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SDS
✍ dations ◷ 2025-04-04 07:57:46 #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或月桂基硫酸钠(Sodium lauryl sulfate SLS),NaC12H25SO4,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之一,是洗洁精的主要成分。常用于DNA提取过程中,使蛋白质变性后与DNA分开。通常被误读为十二烷基磺酸钠(SDS')(NaC12H25SO3)。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发泡剂被广泛应用于牙膏、肥皂、沐浴乳、洗发精、洗衣粉,以及化妆品中。95%的个人护肤用品和家居清洁用品中都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常温下白色或浅黄色结晶或粉末。有特殊气味。在湿热空气中分解。易溶于水,溶于热醇。SDS常用作电泳实验的试剂。SDS可附着氨基酸,约两个氨基酸会连接一个SDS;SDS在溶液中带负电,因此,若蛋白质的氨基酸越多,连接的SDS也越多,整个蛋白质的负电荷越强,在电泳液中移动得也越快,电泳实验结果中不同蛋白质的位置可用来推估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多寡。将十二烷醇与浓硫酸发生酯化反应后,再经酸碱中和反应成为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5OH+SO3(H2SO4·SO3)→C12H25OSO3HC12H25OSO3H+NaOH→C12H25OSO3Na+H2O此成分在一段时间当中被谣传为致癌物,美国化妆品及卫浴、芳香剂协会(The Cosmetic, Toiletry, and Fragrance Associaton )因此公开在其官方网站(www.ctfa.org)上澄清,目前并无证据显示此成分会导致癌症。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亦作如此表示。高剂量的此物质确实可能会刺激皮肤,然而在一般卫浴产品中作为发泡剂使用时浓度有限,并且是合乎世界各国规范的。
相关
- 甲砜霉素甲砜霉素,又名硫霉素、甲砜氯霉素或赛芬妥霉素,是一种酰胺醇类抗生素。它是氯霉素的甲基磺醘基相似体,有着相似的反应,强度却小2.5-5倍。与氯霉素相似,甲砜霉素不溶于水,但却极易溶
- 可卡因可卡因(INN:Cocaine),又译为古柯碱。为一强烈的兴奋剂,是一种毒品。可能造成思觉失调、欣快感或者精神激动(英语:Psychomotor agitation)等心理影响。生理上的症状可能包括心跳过速
- 心室中膈缺损心室中膈缺损(英语: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简称:VSD),又称心室中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列为心脏病之一,当然中隔缺损还有分为心室中隔缺损、心房中隔缺损等等。生出
- 诺曼·拉姆齐小诺曼·福斯特·拉姆齐(英语:Norman Foster Ramsey Jr.,1915年8月27日-2011年11月4日),美国物理学家,1989年因发明对于设计制造原子钟非常重要的分离振荡场法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亚利桑那截至2010年亚利桑那州(英语:Arizona,i/ɛərᵻˈzoʊnə, ærᵻ-/)是美国一个位于西南部的州份,同时也是西部和山区州份之一。此州是美国第6大及人口第14大的州份。首府和最大城
- 人民阵线人民阵线(法语:Front populaire)是20世纪上半叶战间期法国出现的一个左翼政治联盟。1935年7月14日,共产党、工人国际法国支部、激进党和各大工会组织全国规模的反法西斯示威活动
- 祭祀祭祀,(英语:祭:sacrifice;祀:ritual;韩语:한국의 제사,罗马化:Jesa)是指以线香、酒水、肉类、蔬果,或布帛和玉(传统儒教祭祀)等供品向神灵、圣徒或者亡魂奉献、祈祷的一种行为。中国古代
- 仪礼《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内容记载着先秦的各种礼仪,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高堂生传《仪礼》十七篇。另有《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已经遗失。《
- 秦国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嬴姓,赵氏。《史记•秦本纪》据为秦人所自述历史。据被盗掘后抢救回来的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所载,周初三监之乱平定后,蜚廉“东逃于商奄国。成王伐
- 中俄密约《中俄密约》,又称《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或《防御同盟条约》,是俄罗斯帝国与清朝政府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签订的条约,中俄文共19页。条约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典藏于台北市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