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隧道综合征

✍ dations ◷ 2025-11-26 08:48:58 #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症候群,过度使用损伤

腕隧道综合征(英语:Carpal tunnel syndrome),缩写:CTS)又称腕道综合征、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是指正中神经在穿过腕部的腕隧道(英语:carpal tunnel)处受到神经压迫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大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靠中指侧会发生疼痛、麻木感、刺痛感(英语:Tingling),典型症状通常是渐进式的,而且发生于晚上。疼痛感可能延伸至手臂。患者抓握力量可能减弱且在长时间后大鱼际肌(拇指根部肌肉)会萎缩。超过一半的病例是两手都有症状。

风险因子包含肥胖、腕部重复动作、妊娠,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初步的证据显示甲状腺机能低下症会增加患病风险。糖尿病与此病有轻度相关。复合口服避孕药目前显示与此病无关。高风险职业包含电脑作业、操作震动机械,以及需要用力抓握的工作。根据病征、症状和特定的理学检查而怀疑有此症时,也许可藉电学检查(英语:electrodiagnostic test)来确诊。若拇指根部肌肉萎缩则可能罹患此症。

进行体能训练可以降低腕隧道综合征的发生风险。症状可以透过穿戴竖腕副木或是施打皮质类固醇获得改善。使用非类固醇消炎药或加巴喷丁并没有效果。切断横腕韧带的外科手术效果,比一年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来得更好。术后不需要再使用副木。没有任何证据支持磁疗有益。

在美国大约有5%的人患有腕隧道综合征。通常发生于成人时期,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罹患,女性发生此疾病的比例为男性的3-10倍。超过33%的患者可以在没有特别治疗的情况下于约一年的时间后改善病况。腕隧道综合征的叙述初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腕隧道综合征患者的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的桡侧(靠中指侧)会有麻木感、刺痛感(英语:Tingling)、或灼热感,因为这个范围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肌肉控制)是由正中神经支配。疼痛和不适感可能往近端延伸到前臂甚至上臂。低特异性的症状可能包括手部或手腕疼痛(英语:Wrist pain)、握力下降、手部敏捷度下降。

有些人认为正中神经症状可以起因于胸廓出口(英语:Thoracic outlet)或前臂旋前圆肌(英语:Pronator teres muscle)两头之间的正中神经受到压迫,虽然这部分尚有争论。

正中神经支配范围的麻木感和感觉异常(英语:Paresthesia)是腕隧道神经压迫综合征(英语:Nerve compression syndrome)标志性的神经病变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因为肌肉缺乏足够的神经刺激,导致拇指肌肉无力和萎缩。通常不适感会在晚上和早晨时加重。

大多数病例为病因不明。风险因子包括肥胖症、手腕过度使用、妊娠、遗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初步的证据显示甲状腺机能低下症会增加患病风险。糖尿病与此病则呈现轻度相关。使用复合口服避孕药不会影响患病风险。高风险职业包含电脑作业、操作震动机械、需要用力抓握的工作。

创伤和遗传学也可能与腕隧道综合征相关。

专家共识已将正中神经支配范围的麻木感、夜间症状、肌肉无力或萎缩、腕隧道(英语:Carpal tunnel)处提内耳氏征象阳性、感觉检查异常(例如两点区辨觉(英语:Two-point discrimination))标准化列为临床诊断标准。疼痛也可以是症状之一,尽管不如感觉异常那么常见。

尽管已广泛地使用,但如果斐伦式试验法、提内耳氏征象、轻弹征象(Flick sign)、上肢神经检查等项目仅其中之一为阳性,并不足以作为诊断。

需要特别注意:真正患有腕隧道综合征(压迫腕隧道内的正中神经)的患者,其大鱼际肌(拇指根部的肌肉隆起)不会有感觉丧失,这是因为正中神经的掌侧分支会支配该区域,此分支并未进入腕隧道内。正中神经的这个特征可以帮助将腕隧道综合征与胸廓出口综合征或旋前圆肌综合征(英语:Pronator teres syndrome)区分开来。

因为有些情况可能被误诊为腕隧道综合征,如果病史和理学检查有所怀疑,有时会利用神经传导检查(英语:Nerve conduction study)和肌电图进行电学诊断(英语:Electrodiagnostic medicine)。以神经传导检查来确认诊断尚有争议。有多种电学诊断测试可用于诊断腕隧道综合征,但是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最可靠的方式是采用综合感觉指数(Combined Sensory Index),也称为鲁宾逊指数(Robinson index)。神经压迫导致髓鞘的破坏,电学诊断上的表现为延迟增长和神经传导速度(英语: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减慢,但是电学诊断结果正常并不能排除腕隧道综合征,因为神经损伤必须达到阈值才会使检查发现异常,而且异常值是可变的 。

使用核磁共振检查或超音波检查诊断腕隧道综合征的效益尚不明朗,不建议常规使用。核磁共振检查具有高灵敏度,但特异度低,其影像中的高信号强度可显现轴突的变化和髓鞘的退化或水肿。

颈椎神经根病变也可引起手和腕部的感觉异常或疼痛,可能被误认为腕隧道综合征,但前者的症状通常始于颈部,并沿着患侧手臂向下延伸,并可能随着颈部的活动使症状更加明显。颈椎的肌电图和影像检查可以帮忙区分颈椎神经根病变与腕隧道综合征。腕隧道综合征常有感觉异常,如果疼痛是主要症状,腕隧道综合征会比较不像是病源。

普遍接受的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口服或局部注射类固醇、副木、手术减压腕横韧带。有限的证据显示加巴喷丁并不比安慰剂有效。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治疗性超音波、瑜伽、针灸、低功率激光(英语:Low-level laser therapy)、维生素B6、运动等有益于腕隧道综合征。日常活动的改变可能避免症状恶化。

美国骨科医学会(英语: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建议先尝试进行至少一个疗程的保守治疗,才考虑减压手术。如果当前的治疗方法无法在2到7周内解除症状,则应尝试其他治疗方法。如果有证据显示患者正中神经出现去神经化(英语:Denervation)或患者愿意选择直接手术治疗,则可早期进行手术。如果患者有糖尿病、颈椎神经根病变、甲状腺机能低下症、多发性神经病变(英语:Polyneuropathy)、妊娠、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腕隧道综合征起因于工作等状况,建议的治疗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腕部装具和副木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许多患者不愿意使用。1993年,美国神经医学会(英语: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建议发病早期就给予非侵入性治疗,亦即使用副木治疗轻度和中度的腕隧道综合征,除非感觉或运动神经损伤或肌电图报告显示病情严重。

为了获得最佳效果,许多医疗专业人员建议夜晚休息期间配戴副木。可能的话,在造成手腕压力的活动期间也可戴上副木。通常不在白天使用副木,因为需要让腕部活动以避免关节僵硬并防止肌肉弱化。

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可以有效的暂时缓解症状。一般认为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减少正中神经的肿胀,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注射时使用超音波导引需要额外的费用支出,但可以更快地解除症状。注射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但是这种治疗不宜长期使用,有决定性的治疗方案之后,通常便不再使用类固醇局部注射治疗。皮质类固醇注射对于减慢疾病进展似乎不十分有效。

手术切开横腕韧带称为腕隧道减压手术。当出现持续的麻木、肌肉无力或萎缩,夜间副木或其他保守治疗不再能控制原本的间歇性症状时,则建议手术治疗。手术可以在局部麻醉或区域麻醉下进行,搭配使用或不使用镇静(英语:Sedation)辅助,或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一般而言,较轻症的病例可以保守治疗控制数月至数年,但较严重的病例在症状上没有缓解,很可能导致需要手术治疗。

短期内(6个月)手术比装具(须穿戴6周以上)有更好的疗效,但是长期(12-18个月)来看,手术和装具的疗效相近。

美国骨科医学会制定的实证指南将物理治疗和其他非手术治疗方式划分为多个等级。物理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试图要扭转腕隧道内累积数年的病理变化,医疗从业人员警告:任何物理治疗,如肌筋膜放松术(英语:Myofascial release),可能需要持续数周才能产生疗效。

有些文献主张可以利用一些积极措施来减少腕部压力并减轻疼痛,比如采用更符合人体工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例如将QWERTY键盘变换为人体工学较优化的德沃夏克键盘,在早期的腕隧道综合征研究中常被认为是有益的,然而这些研究的一些元分析认为它们提供的证据有限。

肌腱神经滑行运动对腕隧道综合征似乎有帮助。

相关

  • 催吐剂呕吐,是由于胃和肠道内容物(食糜)由于受到强力积压经过食道由口腔吐出的动作。在呕吐的过程中腹肌急剧收缩,贲门括约肌舒张、胃体肌肉舒张,这些生理反应造成腹腔压强升高,胃内容物
  • 莱顿弗罗斯特现象莱顿弗罗斯特现象,又译作李登弗斯特作用、赖登福现象,在1732年为赫尔曼·布尔哈夫(Herman Boerhaave)首次发现,其后在1756年,德国医生约翰·戈特洛布·莱顿弗罗斯特(英语:Johann Got
  • 南洋水师南洋水师或称南洋舰队、南洋海军,是清朝洋务运动中建立的清朝新式海军的其中一支现代化的海军舰队,于1875年由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建立。至1884年,中法战争前已经
  • 圣玛丽大教堂圣马利亚座堂(英语:St Mary's Cathedral)是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的一座苏格兰圣公会教堂,位于格拉斯哥西部。现在的建筑于1871年11月9日开始使用,在1893年竣工。这座教堂是英国的A
  • 周村 (中将)周村(1926年-)原名周祖华,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谭家河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五师二分军区第
  • 田中耕太郎田中耕太郎(1890年10月25日-1974年3月1日)是日本的法学者、法哲学者,曾任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大学法学部长、第1次吉田内阁文部大臣、第二任最高裁判所长官。
  • 更路簿《更路簿》是中国的海南渔民在开发和经营西、南、中沙群岛的过程中,用海南方言字写成,利用文字和地图的方式描绘出的航海手册。当中“更”是指渔船从一地航行到另一地需要的时
  • 黄忆慈黄忆慈(Christine Huang,2006年2月6日-),中国女童星,是演员黄磊与孙莉的长女,昵称“多多”。黄忆慈是内地导演黄磊及演员孙莉的女儿,因出生时体重有六斤八两,故其父以“多福多寿”之
  • 谷口雄也谷口雄也(日语:谷口 雄也/たにぐち ゆうや ,1992年6月1日-)是一名出生于日本三重县四日市市的棒球选手,司职外野手,目前效力于日本职棒北海道日本火腿斗士。22 鹤冈慎也 | 71 饭山
  • 刘裕安刘裕安(1985年3月17日-),为台湾的棒球选手,前中华职棒兄弟象外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