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镇

✍ dations ◷ 2025-02-23 17:17:01 #淡水镇
淡水区,旧称沪尾 (闽南语:Hóo-bué/Hōo-bé),位于中华民国新北市西北沿海以及淡水河的出海口北侧,北邻三芝区,南邻台北市北投区,西滨台湾海峡,西南与八里区间以淡水河为界。而在历史上,此处也曾经是西班牙登陆台湾在台湾北部建立海上贸易中继基地的起点。清代时,“淡水”曾为整个台湾在浊水溪以北半部的总称。在西班牙统治时期,就有淡水省区,而历史上有行政中心先后建立在彰化、新竹的淡水厅、以及台北府成立之后的淡水县,淡水县东以三貂溪(顶双溪)与宜兰县交界,西至土牛沟(今桃园杨梅市境内的头重溪和高山顶上之土牛沟)与新竹县相接,范围涵盖今北台湾之基隆、新北、台北、桃园等数个县市,但自从清朝末年官府因不平等条约于沪尾开港设海关开放对外贸易之后,人口逐渐往淡水河岸之港市(包含艋舺、大稻埕、沪尾等)一带汇集,而在民众口语中所通称的淡水,实际上也逐渐开始变质为指称淡水河口的大港一带区域,港口边的沪尾市街,也就常被民众另称为淡水。至于“沪尾”则是在淡水口东北侧河岸的聚落名,也就是今天的淡水主要市街。“沪尾”之名(闽南语: Hōo-bé/Hóo-bué)可能为凯达格兰语转译而来,语源为“Hobe”,是河口的意思。《台海使槎录》中称“虎尾”,《重修福建台湾府志》中称“扈尾”,淡水福佑宫“望高楼碑志”中称“户尾”。可证明不同的“Hōo-bué/bé”名称皆为“Hobe”转译之结果。另有说法指出,“沪”是指渔民捕鱼之设施,“尾”则是指河流出海口。另有一说则是指由闽南语“雨尾”谐音演化,因为观音山、淡水河一带下雨,到此地后雨即停止,故名“雨尾”。 另一说法是“石沪”是早期海边捕鱼的设施,涨潮时,海水将鱼群带进石沪内,退潮时海水从石缝中流出,鱼群便留在石沪内供渔夫捕捉,早期台湾北海岸有20~30个石沪群,淡水在石沪群最尾端,故称“沪尾”。也有说是源自此地在清代中期即和简称为“沪”的上海通商频繁,犹如是接续于上海后尾的城镇,乃逐渐产生沪尾之名。自清朝末期至日治初期的一段时间,“淡水”之名渐与“沪尾”并用,都指称今日的淡水区一带。在明治42年,当地隶属台北厅沪尾支厅淡水区、当时有沪尾公学校、沪尾寻常高等小学校、沪尾区、沪尾街,以及以“淡水”为名的淡水税关、淡水邮便局。1912年(明治45年)1月22日,台北厅厅长井村大吉呈报总督府,希望解决此种名称混乱的局面,改而统一使用“淡水”之名。经总督府批准后,于1912年(大正元年)9月21日正式将沪尾街改称“淡水街”(府令第22号),沪尾支厅与沪尾区改称“淡水支厅”与“淡水区”(告示第24号)、沪尾公学校改名“淡水公学校”(指令第521号)、以及沪尾寻常高等小学校改名“淡水寻常高等小学校”(告示第25号)。“淡水”的罗马字母拼写译作Tamsui,公开出版品可追溯至于1858年出版由英国律师和历史学家George Wingrove Cooke写的书“中国:1857-58年在中国身为泰晤士报特派记者”(China: Being "The Times" Special Correspondence from China in the Years 1857-58),和同于1858年出版的英文刊物“上海文理学会会刊 第一刊”(Journal of the Shanghai Literary and Scientific Society v. 1)。民间和官府部门随之。在2003年地名译写原则颁布后,改采通用拼音译作Danshuei,2009年依照汉语拼音再更改为Danshui,但上述两次更改改变了长久使用的译名,而被认为有违“名从主人”的译名惯例。新北市政府则用有百年历史的Tamsui,且于2011年5月24日函报教育部及内政部,以此做为淡水唯一的英文译名。在新北市交通局建议之下,台北捷运公司从2011年7月起,将淡水英译更名为“Tamsui”。稍后经内政部于同年6月16日核定,淡水区(Tamsui)与彰化县鹿港镇(Lukang)为全国首二例恢复历史惯用译名的乡镇市区级地名。淡水区位于淡水河河口右岸,并以该河与八里区为界。除淡水河外,境内尚有源自大屯火山群之诸溪流,其中树梅坑溪、高厝溪、八势溪、竿蓁林溪、黄高溪、鼻头溪、淡水溪及米粉寮溪等溪流向南注入淡水河;而公司田溪、圭柔山溪、兴化店溪、洲子溪、灰磘溪及大屯溪等溪流向西直接注入台湾海峡。淡水河为北台湾最大河川,干流长度158.70公里,为全台第三长河;流域面积2,726.00平方公里,亦排名全台第三。淡水河口一带之海岸是东南亚海路的中途站,大屯山又是极好的航途指标,因此七千年来至今在淡水一直有人类居住。此地早期人类以部落形式过着渔猎、放耕的生活。于淡水一带可考察到之原住民族,皆属居住于台北一带的凯达格兰平埔族,古代中国和日本的船只,经常停泊淡水,与他们从事贸易。公元16世纪起,西方的海权强国开始逐鹿亚洲。台湾优越的地理位置,更是引起他们的注意。西班牙人为了确保菲律宾的经营,并为了和荷、英、葡对抗,最先占领北台湾,并在1628年建造了“圣多明哥城”(San Domingo),即今日的红毛城。1642年,占领台湾南部的荷兰人北上,驱逐西人并重新筑城。他们除了镇抚平埔族,也招聚汉人来此拓垦,并致力于硫磺、鹿皮及土产的运销,更利用淡水为港口和中国商人进行贸易。1661年,郑成功渡海东征,驱逐南台湾的荷兰人,淡水也暂归明郑。此后,淡水除了原有“汉番交易”之外,汉人已渐渐到此从事拓垦,直到郑氏降清。渐渐的,淡水因与大陆最近,本身又为良港,“沪尾”由渔村渐成街庄和通商港口。于公元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淡水正式开港。所有外国船只来台湾后只能限定到通商口岸进行贸易,在其他口岸交易者一律视为走私。1862年,淡水正式开始征收关税。1863年,英国为了避免原本已经在鸡笼(今为基隆)活动的商船被视为走私,便要求另开鸡笼为淡水的外口,清廷也认为在鸡笼增设海关有助于税收,从此以后,淡水和鸡笼便成为外国商人云集之地。茶、樟脑、硫磺、煤、染料等土产的输出和鸦片、日常用品的进口,不但使淡水成为全台湾最大的贸易港,也让淡水跃升国际舞台。不仅英国人在红毛城设领事馆,各国洋行也都到淡水设行贸易,淡水因此进入黄金时代。淡水不但在贸易上独占鳌头,也成为西方文化的登陆台湾的门户。到了日治时代,淡水渡过了黄金岁月,但却因河道日渐淤浅、大型船舶出入不便,加上日本殖民政府在占领台湾后大力建设基隆港,台北与基隆之间又有铁路运输之便,终而使基隆取代了从前淡水在北台湾的地位。然而淡水凭借著多年累积下来的历史资本,仍然维持着一息尚存,也让它继续成为北海岸一带附近乡镇的行政及文化中心。2015年11月9日,区公所从中正路65号搬到“淡水区联合服务中心”(位于本区中山北路2段)。日治时期曾经传出瘟疫,因淡水地区的乡民最崇信淡水清水岩清水祖师,清水祖师得道日是五月初六日,故迎请清水祖师在每年旧历五月初五傍晚开始举行“暗访”,五月初六中午开始展开日间绕境,巡游全区,希望能够驱逐瘴疠、瘟神,庇佑平安。官方名为“淡水清水岩清水祖师绕境”,俗称“淡水大拜拜”。2013年新北市政府已将“淡水大拜拜”,列为“无形文化资产”。2019年统计,设籍于淡水区者有178,610人,该年人口共增加5,108人,为淡水区历年人口增加量最多的一年,均一年人口增长量高居全国第五。1981至今淡水区人口变化如下表。值得注意的是:今日淡水区共下辖有42个里。淡水水上机场(废止)新北捷运 (注:营运首3年,将代维修操作以劳务委托形式由统包商(中钢及联钢)之分包商(高雄捷运公司)负责操作与维修;行政、财务、票价、盈亏等则由新北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

相关

  • 宫颈炎宫颈炎(英语:Cervicitis),是一种女性子宫颈的炎症。它多因性传播疾病感染造成,常见病原体为淋病奈瑟双球菌、沙眼衣原体。也可因宫颈手术操作后造成的宫颈损伤,使病原体得以进入损
  • 基因重组遗传重组(genetic recombination;亦称基因重组(genetic reshuffling))在遗传学上的重组、是指DNA片段断裂并且转移位置的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结合。
  • 同形字同形字又称重形字,最广义的同形字就是写法(字形)相同义项不同的字即可称为同形字(参见多义字)。但也有学者不认同这种宽泛的定义,一部分学者认为“同形字”必须写法相同读音不同(参
  • 约翰·肯德鲁约翰·肯德鲁爵士,CBE,FRS(英语:Sir John Kendrew,1917年3月24日-1997年8月23日),英国生物学家,196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17年出生于英国牛津。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
  • 有毒气体毒气(又称“有毒气体”或“剧毒气体”,旧称“毒气瓦斯”或“毒瓦斯”)乃气态的毒素,是对生物体有害的气体之统称。一般而言是攻击或毁损呼吸道,造成窒息或肺出血的病症。吸入过量
  • 眼镜眼镜是镶嵌在框架内的透镜镜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视力、保护眼睛或作装饰打扮用途。亦有特制眼镜供观看3D立体影像或虚拟真实影像。眼镜可矫正多种视力问题,包括近视、远视、
  • 肯尼思一世肯尼思·麦克亚尔宾(中世纪盖尔语:Cináed mac Ailpín;现代盖尔语:Coinneach mac Ailpein;现代皮克特人国王列表多称其为皮克特人的肯尼思三世;800年后-858年2月13日)是公元9世纪欧
  • 周巢尘周巢尘(1937年11月1日-),中国计算机软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名誉院长。原籍江苏南汇,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7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
  • 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是中华民国的一个公益性社团法人组织。1998年11月7日成立,旨在提升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英语: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的医疗品质。
  • 美国文理科学院坐标:42°22′51″N 71°06′37″W / 42.380755°N 71.110256°W / 42.380755; -71.110256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又译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文理科学院,英语:American Academy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