鳍龙超目

✍ dations ◷ 2025-09-09 18:55:59 #鳍龙超目
鳍龙超目(学名:Sauropterygia)也作鳍龙总目,其学名意为“蜥蜴的鳍状肢”,是一类非常成功的海生爬行动物,繁盛于中生代。它们因为肩膀的基本适应特征而分类在一起,这特征是为了支撑强壮的鳍状肢运动。有些较晚的鳍龙超目动物,例如蛇颈龙类,骨盆也发展出类似的结构。最早的鳍龙超目动物出现在三叠纪初期,约2亿4700万年前。早期的物种体型小,约60公分长,有长四肢,是半水生的动物,例如肿肋龙类。但它们快速地成长到数米长,并散布到浅水中,例如幻龙类。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将这些早期物种全部灭绝,只有蛇颈龙目继续存活。在早三叠纪时期,蛇颈龙类快速地分化为长颈、小头的蛇颈龙类,以及短颈、大头的上龙类。起初,蛇颈龙类与上龙类被认为是两个有个别演化途径的的不同演化支。它们现在被认为只是两个多次演化出现的形态型,而上龙类是从蛇颈龙类祖先演化而来,也有可能是相反的途径。鳍龙超目生存于中生代。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鳍龙超目与恐龙、翼龙类、沧龙类全部灭绝。每个形态型占据者独特的生态位。大型的上龙类,例如侏罗纪的菱龙、滑齿龙、上龙,以及白垩纪的克柔龙、短颈龙,它们是中生代海洋的超级掠食动物,身长约7到12米,占据者类似现代杀人鲸的生态位。长颈的蛇颈龙类,包括颈部中到长两种,例如3到5米长的蛇颈龙科与浅隐龙科,以及侏罗纪与白垩纪的薄板龙科,颈部逐渐地演化得更长、更易弯曲,到了白垩纪中期与晚期,蛇颈龙类身长超过13米(如薄板龙),但身长的大部是因为颈部,它们的身体其实比较大的上龙类还小。这些长颈的物种无疑地以鱼类为食,它们可能以颈部与头快速地扑向食物,使用排列者牙齿的嘴部咬食。由于水生环境的需求,导致许多动物在不同时期,平行演化出类似的特征,形成趋同演化,造成科学分类上的困难。鳍龙超目被认为是双孔动物,乌龟有时也被分类在鳍龙超目。体积大、以软体动物为食的楯齿龙目也被归类为鳍龙超目。除了肩膀构造的改变以外,这群动物的独特处还有头颅骨的改变。

相关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又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基因,是存在于大部分脊椎动物基因组中的一个基因家族,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其中人类的MHC糖蛋
  • 三官大帝三官大帝,指的是道教中掌管天界(天府)、地界(地府)、水界(水府)三界之神天官、地官和水官,闽南语俗称“三界公”,客家话称为“三界爷”,又称“三元大帝”。三位神明掌握三界间的一切行
  • 组成核糖体(ribosome),旧称“核糖核蛋白体”或“核蛋白体”,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由一大一小两个亚基结合形成,主要成分是相互缠绕的RNA(称为“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简称“rRNA”)
  • LGBT/酷儿研究酷儿研究是一门从文学理论、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其它研究酷儿人群的定义、生活、历史和人口的人文学科发展而来的综合学科。一些最初的酷儿研究的人包括米歇尔
  • 阿穆尔板块隐没带 Alps 造山带 30→ 相对于非洲板块的移动速度(mm/Y)阿穆尔板块(Amurian Plate)是一个微型大陆板块,范围包括中国东北、朝鲜半岛、日本西部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因流经中俄
  • 火元素元素或古典元素(英语:Classical elements),在古典哲学中,是一种构成世界上所有物质的最基本实体,或是能量。在历史上,许多不同的民族,都曾经建构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元素思想,最著名的代
  • 蒂巴因蒂巴因(Thebaine)是一种鸦片类异喹啉族生物碱。无色斜方矩形片状结晶。几乎不溶于水,稍溶于乙醚、石油醚,溶于乙醇、氯仿、苯、吡啶。1g溶于1460ml水中(15℃),15ml热乙醇,13ml氯仿
  • 小牛肉小牛肉,指牛犊的肉,通常指生长22周,体重达150公斤之内的牛犊,生长期间主要用乳制品饲料喂养,其肉色呈粉红色,较一般牛肉颜色淡,脂肪含量低于成年牛的肉,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是一种高档
  • 认知扭曲认知失真是一种夸大或非理性的思维模式,涉及精神病理状态的发生和持续,特别是那些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如抑郁和焦虑。精神病学家Aaron T. Beck为研究这些扭曲奠定了基础,他的
  •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是北京市的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学院主要培养民政管理、假肢矫形等方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