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伯爵茶

✍ dations ◷ 2025-11-04 20:08:28 #格雷伯爵茶

格雷伯爵茶(英语:Earl Grey),常简称为伯爵茶,以祁门红茶或正山小种为基底,搭配锡兰红茶,并添加香柠檬精油的一种调味茶。格雷伯爵茶是二十世纪流行的红茶调味茶之一。

香柠檬在汉语中常被误译为佛手柑,然而两者其实是不同物种。

川宁商行(英语:Twinings)于1831年发明并生产格雷伯爵茶,川宁表示格雷伯爵茶是以十九世纪初英国首相第二代格雷伯爵查尔斯·格雷命名的。据说格雷伯爵茶源于清朝一位福建官员对格雷伯爵的赠礼。当时格雷伯爵收到的礼品茶非常受欢迎,当茶用完后,格雷伯爵要求茶商川宁仿制这种调味茶以供应他的官邸(即唐宁街10号)。然而很多伯爵的访客非常喜欢这款茶,伯爵就会告诉他们在川宁购买格雷伯爵订制的茶,后来这款调味茶就以他命名。

亦有人怀疑此一故事之真实性,认为香柠檬当时未见于中国,所以此茶饮源于中国人的赠礼似乎是虚构。

也有传说中英两国间某次航行过程中,公海上出现强烈风暴,弄乱整艘船的货物。货舱中的香柠檬油渗漏出来,意外浸入了茶叶的运输箱。船主格雷伯爵没有丢弃混入香柠檬油的茶叶,反而尝试冲泡饮用,发现味道很不错,除了茶叶口感改善,柠檬油还去除了长徒航程中茶叶产生的霉味。格雷伯爵便将该茶给亲友尝试并获得好评,因此决定将这种偶然所得的调香茶叶加工上市。

另有一说:格雷伯爵依自己喜好将不同茶叶混合,并加入具安神效用的香柠檬油制成此茶。据格雷家族解释,正山小种本身是利用松针熏香,而伦敦的水质含较多石灰,川宁商行为了凸显其香味而使用香柠檬油调味。

还有人认为“伯爵茶”名称乃当时英国茶商的宣传手法,当时格雷伯爵就任英国首相,茶商便以首相之名来剌激消费者的好奇心与购买欲。

伯爵茶现已是一类调味茶的通称,许多茶商都会生产,甚至有格雷伯爵绿茶(Earl Grey Green)之演变。即使如此,川宁仍被认为是伯爵茶最正宗、品质最佳的生产者。第六代格雷伯爵在商品外包装上自荐:“川宁历年来一直调制自己家族的茶。今天我很荣幸此茶以川宁的格雷伯爵茶之名,将家族传统扬名世界。”(“Twinings has been blending my family tea for many years. Today I am proud that this tradition continues with the tea celebrated throughout the world known as Twinings's Earl Grey Tea.”)

伯爵茶最经典的通用配方为:阿萨姆红茶 ASSAM (60g)、锡兰红茶 CEYLON (60g)、大吉岭红茶 DARJEELING (60g)、香柠檬精油 BERGAMOT OIL (1.3c.c)、香柠檬果皮 BERGAMOT PEEL (20g)。

相关

  • 坦波夫州坦波夫州(俄语:Тамбовская область,罗马化:Tambovskaya oblast)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属中央联邦管区。面积34,539平方公里,人口1,155,346 (2004年)。首府坦波夫,
  • 台湾东部宜花东为台湾东部宜兰县、花莲县、台东县三县的合称,亦是现今交通部中央气象局所划分的台湾东部范围(参见:东台湾#范围定义),可说是台湾的大东部地区。宜花东有时也加上基隆北海
  • 门阀士族,又称世族,是中国历史上东汉至唐代,世代为官的士大夫阶层,是一种贵族化的官僚家族。宋代及以后,“士族”一词含义有所改变,士人取得官位后就是士族、士大夫,已没有世袭的意味。
  • 龙棕龙棕(学名:)为棕榈科棕榈属下的一个种。
  • 野村克也选手时期教练时期野村克也(1935年6月29日-2020年2月11日)在球员时代是南海鹰队、罗德猎户星队、西武狮队的球员,主要以担任捕手为主,退休后曾担任养乐多燕子队、阪神虎队的总教练
  • 理性恨理性恨,又译为厌恶理论,蔑视理论,厌恶学问等(古希腊语:μισολογία),为对理性的仇恨其中一种解说。源于对逻辑推理、逻辑论证和苏格拉底反诘法的排斥及不信任。这个词源自柏
  • 西溪 (钓鱼岛)西溪(拼音:Xī Xī),日本称作尾泷溪(Otaki-dani),是位于中日台争议岛屿钓鱼台列屿的钓鱼台西部的一条溪流,为钓鱼台四条主要溪流之一。溪流自东向西流入顺风港。西溪的中文名于2012
  • 拉特利夫山坐标:85°42′S 137°0′W / 85.700°S 137.000°W / -85.700; -137.000拉特利夫山(英语:Mount Ratliff)是南极洲的山峰,位于玛丽伯德地,处于沃森海崖以北,海拔高度2,520米,美国地质
  • 叶可明叶可明(1937年3月28日-2021年10月5日),上海金山人,中国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7年出生于上海金山县,196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1年10月5日于上海华东医院去世。
  • 证据性 (语言学)言据性(evidentiality;验证词;示证性;言据性;传信范畴;传信语气)是一个语言学中的语法概念,用于指明陈述内容是否有证据来源。言据性的使用往往反应内容的可信度及说话者的态度。表达言据性的方式可以是语用上的或语法上的。汉语没有任何语法上的言据性,像是“妈妈回来了”这句话并不包含任何证据指示,说话者如何知道妈妈回来了这件事是不清楚的。但汉语可通过语用词组或语用构句表达言据性的概念,如可以说“聴说妈妈回来了”表示事情是从别人口中得知的;或者“我亲眼看见妈妈回来了”表示直接目击了事情的发生。有些语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