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朝政府
✍ dations ◷ 2025-09-02 17:24:42 #清朝政府
清朝政府,或称清政府、清廷,是指大清的治权机构,始于后金政权,长达296年,至1912年宣统帝退位后终结。清政府末代总理为袁世凯。清朝政府最初的行政架构始设于后金皇太极时期,天聪五年(1631年),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天聪十年(1636年)设立都察院。崇德二年(1637年)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这是后金时期和清初重要的决策机构。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国都由盛京城迁至北京城,并增设多个中央行政机构。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仿照明朝内阁制度设立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内阁的最高长官大学士,虽然品极位崇,实际上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为皇帝缮写文书和谕旨而已。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内阁外另设立南书房,使之成为决策中心。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定名的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军机处)成为清中后期为皇帝服务的国家决策中心。至此,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晚清时期,国内外环境剧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变后,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9月,政府下诏订定新中央官制,改六部为十一部。宣统三年(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末帝溥仪在1912年2月12日退位后,在北京紫禁城中依然保持着一个“逊清皇室小朝廷”,直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11月5日被迫出宫结束。中华民国军政府(1911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1913年)中华民国华北临时政府(1937年-1940年)中华民国维新政府(1938年-1940年)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5年?-1937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1935年-1936年)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33年-1934年)
相关
- 便秘便秘是指因粪便会太硬或是太干而排便不顺或难以排出的状况。一般而言,正常排便的频率约在每日三次到每周三次之间,便秘的并发症包含痔疮、肛裂、粪便阻塞。不同患者对便秘的描
- 50S50核糖体亚基是原核细胞内70S核糖体中的较大亚基。该亚基由一条5S rRNA、一条23S rRNA及约34个核糖体蛋白质分子构成,在原核翻译中负责在tRNA转运来的氨基酸分子之间形成肽键
- 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化学分支,以“原子经济性”为原则,研究如何在产生目的产物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料及能源,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绿色化学旨在将反应的效率达到最高,损耗降到最
- 不来梅不来梅(德语:Bremen,国际音标:.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
- 尿素循环尿素循环(Urea cycle),也称鸟氨酸循环(Ornithine cycle)是许多哺乳类动物的一个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由氨(NH3)生成尿素((NH2)2CO )。尿素循环将高毒性氨转化为尿素排泄。这是人们第一个
- 东林书院坐标:31°34′44″N 120°18′13″E / 31.57889°N 120.30361°E / 31.57889; 120.30361东林书院,又名龟山书院,创立于宋朝,复建于晚明,今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明代东
- 合成纤维合成纤维(英语:Synthetic fiber)是科学家广泛研究改进天然存在的动物(英语:Animal fiber)和植物纤维的结果。通常,合成纤维通过将纤维形成材料通过喷丝板挤出到空气和水中,形成一条
- 马拉松马拉松(英语:marathon)是一项考验耐力的长跑运动,一般指全程马拉松。这项运动的名称来自公元前490年古希腊时代雅典与波斯之间的马拉松战役。相传希腊在这场战役中击败波斯军队,
- 示意地图示意地图(英文:Cartogram),又称比较统计地图,是将地图根据统计数据变形的得到示意图,通常是将各个地理单位的面积扩大或缩小,来表示有关数据的数值。示意地图的用途在于视觉上展示
- 伊曲康唑伊曲康唑(商品名为斯皮仁诺),发明于1984年,是一种三唑类(英语:triazole)抗真菌剂,适用于真菌感染的病人。这种药物一般口服或静脉注射。伊曲康唑的作用机制与其他氮唑类抗真菌药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