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爆音

✍ dations ◷ 2025-09-08 20:42:28 #内爆音
内爆音,又叫做“内破音”,是通过喉部吸气和肺部呼气的混合气流机制产生的塞音或塞擦音。发音时,声门向下压迫出肺部空气而控制气流。因此,它跟纯粹的送气喉辅音不同,内爆音像所有浊辅音那样因发声而有所改变。世界上大约有13%的语言具有内爆音。在国际音标里,内爆音用浊塞辅音的符号在顶部加弯曲小勾表示:.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在发塞音时, 把声门向下拉会减少在声道里的空气。然后,该塞音会释放出。 这在有闭塞音的语言中尤其明显,在流出下一个元音时空气“进入”口腔(如"implosive"(闭塞音)一词) 然而和其他肺爆破音相比没有气流,例如Kru languages等语言。绝大部分内爆辅音都是浊辅音,因此声门只半闭合。因为发声所需要的气流降低了口腔的真空度,内爆音尽可能最早地产生大口腔空穴。因此双唇音是发声最早的内爆音,也是世界上最为普通常见的内爆音;另一方面,软颚音就很少见,小舌音更加少见。这跟送气辅音刚好相反。送气辅音中软颚音最为常见,双唇音较少。已被证明存在的内爆音有:内爆塞擦音和摩擦音非常不常见。例如安哥拉和纳米比亚的Kung-ekoka语和Hendo语(一种班图语)中就有内爆塞擦音。有几种中部苏丹语,例如Mangbetu语,具有唇齿摩擦内爆音,这个音“强烈内爆,下唇被气流短暂地向口腔内拉入”。各种被叫做“清内爆音”、“声门闭合型内爆音”或者“倒送气音”的辅音涉及与内爆音不同的气流原理,即纯声门吸音。这些音声门闭合,所以不可能有肺部气流。国际音标曾经专门使用符号<ƥ ƭ ƈ ƙ ʠ>来表示这些音,但于1993年取消。现在它们用符号<ɓ̥ ɗ̥ ʄ̊ ɠ̊ ʛ̊>来表示,偶尔也记作<pʼ↓ tʼ↓ cʼ↓ kʼ↓>。有些人使用上标的“<”: p˂ t˂ c˂ k˂ ,但这些符号另有用途,不是国际音标的符号。撒哈拉地区的非洲语言里内爆音相当常见;东南亚地区的各种语言广泛存在内爆音;亚马逊盆地的部分语言也有内爆音。其他地区的语言很少报道有这类音,但是个别某些零散分布的语言,如北美州的玛雅语系各语言、印度南亚次大陆的信德语,也存在内爆音。欧洲、澳洲的语言几乎完全不存在内爆音。不过,全浊塞音通常会有轻微的内爆现象,尽管通常因为缺乏形态上的浊爆破音对比而没有详细的描述。这种现象在世界上很普遍,从迈都语到泰语,还有班图语支的各种语言,包括斯瓦希里语,都有这种现象。信德语具有大量少见的对立内爆音,包括。尽管信德语的爆破音具有齿后反转(dental-retroflex)的区别,但这种差别在内爆音中会被掩盖中和而丧失。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的压夏语(Ngadha language)具有这个contrastive retroflex implosive。中国南方的侗台语族诸语言,如壮语、临高语、黎语,苗瑶语族的苗语,吴语,粤语、闽语海南话,以及越南语都具有内爆音。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阴影区域表示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发音。

相关

  • 罗伯特·波义耳罗伯特·波义耳(英语:Robert Boyle,1627年1月25日-1691年12月30日),又译波意耳,爱尔兰自然哲学家,炼金术师,在化学和物理学研究上都有杰出贡献。虽然他的化学研究仍然带有炼金术色彩,
  • 初级预防初级预防 亦称一级预防 (预防医学)乃明显不同于次级或第三级预防的概念。主要意涵有三方面,提升个人高层次的潜能、幸福感或协助相关环境改变的促进性活动或方案,维持或转变个人
  • 低通气低通气(英文:Hypopnea)是一种浅呼吸或呼吸速率(英语:respiratory rate)特别低的情形。有些研究者认为低通气没有呼吸中止来的严重,然而也有些研究者发现低通气对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
  • 柳叶刀《柳叶刀》(The Lancet),是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医学期刊之一,主要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发行,部分与里德·爱思唯尔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英语:Thomas Wak
  • 神经衰弱症神经衰弱是一个在20世纪初受当时的西方医学影响而传入中国的术语,用以表示人体神经实际上的机械性衰弱。其英语“Neurasthenia”在早至1829年就有使用,且它不是后来的神经病学
  • 连接酶连接酶(英语:Ligase,或称连结酶和结合酶)是一种催化两种大型分子以一种新的化学键结合一起的酶,一般会涉及水解其中一个分子的团。一般连结酶催化以下的反应:或有时是:其中小阶的字
  • 二长岩二长岩是一种中性深成岩,岩性介于正长岩和闪长岩之间,碱性长石和斜长石的含量相等,含有30%的深色矿物,如果石英含量超过5%,不到20%,则称为石英二长岩,二长岩如果没有深入低壳而喷出
  • 无常无常(巴利语:अनिच्चा,anicca,梵语:अनित्य,anitya,藏语:.mw-parser-output .uchen{font-family:"Qomolangma-Dunhuang","Qomolangma-Uchen Sarchen","Qomolangma-Uchen
  • 结晶学晶体学,又称结晶学,是一门以确定固体中原子(或离子)排列方式为目的的实验科学。“晶体学”(crystallography)一词原先仅指对各种晶体性质的研究,但随着人们对物质在微观尺度上认识
  • 约翰·艾希克罗约翰·戴维·阿什克罗夫特(John David Ashcroft,1942年5月9日-),生于芝加哥,美国政治家,美国共和党成员,曾任密苏里州州长(1985年-1993年)、美国参议员(1995年-2001年)和美国司法部长(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