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曾

✍ dations ◷ 2025-08-13 02:23:12 #1881年出生,1973年逝世,中华民国总统府资政,中华民国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台湾战后河北移民,高阳人,李姓,巴黎大学校友,中国

李石曾(1881年5月29日-1973年9月30日),名煜瀛,字石曾,以字行,笔名石僧、真民,晚年号扩武,河北省高阳县人,中国社会教育家,故宫博物院、中法大学创建人之一。

李石曾出身自清朝官员家庭,父亲李鸿藻为同治、光绪二帝太傅。自幼跟随齐禊亭习汉学。

1902年,随清廷驻法公使孙宝琦出使法国。李石曾在法国学习农业3年,随后进入巴斯德研究院及巴黎大学理学院研究生物进化哲学等学科。并且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大豆的功用,以法文发表《大豆》专书,他是中国人最早在法国发表学术论文者。

1906年,李煜瀛与吴敬恒、张静江等在巴黎发起组织世界社。1906年8月李石曾加入同盟会。

1909年年初,李石曾在巴黎成立了一个豆腐公司,并陆续从他的故乡河北高阳招聘了一些华工到法国。后来他的公司生产的豆制品还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万国食品展览会”,开始在欧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1920年初,李石曾与蔡元培、吴敬恒,利用庚子赔款,在北京创办中法大学。李石曾出任董事长,蔡元培出任校长。1920年冬,蔡元培、李石曾到达法国,与法国里昂市长赫礼欧,商议合作设立里昂中法大学协会,成立里昂中法大学。里昂中法大学直到1947年,因为经费困难停办。

1923年,蔡元培辞北京中法大学校长,李石曾立即兼任代校长。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北京的临时执政段祺瑞下令通缉李大钊、李石曾等人,罪名是:“假借共产党说,啸聚群众,率领暴徒,闯袭国务院。”李石曾避居东交民巷法国医院。中法大学校长改由李书华继任。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石曾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之后连任第二至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以及第七至第十届中央评议委员。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11月5日违约背盟,取消逊主溥仪终身帝号并将其逐出故宫。接管人员有李石曾,绍英面诘之,石曾笑而不答。李石曾当即建议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清室善后委员会。这两个委员会均由李石曾任委员长。华世奎对李石曾极不满,见人辄骂李是“文正孽子”。段祺瑞更为不满,公然声称日后有机会还要把皇帝请回来。1925年9月,“清宫善后委员会”制定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及“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组织章程”。并于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国立故宫博物院。

1927年4月,国民政府中央政治会议第七十四次会议在南京举行,李石曾提出设立中央研究院案,会议决议推选李石曾、蔡元培、张静江等人共同起草《中研院组织法》。同年5月9日,中央政治会议第九十次会议议决设立中研院筹备处,并推定蔡元培、李石曾、张静江等人为中央研究院筹备委员。

1927年6月,北伐成功,北京改名为北平。国民政府任命李石曾为国立北平大学校长,师范大学校长、及国立北平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1936年,李石曾与蔡元培、陶玄、张静江等在上海创办世界学校,实行教育救国和科学救国,把学生从小培养成出国留学及有用的人才。

1958年,为了缅怀吴稚晖,择定吴先生最后养病之阿里山麓——嘉义市弥陀寺北侧为校址,和邓传楷共同发起筹创私立稚晖初级中学。

1973年李于台北病逝。

相关

  • 苏格拉底后设伦理学 规范性 · 描述性 效果论 义务论 美德伦理学 关怀伦理学 善与恶 · 道德生物伦理学 · 网络伦理(英语:Cyberethics) · 神经伦理学(英语:Neuroethics) ·
  • 乔瓦尼·斯帕多利尼乔瓦尼·斯帕多利尼(Giovanni Spadolini) (1925年6月21日-1994年8月4日) 意大利自由主义政治家,第45位意大利总理、报纸编辑、记者和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帕多利尼出生于佛罗伦
  • 程序设计电脑程序设计(英语:Computer programming),或称程序设计(programming),是给出解决特定问题程序的过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步骤。程序设计往往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给出这种语
  • 热动说热动说是一种解释热现象的学说,由伦福德伯爵于1798年引入,并由法国物理学家尼古拉·卡诺进一步发展。这一学说指出热量与机械功在改变内能方面是等价的。这一学说的验证与热功
  • 张廖家庙坐标:24°10′57″N 120°38′44″E / 24.182448°N 120.645603°E / 24.182448; 120.645603张廖家庙,俗称“张廖公馆”、“廖祖厝”或“天与公祠”,因以“承祜”为号,故又称为
  • 气冷快中子反应堆气冷快中子反应堆(英语:Gas-cooled fast reactor),是一种研究中的快中子反应堆,属于第四代反应堆。这种反应堆使用增殖性材料,并以氦气或二氧化碳等气体做为冷却用。这种反应堆用
  • 彼得·克鲁格彼得·克鲁格(Peter Crüger)是一位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暨博学家,也是约翰·赫维留的老师。在发表的拉丁文献中,他的常用名Krüger被拉丁化并拼写成Crüger)(作为家族姓氏,Krüger
  • 艾希科尔发电厂艾希科尔发电厂(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
  • 刘宝莱刘宝莱(1941年-),山东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外交官。
  • 亚瑟·马威克亚瑟·约翰·布里尔顿·马威克(Arthur John Brereton Marwick,1936年2月29日 – 2006年9月27日)是一位英国历史学教授。生于爱丁堡,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和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