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鳍龙超目
✍ dations ◷ 2025-08-13 03:15:22 #鳍龙超目
鳍龙超目(学名:Sauropterygia)也作鳍龙总目,其学名意为“蜥蜴的鳍状肢”,是一类非常成功的海生爬行动物,繁盛于中生代。它们因为肩膀的基本适应特征而分类在一起,这特征是为了支撑强壮的鳍状肢运动。有些较晚的鳍龙超目动物,例如蛇颈龙类,骨盆也发展出类似的结构。最早的鳍龙超目动物出现在三叠纪初期,约2亿4700万年前。早期的物种体型小,约60公分长,有长四肢,是半水生的动物,例如肿肋龙类。但它们快速地成长到数米长,并散布到浅水中,例如幻龙类。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将这些早期物种全部灭绝,只有蛇颈龙目继续存活。在早三叠纪时期,蛇颈龙类快速地分化为长颈、小头的蛇颈龙类,以及短颈、大头的上龙类。起初,蛇颈龙类与上龙类被认为是两个有个别演化途径的的不同演化支。它们现在被认为只是两个多次演化出现的形态型,而上龙类是从蛇颈龙类祖先演化而来,也有可能是相反的途径。鳍龙超目生存于中生代。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鳍龙超目与恐龙、翼龙类、沧龙类全部灭绝。每个形态型占据者独特的生态位。大型的上龙类,例如侏罗纪的菱龙、滑齿龙、上龙,以及白垩纪的克柔龙、短颈龙,它们是中生代海洋的超级掠食动物,身长约7到12米,占据者类似现代杀人鲸的生态位。长颈的蛇颈龙类,包括颈部中到长两种,例如3到5米长的蛇颈龙科与浅隐龙科,以及侏罗纪与白垩纪的薄板龙科,颈部逐渐地演化得更长、更易弯曲,到了白垩纪中期与晚期,蛇颈龙类身长超过13米(如薄板龙),但身长的大部是因为颈部,它们的身体其实比较大的上龙类还小。这些长颈的物种无疑地以鱼类为食,它们可能以颈部与头快速地扑向食物,使用排列者牙齿的嘴部咬食。由于水生环境的需求,导致许多动物在不同时期,平行演化出类似的特征,形成趋同演化,造成科学分类上的困难。鳍龙超目被认为是双孔动物,乌龟有时也被分类在鳍龙超目。体积大、以软体动物为食的楯齿龙目也被归类为鳍龙超目。除了肩膀构造的改变以外,这群动物的独特处还有头颅骨的改变。
相关
- 世界人口日世界人口日(英语:World Population Day),源于1987年7月11日世界50亿人口日。现在每年的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1987年7月11日,在前南斯拉夫出生了一位婴儿,联合国将其象征性地认定
- 链球菌咽炎链球菌性咽炎(streptococcal pharyngitis、strep throat)是一种喉部后方含扁桃腺感染化脓链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 pyogenes)的疾病,是咽炎中的一种,常见症状有发热、喉咙痛、扁
- 螺旋酶螺旋酶(英语:Helicases,又译解旋酶或解螺旋酶)是所有生物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一类酶,可分为多种类型。这类酵素是能够依循核酸磷酸双酯骨架(phosphodiester backbone)的方向性,而往特
- 释放因子释放因子(英语:release factor)是指透过在信使RNA排序中辨认终止密码子结束翻译过程的蛋白质。在信使RNA的翻译时,大部分的密码子都会被经过氨酰化处理,并因应各自对应的反密码子
- dGMP去氧鸟苷单磷酸(Deoxyguanosine monophosphate,dGMP)是一种结构与鸟苷单磷酸相似,但五碳糖的2号碳上少了一个-OH基的分子,并由单一的氢原子取而代之。
- 澳大利亚国家科学院澳洲科学院(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AAS),创立于1954年,由一群著名的澳洲学者依据皇家特许(Royal Charter)所创立,创办成员包含多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由澳洲国立大学(ANU)Mark
- 煎蛋煎蛋是由鸡蛋煎成的食品,也是家喻户晓的烹调之一。若只煎单面,因外形像太阳一样,而称为太阳蛋(sunny side up);而双面煎则称为荷包蛋。在中国中原地区人们称呼为鸡蛋鳖。虽然蛋的
- span class=nowrapCuTe/span碲化铜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uTe。碲化铜在自然界中以Vulcanite矿(英语:Vulcanite)的形式存在。硫酸铜的热溶液和碲反应,或者硫酸铜溶液与碲化物(如Na2Te等)反应,都可以得到CuT
- 应用化学研究所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英语:Nankai Research Laboratory of Applied Chemistry,简称南开大学应化所),成立于1932年3月8日,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张克忠任所长,张洪沅任研究部主
- 邵兵邵兵(1968年2月15日-),中国大陆男演员。1997年获第六届中国电影表演学会金凤凰奖、1998年凭《春天的狂想》获第五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1989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