鳍龙超目

✍ dations ◷ 2025-11-12 02:45:48 #鳍龙超目
鳍龙超目(学名:Sauropterygia)也作鳍龙总目,其学名意为“蜥蜴的鳍状肢”,是一类非常成功的海生爬行动物,繁盛于中生代。它们因为肩膀的基本适应特征而分类在一起,这特征是为了支撑强壮的鳍状肢运动。有些较晚的鳍龙超目动物,例如蛇颈龙类,骨盆也发展出类似的结构。最早的鳍龙超目动物出现在三叠纪初期,约2亿4700万年前。早期的物种体型小,约60公分长,有长四肢,是半水生的动物,例如肿肋龙类。但它们快速地成长到数米长,并散布到浅水中,例如幻龙类。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将这些早期物种全部灭绝,只有蛇颈龙目继续存活。在早三叠纪时期,蛇颈龙类快速地分化为长颈、小头的蛇颈龙类,以及短颈、大头的上龙类。起初,蛇颈龙类与上龙类被认为是两个有个别演化途径的的不同演化支。它们现在被认为只是两个多次演化出现的形态型,而上龙类是从蛇颈龙类祖先演化而来,也有可能是相反的途径。鳍龙超目生存于中生代。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鳍龙超目与恐龙、翼龙类、沧龙类全部灭绝。每个形态型占据者独特的生态位。大型的上龙类,例如侏罗纪的菱龙、滑齿龙、上龙,以及白垩纪的克柔龙、短颈龙,它们是中生代海洋的超级掠食动物,身长约7到12米,占据者类似现代杀人鲸的生态位。长颈的蛇颈龙类,包括颈部中到长两种,例如3到5米长的蛇颈龙科与浅隐龙科,以及侏罗纪与白垩纪的薄板龙科,颈部逐渐地演化得更长、更易弯曲,到了白垩纪中期与晚期,蛇颈龙类身长超过13米(如薄板龙),但身长的大部是因为颈部,它们的身体其实比较大的上龙类还小。这些长颈的物种无疑地以鱼类为食,它们可能以颈部与头快速地扑向食物,使用排列者牙齿的嘴部咬食。由于水生环境的需求,导致许多动物在不同时期,平行演化出类似的特征,形成趋同演化,造成科学分类上的困难。鳍龙超目被认为是双孔动物,乌龟有时也被分类在鳍龙超目。体积大、以软体动物为食的楯齿龙目也被归类为鳍龙超目。除了肩膀构造的改变以外,这群动物的独特处还有头颅骨的改变。

相关

  • 排气再循环又称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乃汽车用小型内燃机在燃烧后将排出气体的一部分导入吸气侧使其再度吸气的技术(手法或方法),取其每个英语单字的字首“EGR”为通称,主要
  • 卡尔娄·武尔班尼卡洛·乌尔巴尼(意大利语:Carlo Urbani,1956年10月19日-2003年3月29日),又译乌尔班尼或厄巴尼,意大利医生,是首位留意到SARS是一种全新传染病的医生。乌尔巴尼是无国界医生意大利分
  • 甲杓肌甲杓肌(thyroarytenoid muscle)是一种宽而薄的肌肉,形成声带的主体,支撑著室壁及其附加组织。 甲杓肌也起到放松声带的作用。甲杓肌起于甲状软骨的下半部分,及中环甲韧带。甲杓肌
  • 英格兰历史本条目是分类中的文章英格兰是联合王国四个主要地区中面积最大以及人口最多的地方。之所以会有这种地区上的划分,可以追溯到5世纪时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到来。而英格兰地区在政
  • 南岛民族南岛民族指大洋洲和东南亚以南岛语系为语言的族群。其中包括东帝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马达加斯加、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夏威夷和波利尼西亚以及台湾原住
  • 大清后宫《大清后宫》(英文:Concubines of the Qing Emperor),又名《大清后宫之还君明珠》,是2006年出品的一部共四十集的中国大陆电视连续剧,描述清朝道光年间后宫斗争的经过,素有港剧《金
  • 货币虫货币虫(学名:Nummulites)是一种曾在新生代第三纪(Tertiary)大量生长的古老海生单细胞有孔虫,存在于中生代末期到新生代早期。其化石呈大型扁豆状,直径约可达6公分。货币虫的外廓呈
  • 波波玩偶实验波波玩偶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于1961年进行的关于攻击性暴力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实验。他在1963年和1965年又对此专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波波玩偶是与儿童体形
  • 皇家转写皇家泰语音译通用系统(泰语:การถอดอักษรไทยเป็นอักษรโรมันแบบถ่ายเสียง,简称:RTGS),泰国政府官方把泰文音译为欧洲语言的系统,由泰国皇家
  • 丁嘉丽丁嘉丽(1959年12月-),黑龙江佳木斯人,中国女演员。出演过电影《山林中头一个女人》 、《过年》、《无人喝彩》、《头发乱了》、《没事偷着乐》、《特别手术室》、《小巷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