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朝政府
✍ dations ◷ 2025-07-18 17:32:53 #清朝政府
清朝政府,或称清政府、清廷,是指大清的治权机构,始于后金政权,长达296年,至1912年宣统帝退位后终结。清政府末代总理为袁世凯。清朝政府最初的行政架构始设于后金皇太极时期,天聪五年(1631年),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天聪十年(1636年)设立都察院。崇德二年(1637年)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这是后金时期和清初重要的决策机构。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国都由盛京城迁至北京城,并增设多个中央行政机构。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仿照明朝内阁制度设立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内阁的最高长官大学士,虽然品极位崇,实际上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为皇帝缮写文书和谕旨而已。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内阁外另设立南书房,使之成为决策中心。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定名的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军机处)成为清中后期为皇帝服务的国家决策中心。至此,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晚清时期,国内外环境剧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变后,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9月,政府下诏订定新中央官制,改六部为十一部。宣统三年(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末帝溥仪在1912年2月12日退位后,在北京紫禁城中依然保持着一个“逊清皇室小朝廷”,直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11月5日被迫出宫结束。中华民国军政府(1911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1913年)中华民国华北临时政府(1937年-1940年)中华民国维新政府(1938年-1940年)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5年?-1937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1935年-1936年)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33年-1934年)
相关
- 有机分子有机化合物(德语:Organische Verbindung;英语:organic compound、organic chemical),简称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但是碳氧化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氢氰酸
- 红斑性肢痛症红斑性肢痛病 一种罕见的血管病。表现为手足血管阵发性地扩张收缩,伴有灼痛、皮肤温度升高并发红。可能是遗传性疾病,也可能是皮肤对热和张力过敏所致。
- 静电除尘静电除尘(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ESP),简称“电除尘”,即利用静电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利用静电吸附工业粉尘。在鞍钢等大型工厂都采用这种废气处理方式。与湿式洗涤器相反:
- 奥曲肽奥曲肽(学名体抑素胜肽)是一种肽。它是天然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但在药理上模仿了天然的体抑素。它是由化学家Wilfried Bauer于1979年首次合成的。奥曲肽会用于治疗产
- 赫希-蔡斯实验赫雪-蔡司实验(英语:Hershey-Chase experiment)是阿弗雷德·赫希与玛莎·蔡斯在1952年所主导,利用T2噬菌体(T2 phage)与细菌进行的一系列生物学实验。此实验确认了DNA在噬菌体以及
- 光谱光学频谱,简称光谱,是复色光通过色散系统(如光栅、棱镜)进行分光后,依照光的波长(或频率)的大小顺次排列形成的图案。光谱中的一部分可见光谱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见的唯一部分,在这个
-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将符合生态运作的方式运用在农业生产系统里面的一种研究。生态农业英文是“Agroecology”, agro- 这个字首代表的就是农业。使用生态学的原则来处理农业生态系统(ag
- 五角双锥在几何学中,双五角锥是指以五边形做为底的双锥体,其为五角柱的对偶。所有双五角锥都有10个面,15个边和7个顶点。所有双五角锥都是十面体。若一个双五角锥的基底为正五边形则可
- RNA三级结构核酸三级结构是核酸聚合物的三维形状。 RNA和DNA分子具有从分子识别到催化的各种功能。 这些功能需要精确的三维三级结构。 虽然这种结构多样且看似复杂,但它们由重复的,易于
- 皮翼目 Dermoptera small/small皮翼目(学名:Dermoptera),常统称为鼯猴,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的一个目,现仅存鼯猴科一科,特产于东南亚。鼯猴即像鼯鼠,又像狐猴。其面部像狐猴,又可以像鼯鼠一样滑行。滑翔能力极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