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夏至
✍ dations ◷ 2025-02-23 15:15:02 #夏至
数据来源:喷气推进实验室线上历书系统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6月21日前后(20日~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时开始。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7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汉学堂经解》(ISBN 9787806940235)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夏至日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形成面积最大的极昼区。此日过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渐减短,日出、日落的方位也开始往南移动。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亦日渐降低,日影逐渐被拉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所以在短时间内气温继续升高。“至”也有极点的意思。在传统的阴阳理论中,夏至是阳气生发到极点,开始收藏的节气。《易经》姤卦,为五月卦,一阴起于下(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孚夏至之时令。阳气虽盛已经失势,阴长阳消之象。与冬至相同的是,夏至在中国古代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节气),只是现代活动相对比较少与夏至直接相关(可能与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意义极为相近)。但仲夏节是在北欧等地居民的重要节日(和当地偏寒冷的气候有关)。“夏至节”古时又称“夏节”,它不但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宋代百官还会在夏至时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可见古人对夏至的重视。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人传统节日端午节前身就是源自夏至节。例如用“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来说明古代中国人同时用阴历五月的节日端午节来对应夏季,用阳历节气的“冬至”来对应冬季,以此来合理看待“冬至”、“夏至”与端午节在民俗节庆上可能具有相近似的意义。自古以来,夏至时节,吃面是很多地方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在”。
相关
- 显生宙显生宙(Phanerozoic),或称显生元、显生代,是5.41亿年前大量生物出现的时期。显生宙即意为这个时期地球上有显著的生物出现。而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统称为隐生元或
- 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又称酵素免疫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简称酶联法)利用抗原抗体之间专一性键结之特性,对检体进行检测;由于结合于固体承载物(一般为塑
-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Neolithic),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10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不过,在有些地区,如中美洲,在西
- 里急后重里急后重(rectal tenesmus)是一个医学术语,形容便秘时的一种症状。患者感觉急需大便而无法顺利排出;可用16个字概括:“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中文病名出自中国
- 心理疗法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
- 离子晶体离子晶体指的是内部的离子由离子键互相结合的固态物质。离子晶体中含有电荷量相等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并且这两种离子交替排列,整齐有规律,往往呈现出规则的几何外形。比如:NaCl晶
- Ksub2/subOsub2/sub过氧化钾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 K 2 O 2
- 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类似物(英语:Insulin analog),又称餐时胰岛素,泛指通过对胰岛素结构的修饰模拟正常胰岛素的分泌,并模拟胰岛素生理作用的物质。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家对胰岛素结构和成分
- 沙滩排球奥运会沙滩排球赛1992年成为表演项目,1996年成为正式项目。
- 淫乐杀人淫乐杀人(英语:lust murder,日语:快楽殺人),又名异常快乐杀人,指为了获得某种快感,或心理上的满足或补偿所犯下的杀人行为。有的罪犯是以追求性快感为目的,也叫做性犯罪杀手,而其它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