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大屠杀

✍ dations ◷ 2024-07-05 09:59:12 #马尼拉大屠杀
马尼拉大屠杀(Manila massacre)也称马尼拉大惨案,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菲律宾马尼拉战役中,共有超过10万人遇难。1942年1月2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被日本军所占领。1945年2月二战太平洋战争末期,日军在菲律宾诸岛节节败退。在美军兵临马尼拉之前,日军方面,陆军第14方面军大将司令官山下奉文考虑到大量民众不可能在短期内撤出,宣布马尼拉为无防备都市,并将司令部撤往碧瑶,下令部队撤出马尼拉;但以海军少将岩渊三次(日语:岩淵三次)为首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日语:海軍陸戦隊)拒绝服从,此外陆军的3个大队也拒绝撤出马尼拉。结果日军仍有14,300名陆海军官兵仍在马尼拉市内,以及700,000来不及撤出的菲律宾平民。在马尼拉战役期间,美军强攻马尼拉,日军对平民的屠杀达到高峰;直到2月23日美军夺回,据知死亡的菲律宾人总数达100,000人以上,平均每天有3,000人遇害。死亡的100,000人中,哪些是日军直接屠杀的、哪些是双方交火中死亡,已难以判定,因为美军的炮火同样把街道化为灰烬。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裁定:日军曾在圣保罗大学一次杀害994名菲律宾儿童;1945年2月4日至2月10日,日军在巴石河南岸肆意奸淫屠杀,烧毁了教堂和图书馆,烧死避难所的3,000名难民;1945年2月5日,日军勒令城中男女分开排列街上,将男子用机关枪射杀,将女子肆意强奸后射杀,用手榴弹炸死来不及杀害的无辜百姓,尸横遍地。此役日军战死者约12,000人,美军战死者约1,020人、受伤5,565人。平民老百姓死伤约100,000人至150,000人之间,约为当时马尼拉人口数的10%。战后成为菲律宾总统的埃尔皮迪奥·基里诺,妻子与5个儿女中的3个都在屠杀中遇害。日后在韩战期间菲律宾政府对日本提出80亿美元的战争赔偿遭到日本拒绝后,基里诺立刻在1天之内下令将14名日本战犯处决。屠杀幸存者成立“铭记马尼拉1945基金会”,举办纪念活动,要求日本政府承认日军暴行并正式道歉,不要篡改历史。

相关

  • 考古考古学(英语:archaeology或archeology,源自古希腊文:ἀρχαιολογία, archaiologia ;ἀρχαῖος,arkhaīos,“古代”;以及-λογία, -logiā,“学问”),对于过去人类
  • 氮芥类氮芥类物质(英语:Nitrogen mustards)是一类结构与芥子气相似的细胞毒化疗药物,属于非选择性烷化剂的一种。虽然主要应用于临床,早期的氮芥类物质也能像芥子气一样用作化学武器。
  • 斯图尔特·亚当斯斯图尔特·桑德斯·亚当斯 OBE(英语:Stewart Sanders Adams,1923年-2019年1月30日),英国化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他作为博姿公司研发团队的主要成员,研制出止痛药物布洛芬,并是研究
  • 莫利塞莫利塞(意大利语:Molise,发音:)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大区,是意大利第二小的大区。大区的前身是阿布鲁齐莫利塞区(直至1963年前与阿布鲁齐大区合并)的一部分,现时已分成两个个别的大区。
  • 双层脂膜磷脂双分子层(英语:lipid bilayer 或phospholipid bilayer)是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的薄膜。 几乎所有细胞生物的细胞膜和许多病毒的包膜都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此外,核被膜和
  • 苯二氮卓苯二氮䓬类药物(拉丁语:Benzodiazepines,BZDs、䓬/zhuó/),又译苯二氮平,是一种精神药物,其核心化学结构是一个苯环和一个䓬环。第一种此类药物是氯氮䓬(利眠宁),由Leo Sternbach在195
  • 萜类萜烯(英语:terpene,简称萜,旧称䓝,词由松节油“turpentine”而来)是一系列萜类化合物的总称,属脂类,不溶于水,是分子式为异戊二烯(C5H8)的整数倍的烯烃类化合物。萜烯是一个庞大而多样
  • 阳明山中山楼中山楼是位于台湾台北市阳明山的多功能会议设施,1965年10月动工、1966年11月12日竣工启用,由修泽兰设计,占地约18,000平方米,外型的中式宫殿式建筑样式为主要特色;楼高三层,内部设
  • 昆士兰科技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英语: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缩写:QUT),中文简称昆科大,又译为昆士兰理工大学,设于澳州联邦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现为昆士兰州
  • 安全气囊气囊(Air-bag,或称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缩写:SRS)指安装在汽车上的充气软囊,使用在车辆发生撞击事故的瞬间弹出,藉以达到缓冲的作用,保护驾驶和乘客的安全。一般而言,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