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娅·法尔内塞

✍ dations ◷ 2025-08-16 07:47:59 #1474年出生,1524年逝世,意大利贵族,法尔内塞家族,15世纪意大利人,16世纪意大利人

茱莉娅·法尔內塞(意大利语:Giulia Farnese,1474年-1524年3月23日),意大利卡尼诺人,是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情妇。她为人所知的名称就是“Giulia la bella”。Bella在意大利语就是美人的意思。罗伦佐·普奇(英语:Lorenzo Pucci)描述她是“最值得注视的可人儿”。亚历山大六世的儿子切萨雷·波吉亚形容她拥有“古铜的肤色、黑眼睛、圆圆的面孔和特别的香气”。

茱莉娅于1474年生于意大利卡尼诺,父亲为蒙塔尔托迪卡斯特罗领主皮埃尔·路易吉·法尔内塞(Pier Luigi Farnese),母亲是古老贵族家族出生的乔凡内拉·卡耶塔尼(Giovannella Caetani),教宗格拉修二世、博义八世是她的先祖。茱莉娅在五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三,她的大哥亚历山德罗·法尔内塞成为了教宗,也就是保禄三世,她的二哥巴托罗密欧继承了蒙塔尔托迪卡斯特罗领主头衔并娶了摩纳德斯基家族(英语:Monaldeschi)的尤兰达·摩纳德斯基(Iolanda Monaldeschi)为妻,并有了后代,她的弟弟,安杰洛(Angelo)同样也成为了一位领主,并娶了奥尔西尼家族的雷拉(Lella)为妻,她的妹妹是吉罗拉玛(Girolama)。

茱莉娅于1489年3月21日与奥尔西诺·奥尔西尼(Orsino Orsini)于罗马成婚,她获得3,000弗罗林(约等于现在的50万美元) 作为嫁妆。奥尔西诺被形容为斜眼、缺乏自信心的一个人,而奥尔西诺的母亲是阿德里亚娜·德·米拉(Adriana de Mila),时任教廷副大法官罗德里哥·波吉亚(也就是后来的教宗亚历山大六世)的表妹。

根据意大利作家玛丽亚·贝隆齐(Maria Bellonci)所言,亚历山大六世何时爱上茱莉娅并决定让她成为情妇的时间点是不确定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奥尔西诺的母亲阿德里亚娜在这其中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因为她期望这样可以为她的继子在梵谛冈获得更高的地位。

1493年,茱莉娅与阿德里亚娜及鲁克蕾齐亚·波吉亚一起居住在一间靠近梵谛冈城的新修房子里,以便亚历山大六世能隐密的拜访她们,也在这时开始,茱莉娅与鲁克蕾齐亚变成亲密的朋友。茱莉娅与教宗的恋情广泛的被世人所熟知,人们称茱莉娅为“教宗的婊子”或者讽刺的说她为“基督的新妇”。

她借由自己对亚历山大六世的影响力,成功的让她的大哥亚历山德罗成为了一位枢机,这大大提升了法尔内塞家族的势力,并为亚历山德罗日后成为教宗铺路。茱莉娅有一个女儿名为劳拉(Laura),但不确定她是奥尔西诺还是教宗的孩子,Maria Bellonci相信茱莉娅确实有和她的丈夫发生过性关系,但茱莉娅仍声称孩子的确是教宗的(即使孩子仍从她的丈夫姓),这个举动推测是替她的孩子能在未来有着更好的婚姻铺路。

她于1494年为了前往卡波迪蒙泰见她的弟弟安杰洛最后一面而激怒了教宗,因为她弟弟死去后她的丈夫奥尔西诺不让她回去罗马,不过他最后在教宗的压迫下屈服了,并同意他的妻子回去找她的情人,就在回程的路上,茱莉娅遇上了入侵意大利的查理八世的军队,并被法军队长Yves d'Allegre捕获,他要求教宗必须支付3,000斯库多(意大利货币单位)才能赎回茱莉娅,当然最后教宗支付了赎金赎回茱莉娅。

茱莉娅作为教宗的情妇直到1499或1500年,由于她年纪的增长,教宗越来越疏远她。而Maria Bellonci则认为这和阿德里亚娜不再帮助她以及奥尔西诺死于这段时间有关,茱莉娅随后搬至卡尔博尼亚诺,一个离罗马不远的地方,是由亚历山大六世赐给她丈夫的。而亚历山大六世在3年后死去。

茱莉娅于1505年回到罗马参加她的女儿的婚礼,她的女儿嫁给了教宗儒略二世的侄子尼可洛·德拉·罗韦雷(Niccolò della Rovere)。茱莉娅在这之后与一些人产生恋情,但这些人的名字并未被提及,她后来嫁给了乔凡尼·卡佩奇·波朱托(Giovanni Capece Bozzuto),他是个那不勒斯下层贵族。1506年,茱莉娅成为了卡尔博尼亚诺的总督,她住在城堡的住所里,几年后,她的名字被刻在城堡的大门上。根据城堡的编年史纪载,茱莉娅是个有能力且充满活力的管理者。茱莉娅在1522年离开卡尔博尼亚诺回到罗马。

1524年,50岁的茱莉亚于她哥哥,时任枢机亚历山德罗的住所中死去,死因不详。十年后她的哥哥成为教宗保禄三世,而她的女儿劳拉与尼可洛的三个孩子分别继承了奥尔西尼家族的领地。

相关

  • 细颗粒物悬浮颗粒或称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大气颗粒物(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颗粒(particulates),泛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颗粒微小甚至肉眼难以辨识但
  • 希腊拉丁方阵希腊拉丁方阵(英语:Graeco-Latin square)为两个拉丁方阵相正交所得到的方阵。它跟数独一样,每一行、每一列都不会重复,并且每一个拉丁字母与每一希腊字母只配对一次,就称这两方阵
  • 西莫恩·德尼·泊松西莫恩·德尼·泊松男爵(法语:Siméon Denis Poisson,法语发音为/simeõ d̪əni pwasõ/,1781年6月21日-1840年4月25日),法国数学家、几何学家和物理学家。1798年,他以当年第一名成
  • 克勒默赫伯特·克勒默(德语:Herbert Kroemer,1928年8月25日-),美籍德裔物理学家,2000年因将半导体异质结构发展应用于高速光电子元件中,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赫伯特·克勒默1928年出生在
  • 泳池游泳池(英语:Swimming pool),简称为泳池,是游泳等水上运动的场地。多数游泳池建在地面,根据水温可以分为一般游泳池和温水游泳池。最早期游泳池是在今天的巴基斯坦的摩亨佐-达罗游
  • 南康市南康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的一个市辖区,现是隶属于赣州市。南康区地处于江西省南部,距离赣州市中心城区约半小时车程,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原南康市总面积1800平
  • 风险厌恶风险厌恶 (或译做风险趋避、风险规避, 英语:risk aversion)是一个经济学、金融学和心理学的一个概念,用来解释在不确定状况下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行为。 风险厌恶是指一个人面对不
  • 闵安琪闵安琪(1957年1月14日-),华裔女作家,在二十七岁来到美国的时候,基本上不会说英语。而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名成功的英语畅销书作家。她的作品中有很多经历奇特、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比
  • 阿布拉罕-劳仑兹-狄拉克力阿布拉罕-劳仑兹-狄拉克力(Abraham-Lorentz-Dirac force)是阿布拉罕-劳仑兹力的改版,跟阿布拉罕-劳仑兹力一样,是描述当加速带电粒子因为粒子放射出电磁辐射而所受到的平均力,只
  • 格哈特·吕德斯格哈特·吕德斯(德语:Gerhart Lüders,1920年2月25日-1995年1月31日),德国理论物理学家,研究领域主要是量子场论,他知名于CPT定理的发现和一般性证明。这一定理也称为泡利-吕德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