尼托 · 托斯卡尼 · 西西里 · 维琴察 · 罗马 (罗马饮品) · 那不勒斯面包 · 奶酪 (PDO) · 油酥糕点 ·
  • 农杆菌农杆菌属(学名:Agrobacterium),又称土壤杆菌属,是革兰氏阴性菌的一个属,常通过水平基因转移导致植物根瘤的产生,该属以向植物导入DNA的能力而闻名,因此农杆菌属也是用于改良植物的重
  • 阿米巴原虫泥生变形虫(Amoeba limicola),又称阿米巴原虫,变形虫属下的一个种。变形虫因为是由水流缓慢流到藻类较多的浅水中,池塘干枯后,变形虫留在土中。泥生变型虫为寄生虫。有些阿米巴原
  • 右旋左旋与右旋是指有机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对偏振光中分别使光向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会令偏振光左旋或右旋的异构体会被称为左旋体和右旋体。在有机化学中,通常用(+)表示右
  • 格林尼亚弗朗索瓦·奥古斯特·维克多·格林尼亚(法语:François Auguste Victor Grignard,1871年5月6日-1935年12月13日),法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于1871年5月6日出生于法国瑟堡,193
  • 鲤鱼病毒属鲤鱼病毒属(学名:Cyprinivirus)是疱疹病毒目异疱疹病毒科的一个属,以鳗鲡科与鲤科鱼类为宿主。本属共有5种病毒,其中模式种为锦鲤疱疹病毒(Cyprinid herpesvirus 3, KHV)。本属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