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

✍ dations ◷ 2025-05-19 13:57:37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中国一级文物,曾侯乙墓,中国打击乐器,湖北省博物馆藏品,随州文物,战国青铜器,青铜乐器,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也是早期的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于1978年在中国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存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已发现的古代编钟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音律最全、音域最广的乐器,证明了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已经有了七声音阶,有绝对音高的概念,表明周代的文化与科技已达到很高的水准。

开挖曾侯乙墓后打开椁板,发现椁板下已被泥水浸泡,待水逐渐抽去,编钟露出水面,大致保持下葬时的状态,分两面呈直角折尺形立放。编钟中,45件甬钟上有铭文“曾侯乙乍�”,因此得名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面木架垂直相交组成,长面位于墓西,长7.48米,高2.65米;靠南的一面长3.35米,高2.73米。在木架中有7根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6个铜铸佩剑武士和8根圆柱承托住整个编钟,形成上、中、下三层。钟架及挂钩有246个。铜人著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

曾侯乙编钟共65件,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

上层三组为钮钟,19件。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为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

中层三组为甬钟,33件。分短枚、无枚、长枚三式。

下层为两组大型长枚甬钟,12件。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纹,细密精致。

钟上有错金铭文,除“曾侯乙乍�”外,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在鼓中部和左面标出不同音高如宫、羽、宫曾等22个名称,另一面铸有律名、调式和高音名称以及曾国与楚、周、齐、晋的律名和音阶名称的对应关系。

另有楚惠王送的镈钟,1件。楚王酓章镈钟位于下层甬锺中间,形体硕大,钮饰为两对蟠龙对峙,其下一对回首卷尾,其上一对引颈对衔。钲部两侧以浮雕龙纹为衬地,并有五个圆泡形饰呈梅花状排列,器表亦作蟠虺装饰,枚扁平近于椭圆,口平。正面钲间铸铭:“隹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酓章乍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其永�用享”。记述此镈锺乃楚惠王赠送的殉葬品。楚惠王得知曾侯乙去世的消息之后,于在位第56年(公元前433年)特制镈锺用作祭祀。这为编钟铸造和该墓下葬年代提供了可考的依据。

最大的1件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最小的1件通高20.2厘米,重2.4千克;钟体总重2567千克,加上锺架(含挂钩)铜质部分,合计4421.48千克,是中国出土的最大的青铜编钟。

编钟的悬挂有三种方式:下层锺用环挂式,挂钩为爬虎套环和双杆套环两种中层锺用钩挂式,挂钩为框架钩和焊钩两种;上层锺用插挂式,是以插销入挥、串钩锺钮。

锺及架的装饰,取有人、兽、龙、花、几何形等多种题材,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雕绘、线描等多种技法。加之的精巧布局和细微刻划,具有美化效果。整架编钟,宏观巍峨庄重,微观精美华丽,是为艺术佳作。

钟上均铸有篆书铭文,共2828字,其内容反映战国时期乐律学之高度水准,对研究战国历史、音乐和冶铸技术等,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曾侯乙编钟的击奏工具共有八件。六件7字形小木槌,当由三人各执一对,分别掌奏中层的三组锺,并兼顾上层钮锺,主奏旋律。两件长215厘米、粗6.6厘米的彩绘大棒,由两人分执,掌奏下层大钟,可配以和声,或烘托气氛。

这套造型壮观、配备齐全、音列充实、音频准确的大型编钟,堪数中国古代编钟之最,并以其数量之多,铸造之精,保存之好,音律之全,音域之广,音色之美,乐律铭文之珍贵,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观”,是“精神世界的圣山”,“文明古国的象征”。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一套编钟。

曾侯乙编钟的铸造,有造型、浇铸和铸后加工。

曾侯乙编钟的铸型是由陶范组合而成,其中甬钟的铸型需要136块范、芯。

上层钮钟,中层甬钟是倒置浇铸而成;下层甬钟是正置浇铸而成。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金有六齐(剂),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曾侯乙编钟的合金,铜含量73.66%~78.25%;锡含量为12.49%~14.46%;铅含量一般小于2%;其他金属元素含量小于1‰。曾侯乙编钟的铜与锡的比例大约6:1。

实验证明,当含锡量为5.76%~12.48%时,钟的第二分音较强,声音尖锐单调;当含锡量大于13.03%时,钟的基音和第三、五分音较强,音色丰富悦耳;而当锡含量高于18%~20%时,青铜会脆而不经敲击。少量含铅(<3%)可以让声音变短,而含铅量高又会时声音干涩。

大多钟在铸后进行了磨砺加工。一方面,减少了铸造的缺陷;另一方面,进行了调音。调音时的磨砺是对称的。

曾侯乙编钟深埋地下二千余年,至今仍能演奏乐曲,音律准确,音色优美。这套编钟音域宽广,自C2(64.8Hz)至D7(2329.1Hz),共有五个八度音程,又一大二度。

中心音域内具十二半音,可以旋宫转调,演奏五声、六声和七声音阶的音乐作品,音色十分优美。每个钟可以敲出呈三度音程的两个乐音(即正鼓音、侧鼓音。音差:小三度41个,大三度23个),且互不干扰,亦可同时敲击产生和声。全套编钟可以发出低音、中音和高音三种声音,下层的大钟,声音低沉浑厚,音量大、余音长;中层较大的钟,声音圆润明亮,音量较大、余音也较长;中层较小的钟,声音清脆、嘹亮,音量较小、余音较短;上层钮钟声音透明纯净,音量较小、余音稍长。

曾侯乙墓中还有敲击编钟的工具,中上层编钟用T字形木槌敲击,下层的大型甬钟用长圆木棒敲击。这种演奏方式在墓中出土的彩漆鸳鸯盒的彩绘上得到了印证。

曾侯乙编钟(以及曾侯乙编磬)上,丰富的文字资料,让人们对先秦的乐学体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曾侯乙编钟采用了十二音位体系(是十二律体系的变种),这十二个音可以分为三组,“基”、“角”、“曾”。“四基”即四个基础音:徵、羽、宫、商。它们分别有两个变化音:“角”为基音上方大三度,“曾”为基音上方两个大三度。这样,十二个音可以包含在这三音组之中了。

曾侯乙编钟中,大多铭文标音都是以“姑洗”为宫。平均来看,姑洗为宫的音,比A440标准音的音高,要低35音分。而姑洗宫标准音,是甬钟(中 · 二 · 8)的正鼓音,频率为256.4Hz。

同时,很多铭文阐述了不同阶名的对应关系。比如“兽钟之下角,穆钟之商,姑洗之宫,浊新钟之终”。

曾侯乙编钟的低音区的音密集;高音区的音比较稀疏。

上层钮钟与甬钟不同均。甬钟是以姑洗为宫进行标音。上层二、三组钮钟以无铎为宫的音列(无铎均),上层一组钮钟,属于浊文王均。它们可能来自于其他钟组,同时,三组钮钟均五音不全。

中、下层甬钟是曾侯乙编钟的主体。

中层甬钟,三组钟构成相互重叠的三个音列。如果三组钟正鼓音、侧鼓音相互补充,可以在C4到G5之间,构成完备的半音阶序列。中、低音部分,正鼓音按照徵、羽、宫、商、角重复排列。高音部分正鼓音、侧鼓音构成六声音阶:宫、商、角、羽曾、徵、羽(即 C6, D6, E6, F6, G6, A6, C7)。

下层甬钟,两组钟的侧鼓音不明显,正鼓音可以构成七声音阶(下徵音阶)。

相关

  • 北美地区北美地区(英语:Northern America;西班牙语:Norteamérica;法语:L'Amerique septentrionale)为地缘政治地理学的概念,指的是美洲的北部地区,以文化区分法又称盎格鲁美洲,属于北美洲大陆
  • 永续可持续性(英语:sustainability)也称永续性,是人们在满足人类需求与未来发展时,在资源开发、投资方向、技术发展和制度变革中保持环境平衡与和谐的过程。可持续性可以是一种想法、
  • 浓硝酸硝酸(分子式:HNO3)是一种强酸,是三酸两碱其一,其水溶液俗称硝镪水。纯硝酸为无色液体,沸点83℃,味苦,在-42℃时凝结为无色晶体,与水混溶,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其不同浓度水溶液性质有
  • 三段论逻辑谬误直言三段论是所有前提都是直言命题的演绎推理。例子:前两个命题叫做前提。如果这个三段论是有效的,这两个前提逻辑上蕴含了最后的命题,它叫做结论。结论的真实性建立在前提的真
  • 豚鼠小目见内文豚鼠小目(学名:Caviomorpha)又作南美豪猪类,是啮齿目下的一个小目,包含了所有在南美洲的豪猪亚目。这个分类是得到化石及分子证据所支持的。南美豪猪类的最先成员是一个于
  • 1975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由1975年至1978年,期间只召开过一次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75年1月13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
  • 恩菲尔德M1917步枪恩菲尔德M1917步枪(M1917 Enfield,又名P17、P1917或Pattern 1917)是“美国恩菲尔德”(American Enfield)于1917至1918年间生产的.30-06口径手动步枪,美国当时命名为United States
  • 骨木镶嵌骨木镶嵌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一项传统工艺,在木器表面嵌入动物骨骼进行装饰。2008年,骨木镶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骨木镶嵌工艺诞生于隋唐,经历木雕、
  • 终身雇用终身雇用,是日本泡沫经济爆破前,企业正式员工享有终身受雇待遇的制度。终身雇用制度起源自江户时代的丁稚奉公制度,员工从年幼入一商铺当学徒;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等企业家都
  • GNU IceCatGNU IceCat,原称作GNU IceWeasel,是一个由GNU计划发布的网络浏览器。IceCat是一个完全的自由软件,是一个Mozilla Firefox的分支。在2007年9月前,GNU IceCat被称作GNU Iceweas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