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伯定律

✍ dations ◷ 2025-04-25 03:19:35 #克莱伯定律
克莱伯定律(Kleiber's law)根据观测数据提出,对于很多动物,其基础代谢率水平与体重的¾次幂成正比,该定律得名于1930年代早期马克斯·克莱伯(英语:Max Kleiber)的生物学著作。若用符号表示,设q0为该动物的代谢率,M是其重量,则q0 ~ M¾。因此一只猫的重量是一只老鼠的100倍,它的代谢量比老鼠约大31倍。而在植物中,指数则接近于1。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克莱伯定律像许多其他的异速生长定律一样,是动物循环系统物理学和几何学特性的结果。同一物种中,年轻的个体比老的个体每份重量所占的呼吸更多,因为它们体重中中组织结构的比例更大,而储能的比例较小。结构质量需要耗费养护能量,而储能的质量则不需要。具体来说,West, Enquist和Brown提出三点假设(1)代谢率.mw-parser-output .serif{font-family:Times,serif}B正比于循环系统中的营养流量(即体液总流量)Q,即 B ∝ Q {displaystyle Bpropto Q} (2)体液(例如血液)总体积V正比于体重M,即 V ∝ M {displaystyle Vpropto M} 。这个假设的成立意味着循环系统中的能量耗散降至最低(3)循环系统由微管组成(例如毛细血管、肺泡)。循环系统中的微管尽管千差万别,但总的来说,都具有层级结构,有自相似性。因为通过一个微管的体液流量正比于微管体积,所以微管总数N正比于体液总流量,即Q ∝ N {displaystyle Qpropto N}另一方面,体液具有不可压缩性。而循环系统具有自相似性(假设3)。如果我们将循环系统描述为由大大小小的圆柱连接成的系统,那么以上两点就要求圆柱总数(即微管总数){{Mvar|N}和体液总体积V满足N 4 ∝ V 3 {displaystyle N^{4}propto V^{3}}再结合假设1、2,可得B ∝ M 3 4 {displaystyle Bpropto M^{frac {3}{4}}}

相关

  • 皮质醇皮质醇(法语:cortisol),又译成可的松(音译),属于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之中的糖皮质激素,在应付压力中扮演重要角色,故又被称为“压力荷尔蒙”。皮质醇会提高血压、血糖水平和产
  • 世界世界一词在现代社会意为对所有事物的代称。原本是佛教概念,由“世”(时间)和“界”(空间)组合而成的世界(梵语:lokadhātu),即所谓由所有时间空间组成的万事万物。“世界”在现代是人
  • 磁约束磁约束聚变(英语:Magnetic confinement fusion),利用磁场与高热等离子体来引发核聚变反应的技术。聚变反应合并轻的原子核,例如氢,以形成更重的原子核,如氦。磁约束聚变的作法是,先
  • 乙糖乙糖(Diose),又称为二碳糖,是含有两个碳原子的单糖。因为一般被确立的单糖化学式为(C·H2O)n,且n为3或以上,所以乙糖并不在单糖的正式定义下。无论如何,即使它并不符合化学式(C·H2
  • 尿布疹尿布疹(英语:Diaper rash, Irritant diaper dermatitis),是指在婴儿的肛门附近、臀部、会阴、生殖器、和大腿根皱褶处等直接接触尿液、粪便的部位皮肤,出现发红发炎的现象,有散在
  • 遗传病遗传性疾病是指以基因为主要致病原因的疾病。依据成因又可以细分成:其中因单一基因缺陷而引起的遗传疾病,又称为孟德尔型病症。临床上大多透过遗传基因检测来辅助诊断以及带因
  • C-Mycn/an/an/an/an/an/an/an/an/an/aC-Myc或Myc是编码转录因子的调节基因。这一基因编码的蛋白在细胞核内被磷酸化,有多种功能:在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凋亡和细胞转化中发挥作用。My
  • 酸血症酸中毒(英语:Acidosis)是指血液中或其他身体组织中酸度升高的现象(即氢离子浓度升高)。如果不作进一步的说明,“酸中毒”通常指的是血浆的酸度。一般人们用动脉血的pH值来判定是否
  • 生化反应生物化学(英语:biochemistry,也作 biological chemistry),顾名思义是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常常被简称为生化。它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各组分,如蛋白质、糖类、脂类、核
  • 海外属地属地(英语:Dependent Territory或Dependent Area或Dependency)是附属于主权国家之下,但拥有部分独立管治权力的地区。虽然没有完整主权,但是其政治地位异于管治国主体的其他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