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爆音

✍ dations ◷ 2025-11-10 10:36:13 #内爆音
内爆音,又叫做“内破音”,是通过喉部吸气和肺部呼气的混合气流机制产生的塞音或塞擦音。发音时,声门向下压迫出肺部空气而控制气流。因此,它跟纯粹的送气喉辅音不同,内爆音像所有浊辅音那样因发声而有所改变。世界上大约有13%的语言具有内爆音。在国际音标里,内爆音用浊塞辅音的符号在顶部加弯曲小勾表示:.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在发塞音时, 把声门向下拉会减少在声道里的空气。然后,该塞音会释放出。 这在有闭塞音的语言中尤其明显,在流出下一个元音时空气“进入”口腔(如"implosive"(闭塞音)一词) 然而和其他肺爆破音相比没有气流,例如Kru languages等语言。绝大部分内爆辅音都是浊辅音,因此声门只半闭合。因为发声所需要的气流降低了口腔的真空度,内爆音尽可能最早地产生大口腔空穴。因此双唇音是发声最早的内爆音,也是世界上最为普通常见的内爆音;另一方面,软颚音就很少见,小舌音更加少见。这跟送气辅音刚好相反。送气辅音中软颚音最为常见,双唇音较少。已被证明存在的内爆音有:内爆塞擦音和摩擦音非常不常见。例如安哥拉和纳米比亚的Kung-ekoka语和Hendo语(一种班图语)中就有内爆塞擦音。有几种中部苏丹语,例如Mangbetu语,具有唇齿摩擦内爆音,这个音“强烈内爆,下唇被气流短暂地向口腔内拉入”。各种被叫做“清内爆音”、“声门闭合型内爆音”或者“倒送气音”的辅音涉及与内爆音不同的气流原理,即纯声门吸音。这些音声门闭合,所以不可能有肺部气流。国际音标曾经专门使用符号<ƥ ƭ ƈ ƙ ʠ>来表示这些音,但于1993年取消。现在它们用符号<ɓ̥ ɗ̥ ʄ̊ ɠ̊ ʛ̊>来表示,偶尔也记作<pʼ↓ tʼ↓ cʼ↓ kʼ↓>。有些人使用上标的“<”: p˂ t˂ c˂ k˂ ,但这些符号另有用途,不是国际音标的符号。撒哈拉地区的非洲语言里内爆音相当常见;东南亚地区的各种语言广泛存在内爆音;亚马逊盆地的部分语言也有内爆音。其他地区的语言很少报道有这类音,但是个别某些零散分布的语言,如北美州的玛雅语系各语言、印度南亚次大陆的信德语,也存在内爆音。欧洲、澳洲的语言几乎完全不存在内爆音。不过,全浊塞音通常会有轻微的内爆现象,尽管通常因为缺乏形态上的浊爆破音对比而没有详细的描述。这种现象在世界上很普遍,从迈都语到泰语,还有班图语支的各种语言,包括斯瓦希里语,都有这种现象。信德语具有大量少见的对立内爆音,包括。尽管信德语的爆破音具有齿后反转(dental-retroflex)的区别,但这种差别在内爆音中会被掩盖中和而丧失。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的压夏语(Ngadha language)具有这个contrastive retroflex implosive。中国南方的侗台语族诸语言,如壮语、临高语、黎语,苗瑶语族的苗语,吴语,粤语、闽语海南话,以及越南语都具有内爆音。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阴影区域表示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发音。

相关

  • 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组织(英语: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缩写UNWTO)是联合国下15个专门机构之一,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和发展旅游事业以利于经济发展,总部设在西班牙马德里,现任秘书长是祖拉布
  • 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希腊语:Ἡράκλειτος,前540年-前480年),古希腊哲学家,爱菲斯学派(英语:Ephesian school)的创始人。生于以弗所一个贵族家庭,相传他生性忧郁,被称为“哭的哲学人”(Wee
  • 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或TGN)是一个严重的神经性慢性疼痛症,主要影响三叉神经(也称为第五对脑神经:由三个分支的神经将面部感觉传导到大脑,并且从大脑控制面部运动的
  • 布朗族布朗族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总人口91,891人(2000年人口普查)。布朗族人口主要集中于云南,该省布朗族占布朗人口的98.4%。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除吉林、宁夏外,其他省份均有布朗族分布
  • G·格伦维尔乔治·格伦维尔(George Grenville,1712年10月14日-1770年11月13日),英国辉格党政治家,1763年至1765年曾任英国首相,1765年,为应对英法北美战争的开销,针对英属美洲通过《印花税法》,引
  • 艾尔弗雷德·克努森艾尔弗雷德·乔治·克努森(英语:Alfred George Knudson,1922年8月9日-2016年7月10日),美国遗传学家,专门从事癌症遗传学研究。他在该领域的贡献包括1971年提出的克努森假说,解释了致
  • 布洛赫波在固体物理学中,布洛赫波(Bloch wave)是周期性势场(如晶体)中粒子(一般为电子)的波函数,又名布洛赫态(Bloch state)。布洛赫波因其提出者美籍瑞士裔物理学家菲利克斯·布洛赫而得名。
  • 石化工业石油化学(Petrochemistry)是研究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石化过程的一门学科。其中最常见的两大类产物分别为:烯烃和芳香烃。炼油厂借由流化催化裂化提炼生产烯烃和芳香烃。
  • 麦纳麦麦纳麦(阿拉伯语:المنامة‎ Al Manāma)是中东国家巴林的首都,濒临波斯湾,在巴林岛的东北部。麦纳麦是巴林最大的城市,面积达30平方公里,人口约150,000,都会区则有32万人以上
  • Nasub3/subIrClsub6/sub六氯合铱(III)酸钠是一种配位化合物,化学式为Na3,它是暗绿色晶体,易溶于水,可以形成水合物。六氯合铱(III)酸钠可由三氯化铱和氯化钠在浓溶液中反应得到:从溶液中可以结晶出N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