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赣语

✍ dations ◷ 2025-08-10 18:14:56 #闽赣语
邵将语,又称邵将话、闽赣语,是汉语族闽语支的一种语言,流通区域包括中国福建省的邵武、光泽、顺昌、将乐、明溪、泰宁等县、市。邵将语通行地区处于福建、江西和客家三个文化圈交界处,这一带通行的众多方言被中国大陆学者笼统地称为闽赣过渡方言和闽客赣过渡方言。其中,邵武、光泽、建宁、泰宁四县市属“闽赣方言”过渡区,将乐、顺昌、明溪三县属“闽客赣方言”过渡区。邵将语各方言的归属曾存在过争议。语言学界早期曾一度将这一带的众多方言归属于赣语或闽北语之下,但后来被单独划出,列为闽语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这一带地区虽属于闽北的建州管辖,但与建州治所建瓯交通不便。反倒与江西地区交通更为便捷,来往密切。在加上宋、元期间大量江西人南下定居,这一带的闽语融入了大量赣语元素,便被赣化了,形成了今日的邵将语。闽赣方言过渡区中,建宁话赣化最彻底,保留的闽语成分最少;光泽话的赣语成分也多于闽语,与资溪一带的赣语很接近;唯邵武话和泰宁话保留了大量闽北语成分。邵武话和光泽话比较接近,与建宁话、泰宁话之间皆存在沟通困难。在《中国语言地图集》里,建宁话和泰宁话已被剔出邵将语片区,当作赣语的一种方言。在这区域里,邵武曾长期作为当地的行政中心,因此学界将邵武话定为代表方言。将乐县全境、顺昌县西部以及明溪县北部,则是闽客赣方言过渡区。这一地区属于武夷山南脉,在1.4万多平方公里的中低山地大约有人口100万。这一地区受到赣语和闽西客家语的影响,但相对于邵武一带的闽赣方言过渡区,保留了很多闽北语的特色。将乐话与顺昌县西部通行的顺昌话相差不远,但明溪县的明溪话存在较大差异,难以互通。在《中国语言地图集》里,已将明溪话剔除出邵将语片区,划归客家语汀州片。这一带一直缺乏有影响力的一种方言,而历史上将乐县是最早建县的,因此学界便将将乐话定为代表方言。由于这一带地区方言之间都难以互通,当地政府多年来致力于推广普通话。加上外地人口的不断涌入,今日这一带的方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语言地图集》和ISO 639-6,将邵将语(闽语邵将区)划分为以下四种方言:

相关

  • 弗里德希氏共济失调弗里德赖希隐性遗传运动失调症(也称为F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进行性神经系统损伤和运动问题。它是由于在FRDA基因的intron 1有CAA三核甘酸重复序列的过度扩增。它通
  • W·E·莫尔纳尔威廉·艾斯科·莫纳(英语:William Esco Moerner;1953年-),化学家,单分子光谱和荧光光谱领域的著名专家。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哈利·S·莫什讲座教授(Harry S. Mosher Professor)。2014
  • 转移RNA转运核糖核酸(Transfer RNA),又称传送核糖核酸、转移核糖核酸,通常简称为tRNA,是一种由76-90个核苷酸所组成的RNA,其3'端可以在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之下,接附特定种类的氨基酸。转
  • Pu钚的同位素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密勒指数密勒指数(英语:Miller index)是一种用来确定晶体方向的指数,又称晶面指数。要想计算出一个晶面的密勒指数(hkl)需要:以一个正方体的顶面为例,它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为“+∞(h),+∞(k),1(
  • 淡水镇淡水区,旧称沪尾 (闽南语:Hóo-bué/Hōo-bé),位于中华民国新北市西北沿海以及淡水河的出海口北侧,北邻三芝区,南邻台北市北投区,西滨台湾海峡,西南与八里区间以淡水河为界。而在
  • 四嗪四嗪(Tetrazine)是含有四个氮原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不稳定,分子式为C2H2N4。理论上它有三种异构体:1,2,3,4-四嗪、1,2,4,5-四嗪、1,2,3,5-四嗪,但只有前两种是已知的。1,2,3,4-四
  • β-谷固醇β-谷固醇(英语:β-Sitosterol,24β-乙基胆固醇,简称为谷固醇)是化学结构与胆固醇相似的多种植物固醇中的一种。β-谷固醇是具有特异气味的白色蜡状粉末,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
  • 埃利奥特·罗斯福一世埃利奥特·布洛克·罗斯福(Elliott Bulloch Roosevelt,1860年2月28日-1894年8月14日),美国总统狄奥多·罗斯福的胞弟,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妻子埃莉诺·罗斯福的父亲。埃利
  • 南马福建话南马福建话,为通行于马来西亚半岛南部的闽语,属闽南语泉漳片。语言系属与闽南本地、台湾之台湾话为同一分片,并且具有高度相似性。相较北马福建话较偏漳,南马福建话则偏泉混潮;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