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法兰西王国

✍ dations ◷ 2025-11-21 16:55:50 #后法兰西王国
法兰西王国(法语:Royaume de France或法语:Royaume des Français)是一个短暂的君主立宪王国,自1791年9月3日法王路易十六签署1791年宪法至1792年9月21日废除君主制为止。理论上,旧的君主专制王国在立宪后正式结束。在此之前,法国是实行君主专制。1792年8月10日发生八月十日事件后,法国境内开始出现要求废除君主、实行共和的声浪。同年9月,成年男子普选的国民公会成立,并于9月21日正式决议废除君主,改建共和,1793年1月以叛国罪名将路易十六处死,波旁王朝灭亡。波旁复辟后,由路易十八继承王位,一直到七月革命爆发查理十世退位为止。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国民议会顺势掌握政权,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贵族头衔及特权,并发表《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路易十六在革命的压力下不得不妥协,签署宪法同意法国为君主立宪的国家。路易十六一方面安抚国民会议,另一方面不断暗中向各个欧洲王室请求支援镇压革命,并企图逃出法国,出逃失败后遭到软禁。1791年8月27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共同发表《皮尔尼茨宣言》,警告法国人民不得伤害路易十六,此一事情激起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为日后法兰西王国的灭亡埋下种子。1791年9月路易十六被迫签署1791年宪法,宪法中明确规定法国国王是“法国人民的王”(King of the French)以彰显主权在民的原则,保障“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中央政府采行三权分立原则,法国国王行使行政权,立法会议掌握立法权,司法权则交由各级法院,法官经民选产生,大幅度的削弱了王权。皮尔尼茨宣言发表后,激起法国人民的愤怒,于是1792年4月20日法国正式向奥地利宣战,同年8月普奥联军到法国边境,普奥联军总司令卡尔·威廉·斐迪南(Charles William Ferdinand)发表《布伦瑞克宣言》,强调要是敢动路易十六的一根寒毛,绝对会严惩法国人民,此一事件激起巴黎人民的怒火,导致八月十日革命的发生,此时立法会议充斥着废除君王的呼声,同年9月,成年男子普选的国民公会成立,并于9月21日正式决议废除君主,改建共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法兰西王国正式灭亡。

相关

  • 甲烷甲烷(化学式:CH4;英语:Methane),是结构最简单的烷类,由一个碳原子以及四个氢原子组成。它是最简单的烃类也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在地球上有很高的相对丰度,使之成为很有发展潜力
  • 流感病毒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属(Influenzavirus A) 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属(Influenzavirus B) 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属(Influenzavirus C)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类及动
  • 死产死产,或称为胎死腹中,通常定义是在怀孕之后的胎儿死亡。描述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即死亡的现象。死产可能导致母亲的内疚。死产和流产不同,流产是指早期妊娠失败,胎儿出生后死亡。导
  • 迪乔治症候群迪乔治综合征(DiGeorge syndrome;22q11.2缺失综合征/22q11.2 deletion syndrome)是一种遗传疾病,会导致鼻及鼻梁基部宽大、人中短、上唇薄、耳廓异常、颚裂、心脏容易出现多重异
  • 1111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一对,正常人拥有2条11号染色体。11号染色体缠绕了约1.345亿碱基对(构筑DNA的材料),并包含了人类细胞中4~4.5%的DNA。这是人类基因组中包含最多控
  • 格鲁及亚人格鲁及亚人(学名:Homo georgicus)是灵长目人科人属的一种,于2002年建议用来描述于1999年及2001年在格鲁吉亚德马尼西发现的头颅骨及颚骨化石,被认为是巧人及直立人的过渡形态。一
  • 苯六甲酸苯六甲酸,又名蜜石酸,是一种有机酸。由德国化学家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罗特于1799年从矿物蜜石中发现。纤维状的细小针状结晶,溶于水和酒精。非常稳定的化合物,不与氯,浓硝酸、
  • 动力蛋白动力蛋白(英语:Dynein)是一种马达蛋白(或分子马达),可将ATP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动力蛋白依靠在微管上向负端的“行走”运输细胞内的货物。细胞骨架微管的负端指向细
  • C4碳固定C4类二氧化碳固定(英语:C4 carbon fixation)是植物的三种碳固定方式之一,因为第一个可观察得到的产物是一个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人们就命名其为C4类碳固定。C4类植物比C3类植物在
  • 贝尔福地区贝尔福地区省(法语:Territoire de Belfort),简称贝尔福地区,是法国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区所辖的省份,东邻上莱茵省、北接孚日省、西临上索恩省、南与杜省、瑞士相邻。省编号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