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

✍ dations ◷ 2025-11-26 09:54:20 #比热容
比热容(英语:specific heat capacity,符号c),简称比热,亦称比热容量,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比热容越大,物体的吸热或散热能力越强。它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即令1公斤的物质的温度上升1开尔文所需的能量。根据此定理,最基本便可得出以下公式:m是质量,单位千克(kg)。 ΔT是温度变化,单位开尔文(K)。 当比热容越大,该物质便需要更多热能加热。以水和油为例,水和油的比热容分别约为4200 J/(kg·K)和2000 J/(kg·K),即把水加热的热能是油的约2.1倍。若以相同的热能分别把水和油加热的话,油的温升将比水的温升大。比热容的符号是c,必须为小写,而大写C则为热容的符号。以水为例,一千克(kg)重的水需要4200焦耳(J)来加热一开尔文(K)。根据比热容,便可得出:比热容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焦耳每千克开尔文。也可读作焦每千克开、焦耳每千克凯尔文、焦耳每公斤开尔文等。写作J/( kg · K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与焦耳每千克开尔文在数值上等同。最初是在18世纪,苏格兰的物理学家兼化学家约瑟夫·布拉克发现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上升到相同温度所需的热量不同,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几乎任何物质皆可测量比热容,如化学元素,化合物,合金,溶液,以及复合材料。历史上,曾以水的比热来定义热量,将1克水升高1度所需的热量定义为1卡路里。比热容是指某物质加热所需的热能,此定理最基本便可得出:而若加上单位后,比热容便指某物质重一公斤(kg),加热一摄氏度(℃)或热力学温标(K)所需的焦耳(J),也就是比热容的单位:物质的比热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包括:定压比热容Cp、定容比热容Cv和饱和状态比热容三种。1.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2.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容积(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吸收或放出的内能。3.饱和状态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某饱和状态时,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设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某一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ΔH时,温度升高(或降低)ΔT,则ΔH/ΔT称为物体在此过程中的热容量(简称热容),用C表示,即C=ΔH/ΔT。用热容除以质量,即得比热容c=C/m=ΔH/mΔT。对于微小过程的热容和比热容,分别有C=dH/dT,C=1/m*dH/dT。因此,在物体温度由T1变化到T2的有限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H=∫(T2,T1)CdT=m∫(T2,T1)cdT。一般情况下,热容与比热容均为温度的函数,但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太大时,可以近似值视为一常数。于是产生一公式H=C (T2-T1)=mc (T2-T1)。如令温度改变量ΔT=T2-T1,则有H=cmΔT。这是用比热容来计算热量的基本公式。在英文中,比热容被称为:Specific Heat Capacity (SHC)。用比热容计算热能的公式为:Energy=Mass×Specific Heat Capacity×Temperature change 可简写为:Energy=SHC×Mass×Temp Ch,H=cmΔT。与比热相关的热量计算公式:H=cmΔT即H吸(放)=cm(T初-T末)其中c为比热,m为质量,H为能量热量。吸热时为H=cmΔT升(用实际升高温度减物体初温),放热时为H=cmΔT降(用实际初温减降后温度)。或者H=cmΔT=cm(T末-T初),H>0时为吸热,H<0时为放热。 (涉及到物态变化时的热量计算不能直接用H=cmΔT,因为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相同,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比热容就会有所变化。)最基本的比热容计算,可以一次实验得出。以下为一例子。首先,将两公斤的水倒入一个杯中,然后计算其温度,假设温度为20摄氏度。然后,把水加热,并计算使用了的能量(例如使用电度表)。然后,停止加热,并计算其温度及使用了的能量。假设温度为60摄氏度及能量使用了312千焦耳。然后,运用公式 s = H m Δ T {displaystyle s={frac {H}{mDelta T}},!} 计算出其比热容:可能最后得出的数字比实际数字有所不同,主要因素是受到外围温度影响。物质的比热容和热容都会在不同因素下有不同的影响,例如温差、物质状态等,主要都是分子压力的差别。在不同的温度下,物质的比热容都会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分子的压力有所不同。根据分子运动论,当温度增加,分子震动得较快;当温度减少,分子则震动得较慢。此原理亦可指,在不同的压力和相态下,物质的比热容亦有不同。以温差为例,假如在夏天较热的天气下煮水,会比冬天较冷的天气下更快沸腾,因为温度较高。以压强为例,在地球水平线上,大气压强为101.325千帕斯卡,假如在这里煮水,水将于100摄氏度沸腾。但在海拔约8.8公里的珠穆朗玛峰上,大气压强只有若3.2千帕斯卡,假如在这里煮水,水将于69摄氏度沸腾。以相态为例,液态水的比热容是4200,而冰(水的固态)的比热容则是2060。以下列表是各物质的比热容。人类发现水(液态)的比热容约4200,比其它液体较高。因此,便指出水是一个较好的冷却剂。例如,用于汽车作散热功能。另外,由于沿海地区的比热容比陆地大,因此,岸的温差一向比内陆地区的低。同时水也是比较好的保温剂,所以大部分的保暖袋都用水的。水的比热较大,在气候的变化上有明显的影响。同样受到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比热因为比较大所以温度变化较小,水对于气候的影响很大,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升温较慢,在夜间沿海温度降低和变化量少,所以一天当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而因为水比热较大的现象,使得水库往往成为一个巨大的天然空调,对于热带的地区或城市有些微调整气温的功用。1.农业及生产上的应用 水稻是一种喜温的农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苗的时候,在比较寒冷地区农民为了防止结霜之类的现象,农民普遍采用“浅水勤灌”的方法,就是傍晚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再把秧田中的水放掉。根据水的比热较大的特性,在夜晚降温时,使秧苗的温度变化不大,对秧苗起了保温及保护的作用。2.建筑居住上的应用 在炎热的夏天古人将水从房屋的顶部倒下,使水往下流,起了防暑降温作用。3.水冷系统的应用 人们在很久以前就开始用水来冷却发热的机器,在电脑CPU散热中可以利用散热片与CPU核心接触,使CPU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输到散热片上,再利用风扇将散发到空气中的热量带走。但水的比热远远大于空气,因此可以用水代替空气作为散热介质,通过水泵将内能增加的水带走,组成水冷系统。这样CPU产生的热量传输到水中后水的温度不会明显上升,散热性能优于上述直接利用空气和风扇的系统。例如汽车即工厂的一些引擎与马达等等,都利用水来做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根据比热容的公式:经转换后,便能得出:即透过比热容,便可计算某质量的热能使用。例如一次实验中,四千克重的水的温度原先是25摄氏度,经过加热后,温度为45摄氏度。假如要求计算使用了多少能量的话,首先要知道水的比热容,若水的比热容是4200的话,透过以上公式计算,便可得出:即是使用了336000焦耳热能。比热容只指一公斤的物质增加一摄氏度所需的热能。即是指假如在实验上,物质的质量有多少都不会改变它的比热容。但热容则指的是某物质增加一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这就要把物质的质量考虑进去,比如一杯水的热容,就比两杯水的少。因此,热容和比热容是相关的。热容的符号是H(或用C),比热容的符号则是h(或c),热容和比热容的关系可以以以下公式:

相关

  • Sabin-Feldman 染色试验弓形虫染色试验,又名萨宾-费尔德曼染色试验,是一个用于诊断弓虫症的血清学试验,实验原理是某些抗体会阻止亚甲蓝染液进入弓形虫生物的细胞质。用弓形虫滋养体和补体作为激活剂
  • 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阳性菌(英文:Gram Positive)是能够用革兰氏染色染成深蓝或紫色的细菌,而革兰氏阴性菌不能被染色(通常染作红色以对比)。它们细胞壁中含有较大量的肽聚糖,但经常缺乏革兰氏阴
  • 李梃李梃,字健斋,明朝南丰(今江苏南丰)人。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早年因病学医,遂博览群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晚年为初学者入门,著有《医学入门》8卷。
  • LTB4白三烯B4(英语:Leukotriene B4)是一种与炎症反应有关的白三烯类物质。它由响应炎症介质的白细胞产生,让白细胞活化并依附在内皮上,允许其穿过组织。在中性粒细胞中,它也是一种强效
  • 星裂菌纲星裂菌目 Arthoniales星裂菌纲(学名:Arthoniomycetes)是子囊菌门盘菌亚门下的一纲。本纲仅包含了星裂菌目(Arthoniales)一个目。这一纲的真菌大多是热带与亚热带的地衣。系统发生
  • 政策政策(英语:Policy)指政府、机构、组织或个人为实现目标而订立的计划。政策包含一连串经过规划和有组织的行动或活动。推行政策的过程包括:了解及制定各种可行方案,订立日程或开支
  • 药物过量药物过量(英语:drug overdose或overdose,简称OD)是指因个人或经他人蓄意、无意或误认下,摄取或服用超过医师指示用药量、或超过建议用药量、或超过常规用药量,而产生中毒或导致死
  • 东欧东欧,多半是指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等的欧洲东部,直至德国、瑞士、意大利(不含);但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边界,一般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种划分方法:自然地理方面的东
  • 圣安东尼奥圣安东尼奥(英语:San Antonio)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中南部,是美国得克萨斯州人口第二多的城市(排在休斯敦之后),同时也是美国人口第七多的城市。据2005年美国人口普查局估计,圣安东尼
  • β2微球蛋白1A1M, 1A1N, 1A1O, 1A6Z, 1A9B, 1A9E, 1AGB, 1AGC, 1AGD, 1AGE, 1AGF, 1AKJ, 1AO7, 1B0G, 1B0R, 1BD2, 1C16, 1CE6, 1CG9, 1DE4, 1DUY, 1DUZ, 1E27, 1E28, 1EEY, 1EEZ, 1E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