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绥·柯勒惠支

✍ dations ◷ 2025-11-25 10:06:48 #1867年出生,1945年逝世,德国雕塑家,版画家

凯绥·柯勒惠支(德语:Käthe Kollwitz,1867年7月8日-1945年4月22日),原名凯绥·施密特,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柯勒惠支出生于东普鲁士柯尼斯堡(现在的加里宁格勒),14岁时即开始学习绘画,1884年进入柏林女子艺术学院学习,后来又到慕尼黑学习。1889年和在贫民区服务的医生卡尔·柯勒惠支结婚,1898年开始在柏林女子艺术学院任教。其间几次游历巴黎和意大利。1909年回国后为一个漫画杂志Simplicissimus.工作。这时她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她的早期作品《织工反抗》、《起义》和《死神与妇女》、《李卜克内西》 、《战争》(组画)等,不仅以尖锐的形式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和勇于斗争的精神传达出来,而且唤醒人们反对侵略战争,要根除战争根源,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

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她的儿子被征入伍在西线阵亡。1920年她和爱因斯坦等人组织成立了国际援助工人组织。1932年她和其他社会主义者组成反对纳粹的阵线,希特勒上台后,她被取消普鲁士学院院士的荣誉,虽然她是第一位被选为普鲁士学院的女性院士,并禁止她的作品参加展览。1940年她丈夫去世,1945年他的孙子又在东线阵亡。1943年她的住宅被炸毁,她离开柏林到德累斯顿附近的一个小镇居住,并在那里逝世。

她因为和丈夫居住在贫民区,了解普通人民的贫困境遇,她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反映普通人民的贫苦生活,因此在第一次获得金奖时,就被当时的威廉二世国王取消。后来她又创作了《悼念卡尔·李卜克内西》和为工人组织创作的一系列招贴。儿子去世后又创作了许多悲伤母亲的形象,宣传反战思想。她的作品充满悲伤和凄惨的情绪,如实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底层人民的悲惨状况。柯勒惠支还对铜版画和石版画的技术有许多改进和创造。

柯勒惠支的作品首次被鲁迅先生介绍到中国,对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鲁迅评价她的作品是:“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所取的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声,挣扎,联合和奋起。”

1945年4月22日卒于德累斯顿。

德国杰出的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Kaethe Kollwitz,原名:Kaethe Schmidt)是现代美术史上最早以自己的作品反映无产阶级生活和斗争的版画家之一,在中国革命美术运动中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不少中国进步木刻青年,无论是创作思想或是表现技法,都受到过珂勒惠支的影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当时产生与发展于上海的中国新兴木刻版画,那时的上海,进步的美术青年,在政治上随时随地会遭到迫害,在创作上又受着资产阶级艺术的冲击。承受着政治上、创作上和生活上的多重压迫,处境虽然困难,他们在以珂勒惠支为代表的艺术精神和艺术风格的指引与影响下坚持奋斗,以刻刀为武器不断创作,不断开展进步木刻运动,使得新兴木刻版画成为了中国木刻第一次真正的吸收了西方的风格,从而改变了中国木刻版画历史的进程,正如鲁迅所说:“中国木刻图画, 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但现在的新木刻,却和历史不相干。”在这一重大的变革中,直接最先深受其风格影响的是身处上海这个中国新兴木刻的发源地与最前沿的版画家们,他们是:陈铁耕、胡一川、黄新波、力群、江丰、陈烟桥、王琦、刘岘、杨可扬、朱宣咸、马达、郑野夫、李桦、荒烟、王树艺、周金海、陈葆真、王紫萍、曹白、林夫、何白涛、吴渤、丁正献、邵克萍、余白墅等

相关

  • 1989年 索非亚第十四届冬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1989年在保加利亚的索非亚举行。比赛于3月2日至12日进行。最终苏联队以10金10银10铜的成绩位居奖牌榜榜首,捷克斯洛伐克和中国分列二三名。*
  • CE标志欧洲合格认证规定大部分在欧洲经济区(EEA)销售的产品,都需要印上CE标志。该标志代表产品制造商或服务提供者确保产品符合相应的欧洲联盟指令、且已完成相应的评估程序。相关欧
  • 薄膜干涉假设照射一束光波于薄膜,由于折射率不同,光波会被薄膜的上界面与下界面分别反射,因相互干涉而形成新的光波,这现象称为薄膜干涉。对于这现象的研究可以透露出关于薄膜表面的资讯
  • 吹毛求疵的批评批评(Criticize)也称为评论(Judge),意思是指出事物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作为改善事物的提议,不过有时会用批评来表示只指出事物缺点的情形。进行评论的人称为评论员。
  • 山狐(L. culpaeus)山狐(Lycalopex culpaeus),又名寇巴俄狐或厄瓜多尔胡狼,是南美洲的野生犬科动物。它们是南美洲大陆内体型第二大的犬科,仅次于鬃狼。它们的外表很像赤狐。它们的毛呈灰及红色,下巴
  • 阿道夫·希特勒之死1945年4月30日,纳粹德国及纳粹党领袖阿道夫·希特勒在柏林的元首地堡内用手枪击中右侧太阳穴自戕身亡。他的妻子爱娃也服下氰化物,与他一同自尽。两人死亡时,这段婚姻尚不满40
  • 林一凡林一凡(?-),加拿大华裔,超写实派油画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委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 阿德莱·史蒂文森一世阿德莱·E·史蒂文森(英语:Adlai Ewing Stevenson,1835年10月23日-1914年6月14日),美国政治家,1893年至1897年第23届美国副总统,曾担任伊利诺伊州联邦众议员,后在克利夫兰总统政府中
  • 克利福德·卡尔森亨利·克利福德·“多克”·卡尔森(Henry Clifford "Doc" Carlson,1894年7月4日俄亥俄州默里城 - 1964年11月1日宾夕法尼亚州利戈尼尔),美国篮球教练,曾执教匹兹堡大学篮球队长达
  • 约瑟夫·史克沃莱茨基约瑟夫·史克沃莱茨基(捷克语:Josef Škvorecký,1924年9月27日-2012年1月3日)是一位捷克作家及出版商。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所写侦探小说闻名捷克文坛。爵士乐以其即兴表演和自由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