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文化

✍ dations ◷ 2025-08-02 16:13:36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得名于1933年在河北省武安县发现的磁山遗址,年代约为距今8000年-7000年前,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麓、燕山山麓以南、黄河以北的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地区,即河北省。磁山文化下接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组成中原先民一个完整的发展链条磁山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遗址比较密集的地区在武安县境内的洺河流域。除磁山遗址外,重要遗址还包括河北保定容城坡上遗址、河南淇县花窝遗址等。居民从事原始农业,农作物以粟为主。考古人员发现了较多的石镰、石铲、石刀、石斧,说明此时的农业生产已经进入“锄耕农业”阶段。磁山和花窝遗址出土的猪和狗的骨骼为原始家畜饲养提供了证据。各遗址普遍出土的骨簇、鱼镖等狩猎工具说明渔猎也是居民经济生活的重要辅助。制陶业较原始,处于手制阶段,火候不高,前期多夹砂褐陶,纹饰有绳纹、编织纹、篦纹等,器形以陶盂和支座为主,亦有罐、杯、盘等,后期夹砂红陶和细泥红陶逐渐增多,三足钵数量较多,出现了与圆足罐等。石器多为磨制,亦有打制。住房为圆形或椭圆形半地穴式建筑,早期无门道,后期出现阶梯式门道。储藏东西的窖穴发现较多,内有粮食堆积。在磁山遗址中,发现80多个储粟窖穴,共约十万多斤。磁山文化有三项“世界之最”,最早由人工培植粟类;最早饲养家鸡;最早种植核桃。磁山文化与裴李岗文化关系密切,有人提出了“裴李岗·磁山文化”,将它们视为同一种文化类型。 也有学者认为它们是有一些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文化类型。总体看来,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后期比较接近。12000-6000转年、东胡林遗址9000-7000南庄头遗址8500-7700

相关

  • 合成按照IUPAC金皮书的定义,不对称合成(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asymmetric synthesis),也称手性合成、立体选择性合成、对映选择性合成,是研究向反应物引入一个或多个具手性元
  • 生物膜生物膜(英语:Biological membrane)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它是一层封闭的、有分隔作用的膜,在生物体中担任选择透过性屏障。细胞膜是生物膜的一种,通常由磷脂双分子层组
  • 载体蛋白载体蛋白(英语:carrier protein)简称“载体”,是参与离子、小分子或高分子跨越生物膜进行运输的一类多回旋折叠蛋白质。载体蛋白都是跨膜蛋白,它们能在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过程中
  • 病毒培养病毒培养(Viral Culture)是一种通过将病毒与它能感染的细胞混合以对病毒进行检测的实验室检验手段。如果细胞出现变化,即出现“致细胞病变作用”(cytopathic effect),则可以说培养
  • 3d2 4s22, 8, 10, 2蒸气压第一:658.8 kJ·mol−1 第二:1309.8 kJ·mol−1 第三:2652.5 kJ·mol−1 (主条目:钛的同位素钛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Ti,原子序数22,是银白色过渡金属,其
  • 黑胆汁体液学说(英语:Humorism,Humoralism或Humorae theory),起源于古希腊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由四种体液构成-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对应到四种元素、四种气质,四种体液
  • 狩猎旅行狩猎旅行(safari,发音为/səˈfɑri/)。指的是在非洲大陆移动,进行狩猎或观赏野生动物的一种海外旅行方式。本词于19世纪晚期始出现于英语。safari于斯瓦希里语内为旅行之意,字源
  • 包皮包皮(英语:Foreskin),一般指包在雄性阴茎龟头上的一层皮,有时也包括女性生殖构造上,包覆阴蒂的阴蒂包皮。包皮在胚胎时期伴随阴茎成长,有保护龟头防止外来伤害的作用。一般在青春期
  • 乳糜微粒乳糜微粒(英语:Chylomicron,缩写CM)是血浆五种主要脂蛋白之一(其余为VLDL、IDL、LDL和HDL),也是其中体积最大和密度最小的一种。它在小肠上皮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装配而成,主要
  • 意大利陆军意大利陆军 (陆军) 意大利海军 (海军) 意大利空军 (空军)意大利军队(Le Forze Armate italiane 缩写:F.F.AA)是意大利的武装部队,由意大利总统领导的最高国防委员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