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比热容
✍ dations ◷ 2025-04-26 12:02:55 #比热容
比热容(英语:specific heat capacity,符号c),简称比热,亦称比热容量,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比热容越大,物体的吸热或散热能力越强。它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即令1公斤的物质的温度上升1开尔文所需的能量。根据此定理,最基本便可得出以下公式:m是质量,单位千克(kg)。
ΔT是温度变化,单位开尔文(K)。
当比热容越大,该物质便需要更多热能加热。以水和油为例,水和油的比热容分别约为4200 J/(kg·K)和2000 J/(kg·K),即把水加热的热能是油的约2.1倍。若以相同的热能分别把水和油加热的话,油的温升将比水的温升大。比热容的符号是c,必须为小写,而大写C则为热容的符号。以水为例,一千克(kg)重的水需要4200焦耳(J)来加热一开尔文(K)。根据比热容,便可得出:比热容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焦耳每千克开尔文。也可读作焦每千克开、焦耳每千克凯尔文、焦耳每公斤开尔文等。写作J/( kg · K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与焦耳每千克开尔文在数值上等同。最初是在18世纪,苏格兰的物理学家兼化学家约瑟夫·布拉克发现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上升到相同温度所需的热量不同,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几乎任何物质皆可测量比热容,如化学元素,化合物,合金,溶液,以及复合材料。历史上,曾以水的比热来定义热量,将1克水升高1度所需的热量定义为1卡路里。比热容是指某物质加热所需的热能,此定理最基本便可得出:而若加上单位后,比热容便指某物质重一公斤(kg),加热一摄氏度(℃)或热力学温标(K)所需的焦耳(J),也就是比热容的单位:物质的比热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包括:定压比热容Cp、定容比热容Cv和饱和状态比热容三种。1.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2.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容积(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吸收或放出的内能。3.饱和状态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某饱和状态时,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设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某一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ΔH时,温度升高(或降低)ΔT,则ΔH/ΔT称为物体在此过程中的热容量(简称热容),用C表示,即C=ΔH/ΔT。用热容除以质量,即得比热容c=C/m=ΔH/mΔT。对于微小过程的热容和比热容,分别有C=dH/dT,C=1/m*dH/dT。因此,在物体温度由T1变化到T2的有限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H=∫(T2,T1)CdT=m∫(T2,T1)cdT。一般情况下,热容与比热容均为温度的函数,但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太大时,可以近似值视为一常数。于是产生一公式H=C (T2-T1)=mc (T2-T1)。如令温度改变量ΔT=T2-T1,则有H=cmΔT。这是用比热容来计算热量的基本公式。在英文中,比热容被称为:Specific Heat Capacity (SHC)。用比热容计算热能的公式为:Energy=Mass×Specific Heat Capacity×Temperature change
可简写为:Energy=SHC×Mass×Temp Ch,H=cmΔT。与比热相关的热量计算公式:H=cmΔT即H吸(放)=cm(T初-T末)其中c为比热,m为质量,H为能量热量。吸热时为H=cmΔT升(用实际升高温度减物体初温),放热时为H=cmΔT降(用实际初温减降后温度)。或者H=cmΔT=cm(T末-T初),H>0时为吸热,H<0时为放热。
(涉及到物态变化时的热量计算不能直接用H=cmΔT,因为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相同,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比热容就会有所变化。)最基本的比热容计算,可以一次实验得出。以下为一例子。首先,将两公斤的水倒入一个杯中,然后计算其温度,假设温度为20摄氏度。然后,把水加热,并计算使用了的能量(例如使用电度表)。然后,停止加热,并计算其温度及使用了的能量。假设温度为60摄氏度及能量使用了312千焦耳。然后,运用公式
s
=
H
m
Δ
T
{displaystyle s={frac {H}{mDelta T}},!}
计算出其比热容:可能最后得出的数字比实际数字有所不同,主要因素是受到外围温度影响。物质的比热容和热容都会在不同因素下有不同的影响,例如温差、物质状态等,主要都是分子压力的差别。在不同的温度下,物质的比热容都会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分子的压力有所不同。根据分子运动论,当温度增加,分子震动得较快;当温度减少,分子则震动得较慢。此原理亦可指,在不同的压力和相态下,物质的比热容亦有不同。以温差为例,假如在夏天较热的天气下煮水,会比冬天较冷的天气下更快沸腾,因为温度较高。以压强为例,在地球水平线上,大气压强为101.325千帕斯卡,假如在这里煮水,水将于100摄氏度沸腾。但在海拔约8.8公里的珠穆朗玛峰上,大气压强只有若3.2千帕斯卡,假如在这里煮水,水将于69摄氏度沸腾。以相态为例,液态水的比热容是4200,而冰(水的固态)的比热容则是2060。以下列表是各物质的比热容。人类发现水(液态)的比热容约4200,比其它液体较高。因此,便指出水是一个较好的冷却剂。例如,用于汽车作散热功能。另外,由于沿海地区的比热容比陆地大,因此,岸的温差一向比内陆地区的低。同时水也是比较好的保温剂,所以大部分的保暖袋都用水的。水的比热较大,在气候的变化上有明显的影响。同样受到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比热因为比较大所以温度变化较小,水对于气候的影响很大,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升温较慢,在夜间沿海温度降低和变化量少,所以一天当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而因为水比热较大的现象,使得水库往往成为一个巨大的天然空调,对于热带的地区或城市有些微调整气温的功用。1.农业及生产上的应用
水稻是一种喜温的农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苗的时候,在比较寒冷地区农民为了防止结霜之类的现象,农民普遍采用“浅水勤灌”的方法,就是傍晚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再把秧田中的水放掉。根据水的比热较大的特性,在夜晚降温时,使秧苗的温度变化不大,对秧苗起了保温及保护的作用。2.建筑居住上的应用
在炎热的夏天古人将水从房屋的顶部倒下,使水往下流,起了防暑降温作用。3.水冷系统的应用
人们在很久以前就开始用水来冷却发热的机器,在电脑CPU散热中可以利用散热片与CPU核心接触,使CPU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输到散热片上,再利用风扇将散发到空气中的热量带走。但水的比热远远大于空气,因此可以用水代替空气作为散热介质,通过水泵将内能增加的水带走,组成水冷系统。这样CPU产生的热量传输到水中后水的温度不会明显上升,散热性能优于上述直接利用空气和风扇的系统。例如汽车即工厂的一些引擎与马达等等,都利用水来做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根据比热容的公式:经转换后,便能得出:即透过比热容,便可计算某质量的热能使用。例如一次实验中,四千克重的水的温度原先是25摄氏度,经过加热后,温度为45摄氏度。假如要求计算使用了多少能量的话,首先要知道水的比热容,若水的比热容是4200的话,透过以上公式计算,便可得出:即是使用了336000焦耳热能。比热容只指一公斤的物质增加一摄氏度所需的热能。即是指假如在实验上,物质的质量有多少都不会改变它的比热容。但热容则指的是某物质增加一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这就要把物质的质量考虑进去,比如一杯水的热容,就比两杯水的少。因此,热容和比热容是相关的。热容的符号是H(或用C),比热容的符号则是h(或c),热容和比热容的关系可以以以下公式:
相关
- 下呼吸道呼吸道是指人体内呼吸过程中空气所要通过的所有器官的总称。呼吸道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呼吸系统还包括空气不必通过的、但对呼吸过程依然非常重要的器官,比如横膈膜。呼吸道可
- 暂时失去知觉假死可以指动物的:
- 血管张力素受体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t),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Bs)或AT1受体拮抗剂,是一类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
- 金针菇Collybia velutipes (Curt. ex Fr.) Quél.金针菇(学名:Flammulina velutipes,日语:榎茸(エノキタケ),英名Enoki或Enokitake源自日语)又名金菇、金菇菜、绒柄金钱菇,属膨瑚菌科小火菇
- 厌氧发酵发酵作用(英语:fermentation)有时也写作酦酵,其定义由使用场合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所说的发酵,多是指生物体对于有机物的某种分解过程。发酵是人类较早接触的一种生物化学反应,如今
- 猫猫流感是一种在猫科动物发生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不过,现时普遍认为这个名称是错误命名,原因是猫流感一般并不是由流感病毒的感染而引起。相反的,它是一种综合征:一个用来泛指所有
- 孢子丝菌病孢子丝菌病是一种因为受到申克氏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感染,引起皮肤产生病变,也可能发生在肺、关节、骨骼,甚至脑,但是较为罕见。申克氏胞子丝菌存在于土壤中,干草堆、
- 髓过氧化物酶n/an/an/an/an/an/an/an/an/an/a髓过氧化物酶(英语:Myeloperoxidase,简称为MPO)是一种由人类17号染色体上MPO基因编码的过氧化物酶。MPO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的一种)中,并产
- 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UNRISD)是联合国系统下的独立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当代发展议题之社会跨领域研究,创立于1963年,总
- 威廉·埃因托芬威廉·埃因托芬(Willem Einthoven,1860年5月21日-1927年9月29日)是一位荷兰医师与生理学家。 埃因托芬出生于当时属于荷兰的爪哇岛三宝珑,他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在他小时候便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