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良长城

✍ dations ◷ 2025-02-24 05:40:58 #Pages using infobox World Heritage Site with unknown parameters,英国军事设施,英国世界遗产,英国

哈德良长城(英语:Hadrian's Wall;拉丁语:Vallum Aelium),是一条由石头和泥土构成的横断大不列颠岛的防御工事,由罗马帝国君主哈德良所兴建。公元122年,哈德良为防御北部皮克特人反攻,保护已控制的不列颠岛的人民安全,开始在今英格兰北面的边界修筑一系列防御工事,后人称为“哈德良长城”。哈德良长城的建立,标志着罗马帝国扩张的最北界。

长城十分重要的一段至今尚存,并且可以沿着国家步道领略它的风采。哈德良长城是英格兰北部最受欢迎的景区,并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哈德良长城总长80罗马里,即117.5千米(73.0英里);高宽因就近可用来修筑的材料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厄辛河(英语:River Irthing)东岸的墙体由料石堆砌而成,有3米(9.8英尺)宽,5至6米(16至20英尺)高,河西岸的墙体则由草皮堆成,宽6米(20英尺),高3.5米(11英尺)。壕沟,崖径和堡垒都没有计算在内。经测量,墙的中心截面宽8罗马尺(7.8英尺;2.4米),墙基宽3-米(10-英尺)。中心段留存下来的某些部分达3米(10英尺)高。

哈德良长城西起索尔韦湾海岸,鲍内斯-索尔威镇(英语:Bowness-on-Solway),穿过卡莱尔市和柯克安德鲁斯(英语:Kirkandrews-on-Eden),东至要塞西格杜努姆(英语:Segedunum),地处沃尔森德市、泰恩河畔西边的不远处。

尽管长城在鲍内斯-索尔威镇(英语:Bowness-on-Solway)附近已踪迹难寻,却并不意味着这就是这条防御工程的终点。众所周知,里堡(英语:milecastle)(一种小堡垒,因大约一罗马里建一个而得此名)和炮塔系统(英语:Turret (Hadrian's Wall))从坎布里亚海岸一直蔓延到玛丽波特镇南部的瑞思豪(英语:Risehow)。

A69(英语:A69 road)和B6318(英语:B6318 Military Road)道路沿长城路线而建,从纽卡斯尔至卡莱尔,然后又顺着坎布里亚北海岸(索尔韦湾南海岸)一路延伸。人们普遍将哈德良长城误认为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分界线。事实并非如此——哈德良长城完全位于英格兰境内。尽管在鲍内斯-索尔威镇(英语:Bowness-on-Solway)以西长城离苏格兰边境仅有不到1千米(0.6英里),在其东方两者之间的距离可达到110千米(68英里)。

哈德良很可能在122年进入不列颠之前就有修筑哈德良长城的打算。在贾罗发现的一些砂岩碎片被修复后显示始于118或119年。哈德良修筑长城旨在保持“完整帝国”,而他表示这是迫于“神的旨意”的驱使。其后这些碎片被认定是长城的建筑材料。122年,哈德良到达不列颠。北部边境十分可能是他此趟旅程中的一个站点,以视察哈德良长城的修筑进程。

尽管哈德良的传记作者写道“哈德良是建立80英里城墙以分离罗马人与野蛮人的第一人”,修筑原因却远不止这么简单,只是没有任何准确记录流存。历史学家们提出各种观点,主要还是围绕两个方面:展示罗马的实力;哈德良继续扩张前的防御策略。因为,117年,哈德良即位那年,经历了罗马不列颠的反叛,以及其他被征服领地的人民的叛乱,其中有埃及、巴勒斯坦、利比亚、毛里塔尼亚等。

这些动乱应该是哈德良修筑长城的原因之一,因此他也在罗马帝国其他区域修筑了边界,但何种规模就不为人知了。学者们在一些问题上也观点各异:北部不列颠居民的威胁度;守卫像长城这样的固定防线,而不是征服、吞并苏格兰低地是否有经济价值,以及以零散的堡垒保卫领土是否是受经济利益影响。

罗马人并没有指望这个边界能阻止部落迁移、军队侵略,但有篱笆或者石墙的边境,足以将偷牛人拒之门外,阻挡其他小族群的入侵。然而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建筑72英里(116千米)的城墙,长期配备人员守护,仅仅是为了阻挡小规模的袭击——此举的经济可行性是值得怀疑的。

另一原因可能是修筑长城并加以控制可以带来外来移民,商品交易,以及关税。边境并不意味着是罗马的边界尽头,因为罗马的权势总是蔓延至城墙之外。边境内外的人们每天穿越边境进行交易,设立几个像哈德良长城那样的交易点,能借此征税。瞭望塔离边境关卡很近,巡逻的士兵可以记录进进出出的本地人和罗马民众,收取海关费用,监察交易情况。

另一观点更简单直观——哈德良长城的建造,即使不完全,但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展示罗马的实力,其也是哈德良政治观点的体现。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哈德良长城一完工,就被刷上了灰泥白粉,光亮的墙面能反射太阳光,方圆几英里都能看到。

哈德良长城是罗马皇帝哈德良所建。哈德良在位时,罗马面临强大的军事压力,不仅仅在不列颠,在几乎所有罗马征服的土地上,包括埃及、犹太、利比亚、毛里塔尼亚等,以及他的前任图拉真征服的土地,所以哈德良致力于加强边境防守。绵延不断的城墙显示了罗马帝国的力量。

以前帝国的边境大多以自然物或是军事防守标明。军事道路和边墙也常常被用来标示边界,还有一些堡垒和瞭望塔。直到图密善统治时期,第一条实质意义上的边墙才开始修建,在上日耳曼行省,但大多数部分不过是简单的栅栏。哈德良深化了这个措施,在日耳曼的木栅栏后面修建了堡垒以加强防守。尽管这些工事只能抵抗些小规模的骚扰,但它明确表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区域。

哈德良削减了罗马在不列颠的军力,致力于在北部边界建造一条更坚固的防御工事,用石造的城墙来防卫罗马的边境。

哈德良在138年去世后,即位的安敦宁·毕尤放弃了这条边境,向前推进在北方160公里处苏格兰境内新建了一条边墙,即安东尼长城。这条边墙长60公里,新建了比哈德良长城更多的堡垒。但安敦尼无法征服北部的部落,所以在164年,当马可·奥勒略继位时,放弃了安敦尼长城,重新以哈德良长城为边境。这条边境一直保持到罗马军队撤出不列颠。

4世纪蛮族入侵不列颠,罗马放弃了不列颠行省,城墙成为废墟。

建筑工程从122年开始,大约用了14年完成,三个罗马军团的士兵参与到工程中来。路线大约按照原来已有的防御工事。城墙大部分建在突出地面由玄武岩构成的岩床上。

最初的计划是建造一段城墙和沟壑,80座每隔一罗马里的堡垒,和位于堡垒间用于瞭望和发信号的塔楼。城墙最初设计是宽3米,高度大约在5到6米间。城墙大多使用的是当地的石灰石,除了在西边的一段使用的是草泥,因为附近没有石灰石。草泥墙大约3.5米高,6米宽。在这一地区的堡垒也是用木头和泥土建造的。

堡垒有三种不同的式样,因为有三个罗马军团建造,分别是第2、第6、第20军团。同样塔楼也有三种式样,但所有的都间隔493米,为边长4.27米的方形。

建筑工程被分成每段5英里的小段。每个军团有一部分人先建造地基和堡垒以及塔楼,军团里的其他人会接着建造城墙。墙的实际宽度被减少到2.5米或更少,原先3米的宽度只能在一些地基上和堡垒的墙上看到。

几年后,又在城墙附近增加了城堡,驻有500到1000辅助大队。城墙东端被一直延伸到泰恩河口。有些大型城堡直接建在堡垒或是塔楼的地基上。在哈德良统治时期的某时,墙的西段被用石灰石重建。

在所有堡垒都造好后,被称作壁垒(Vallum)的工事在南面开始建造。它有一条平底的、上端宽6米、深10米的沟渠组成。在沟的旁边建有6米宽2米高的土坡。每隔一定距离有堤道穿过。沟最初可能是作为边墙一带运送物资用的,但它也成为了防御工事,南边的英格兰部族有时也会骚乱。

边墙由辅助大队防守,人数视具体情况而变,一般来说有9000人左右,包括步兵和骑兵。一个堡垒可以驻扎500到1000名士兵。一开始在边墙的驻防人数可能超过10000。

在180年,驻防军遭到了猛烈的进攻,尤其是在196年到197年间,因为驻防军被大幅削弱。直到罗马皇帝塞维鲁带兵镇压了当地部族,在3世纪末期边墙一带保持和平。许多士兵都和当地人通婚,并融入当地社会。

370:达勒姆城堡和座堂 · 371:铁桥谷 · 372:斯塔德利皇家公园和喷泉修道院遗址 · 373:巨石阵、埃夫伯里及周围的巨石遗迹 · 374:圭内斯郡爱德华国王的城堡和城墙 · 425:布伦海姆宫 · 426:威斯敏斯特宫、西敏寺和圣玛格丽特教堂 · 428:巴斯城 · 429:新拉纳克 · 430A:罗马帝国的边界(英语:Limes)(英国境内有哈德良边墙和安多宁边墙遗迹194处,合共362处) · 488:伦敦塔 · 496:坎特伯雷座堂、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和圣马丁教堂  · 514:奥克尼新石器时代的中心 · 728:爱丁堡的旧城和新城 · 795:格林威治海岸地区 · 983:百慕大圣乔治历史城镇及相关防御工事群(共24处,位于海外领地百慕大) · 984:布莱纳文工业景观 · 1028:索尔泰尔 · 1030:德文特河谷工业区 · 1084:基尤皇家植物园 · 1150:利物浦海事商城 · 1215:康沃尔和西德文矿区景观 · 1303:庞特卡萨鲁岧水道和运河1485:福斯桥

369:巨人堤道及堤道海岸 · 422:英国湖区 · 487:亨德森岛(位于海外领地皮特凯恩群岛) · 740:戈夫岛和伊纳克塞瑟布尔岛(位于海外领地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 1029:多塞特和东德文海岸(共8处)

387:圣基尔达岛

相关

  • 雪茄达摩鲨Isistius labialis Meng, Chu & Li, 1985 Leius ferox Kner, 1864 Scymnus brasiliensis Quoy & Gaimard, 1824 Scymnus torquatus Müller & Henle, 1839 Scymnus unicolor
  • 唐宁学院剑桥大学唐宁学院(英语:Downing College, Cambridge) 是剑桥大学的一个学院。学院始建于1800年,现有650名学生。
  • 东北林肯东北林肯郡(英语:North East Lincolnshire),英国英格兰约克郡-亨伯林肯郡一拥有单一管理区地位的自治市镇(borough),人口158,900(2006年估计),面积191.85平方公里,行政总部位于格里姆斯
  • 铸币铸币是种货币形式,是当今世界各国通用的造币形式之一。工匠往往预先按照设计样式,采用金属、冶炼、浇铸、成型、手工、制模,批量翻砂、铸造、打磨等方式制成;采用的金属原材料多
  • 63式63式,可能指:
  • 宇垣缠宇垣缠(うがき まとめ)(日语:宇垣纏,1890年2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是旧日本海军将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联合舰队参谋长。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后,宇垣缠带领最后一支特别攻击队出击
  • 董玲董玲(1962年7月-),女,汉族,北京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6 副主任☆
  • 法布尔站法布尔站,广东话译法比站(法语:Station Fabre、英语:Fabre Station)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是蒙特利尔地铁5号线的一个中途站,服务附近的居民。
  • 陈脩 (山阴)陈脩(1495年-1554年),字宗道,号两江,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人,民籍,治《易经》,年三十八岁中式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三十一名进士。十一月初十日生,行二,曾祖陈贤;祖陈珪;父陈清;母赵氏;继
  • 段续段续,字绍先,号东川,山西阳曲县人,陕西兰州(今甘肃省兰州市)军籍,明朝政治人物。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授云南道御史,次年“大礼议”中,因弹劾席书、桂萼,触怒世宗,因此入狱。贬河南郾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