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服

✍ dations ◷ 2025-09-10 08:38:58 #越服

越服(Việt Phục),指的是越南民族近代以前所穿着的、越南历代朝廷所认可的正统服饰。阮朝以前,越南人的服饰多为越服,阮朝建立以后,民间尤其是南部服饰由于受到来自中国清朝服饰的影响,逐渐出现了奥黛式样的服装,而皇族、官员、贵族、文人等社会中上层仍多穿着越服,尤其是在如节庆、科举等正式场合。可是在国际上普遍不承认和质疑越服这种声称古老,实际上是近年来被发明的民族服装风格。事实上,越南截止今日并没有出土任何文物和实际可以参考的文献。

在越南古代,服饰被视为最重要的社会地位的标记之一,并对越服制定有严格的服装规定。历史上,只有皇帝能穿着黄色的服装,臣子可以穿着红色、紫色的服装。不同等级和官职的朝廷官员的官服有着严格的规定,在出席庆典或仪式时被要求穿着。由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的规定有所不同,越南历代官服的形制也有些许差异。

历代正统服制多因袭或模仿中原汉族王朝的样式。后黎朝时期,越南朝廷曾颁文禁止清朝风俗流入越南。后黎朝正和十七年(1696年),黎熙宗明令移居越南的中国人必须遵从越南风俗,不许沿用清朝习俗,亦禁止越南人仿效清朝服饰。《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记载:

越南的衣冠制度,虽历代均有修改,但始终沿袭中国以衣冠别尊卑的基本思想。历代服制均取法甚至因袭中国的汉族王朝。

阮朝建立(1802年)以后,对朝服、官服、礼服等正式服饰做出了明确规定。阮朝的宫廷礼服、帝王、大臣的朝服,与中国汉族王朝宫廷的服饰比较类似,如阮朝末代帝王保大帝所着的弁冠、兖服,与明朝宗藩的服饰很相似,中国明代皇帝的冕旒为十二旒,越南皇帝的冕旒为六旒。满清入主中原之后,越南的官服仍保留了大量中国汉族王朝的官服特点。1898年驻云南府(今昆明)的法国领事方苏雅(Auguste Francois)曾著越南官服拍摄照片(附图),其所著之服即为越南阮朝帝王的朝服,从造型看,此同明代宗藩、大臣的朝服非常类似。《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世祖实录》记载:

阮朝时期,越南在东南亚征战不断,阮朝皇室也曾对其藩属国赐赠冠服。如阮世祖嘉隆十五年越南曾赐真腊藩僚常朝官服,《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卷五十四·嘉隆十五年七月条》记载:

越南阮朝弘宗宣皇帝阮福晙(启定1916年—1925年)31岁登基时的冕服照片(1916年)。

保大帝阮福晪的皇子阮福保隆。

方苏雅(Auguste Francois)曾著越南官服的照片,1898年。

越南科举的一名陈姓监考者(1897年)。

19世纪末的越南官员。

保大皇帝的坐像。

越南冕服的贴金靴。

婚礼当日的南芳皇后。

日本县立长崎图书馆所藏的《万国人物图》(1645年)上的越南(河内/东京)人。

日本九州大学文系合同图书室所藏的《世界人物图卷》(1714年)上的越南(东京)人。

1924年9月至10月的越南启定帝四十岁寿辰的庆典(四旬大庆)时官员所穿着的越服。

越服女装常服

相关

  • 衰退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在生物学及医学上,老化是生理状态随时
  • C-型凝集素结构 / ECOD1jznB:20-133 1muqB:20-133 1gz2A:22-140 1v4lD:44-146 1c3aB:44-146 1umrD:44-146 1uosB:44-146 1u0nC:19-123 1fvuD:19-123 1u0oB:19-123
  • 詹文龙詹文龙(1955年-),生于福建厦门,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曾任中国科
  • 婆猪江战斗婆猪江战斗(朝鲜语:파저강 전투/婆猪江戰鬪),又称婆猪江野人征伐,是1433年朝鲜王朝攻击建州女真的一次战斗。1388年,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军队攻入东北,准备模仿元朝在朝鲜半岛设立双城
  • 殴打暴力指基于故意侵犯或伤害他人的心理,而使用激烈且富有强制性力量之行为,包括有形物理或无形心理。暴力一般可被区分为“直接暴力”、“结构性暴力”和“文化暴力”。直接暴力
  • 安蒂波洛安蒂波洛(英语:Antipolo)是菲律宾卡拉巴松黎刹省的一个城市,位于首都马尼拉东部约25公里处。于2007年人口共633,971人,为菲律宾人口第七多的城市。下辖16个镇,是天主教安蒂波洛教
  • 卡尔·弗里德里希·莫尔卡尔·弗里德里希·莫尔(Karl Friedrich Mohr,1806年11月4日-1879年9月28日),德国化学家。其最著名贡献为提出能量守恒定律的早期表述。硫酸亚铁铵(化学式(NH4)2Fe(SO4)2.6H2O)以
  • 美国舞男1985年美国社会文艺片,也是李察基儿的成名作,电影主题曲呼唤我,在当时美国歌坛红极一时,连台湾当时都有翻唱歌曲,探讨当时也许至今仍存在的社会问题,即应召男郎,李察在片首即驾矢白
  • 彼得·彼得森彼得·彼得森(Peter Petersen)(1884年6月26日—1952年3月21日)德国学校教育改革家。为了对抗具有领导地位并以人文方法研究的传统教育学,彼得森尝试推动教育学实案研究,企图结
  • 维笃三世真福教宗维笃三世(拉丁语:Beatus Victor PP. III;约1026年-1087年9月16日)本名道费廖(Dauferio),于1087年5月9日至1087年9月16日岀任教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