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土作用

✍ dations ◷ 2025-04-03 13:16:10 #成土作用
成土作用是土壤形成的过程,也称为成土过程,这也是母质产生肥力而转变成土壤的过程。母质又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因此从母岩变成土壤,实际上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不同过程,即从母岩形成母质的风化过程和由母质形成土壤的成土过程。成土过程是在生物因素参与下发生的,它只能发生在地球上出现生命(特别是绿色植物)之后,成土过程一经发生,便不可能再孤立,它一定与风化过程同时进行,因为岩石开始风化也就开始了成土过程,因此两个过程是无法分离的。所以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可以看作是以母质为基础,与各个自然的要素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成土作用是作为土壤学的一个分支被研究,是研究土壤在它的自然环境中的研究。其他分支的研究是土壤形态学(英语:Soil morphology)和土壤分类(英语:Soil classification)的研究。对成土作用的研究对于了解当前(土壤地理学)和过去(古土壤学(英语:Paleopedology))地质时期的土壤分布模式很重要。成土作用除了添增作用、淋溶作用、洗入作用和洗出作用四种作用外,尚有下列数种作用,兹简介如下:脱钙作用(decalcification)指含碳酸质的水分与含碳酸钙的矿物作用,将其溶解成碳酸氢钙并流去的作用。钙化作用(calcification)与上述脱钙作用相反。在干燥地区,因雨水不足以淋溶可溶性矿物,如碳酸钙等,故会在土壤中产生钙质的积聚作用,形成钙积层。分层作用(horizonation)为经由各种成土作用,渐渐形成几个与地面平行的土壤分层的作用。在冷湿地区,低温导致落叶分解缓慢,形成极酸腐植质层,酸性溶液透过旺盛的淋溶作用进入土壤中,造成表层土壤的可溶性盐类、铁、铝等流失,只剩下硅酸盐类聚集在腐质层下方,而成灰白色的漂白层。高温淋溶旺盛地带,因为铁、铝无法溶解而残留在土层中,使土壤呈现红、黄色,并成酸性。

相关

  • 机械感受器力学感受器(mechanoreceptor),或称为机械感受器、机械型刺激感受器,是一种感受压力、变形等力学性刺激的感受器。在人类光滑皮肤中主要包含如下四种类型:帕西尼氏小体、触觉小体
  • 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英文: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heartburn reflux,缩写:GERD),或称作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倒流等,是指胃酸(有时加上十二指肠液)长期不正常地向上反流进入食道甚至
  • 化生化生(梵语:upa-pāduka),佛教术语,意为无所依托自然地变化生出,为四生(四种众生出生的方式)之一,非生物学概念化生 (生物)(英语:Metaplasia)(metaplasia)。化生意为自然在虚空中乍现生出,不
  • 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或地甲肿,是地方性流行的甲状腺肿。病因是膳食碘缺乏。 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肿大,退行性病变。严重地区儿童呈现地方性克汀病。
  • 预期寿命平均寿命、生命期望或预期寿命(英语:life expectancy),指生物群体中衡量单一生命存活平均长度的统计量。预期寿命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自出生起算(英语:Life expectancy at birth,LEB
  • 奇霉素奇霉素,通常以曲必星(Trobicin)为名贩售,系为一种用以治疗淋病感染症状的抗生素。投药方式是注射进肌肉以发挥药效。常见的副作用包含注射处疼痛、起疹子、恶心、发烧及出现睡
  • 玻意耳-马略特定律波意耳-马略特定律(英语:Boyle's law,也称作Boyle–Mariotte law或Mariotte's law),在定量定温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是由爱尔兰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1662年根据实验
  • 石川啄木石川啄木(1886年2月20日-1912年4月13日),日本明治时代诗人、小说家与评论家,本名为石川一,别号白萍。石川啄木出生于日本岩手县南岩手郡日户村(现盛冈市日户),出身贫苦;曾任小学教师、
  • 头孢噻肟钠头孢.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
  • 遇溺遇溺是因为液体进入肺部而导致缺氧,继而窒息。常见于游泳、船只沉没、海啸、潜水、意外及自溺。在很多国家都是12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例如在美国便是仅次于车祸。小童多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