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蚊拍

✍ dations ◷ 2025-11-11 09:05:11 #电蚊拍

电蚊拍,又称电子灭蚊拍、电子捕蚊拍,是一种外型酷似网球拍或羽毛球拍的灭蚊器具。最早的电蚊拍原型是由台湾发明家徐鸿志于1988年发明,并于1988年8月30日申请专利,随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发明家干汉成于1991年在中国大陆申请专利。此后,各种改进的型号和品牌不断涌现,至今已有多种更为注重安全性或更加高效的电蚊拍可以使用。1996年,台湾人 Tsao-i Shih 在美国专利局注册电蚊拍(#5,519,963)。

通过一个升压电路来将两金属网之间电压升高到2000伏特以上(空气击穿电压约为5kV/cm),并储存在电容器中。当有导体时 会产生电子游离使空气的电阻降低,电流会流向最短路径,使得储存高压电的电容放电,产生电火花,击晕或击毙蚊虫。

启动电蚊拍电源控制电路后,于该捕捉部构成一高压静电磁场以吸附捕捉蚊虫者,以达到歼灭蚊虫的效果。

1986年左右,徐鸿志是一间五金加工厂的老板。因为需要频繁的清理工厂周边的杂草,所以饱受草丛内蚊子的叮咬。为此,让徐鸿志萌发一个念头:要是能有一种工具可以快捷的灭蚊就好了。最初带给徐鸿志启发的是狗尾草,因为他发现狗尾草密集的绒毛会把蚊子困住,被困的蚊子因此死掉。所以,徐鸿志首先尝试将类似狗尾草的绒毛装在羽毛球拍子上来捕蚊。虽然加了绒毛的球拍有点效果,但是还不够理想,更主要的是,合适的绒毛也难以量产。

绒毛的方案被否定后,徐鸿志想到了给球拍换上电网。在工程师朋友的帮助下,第一支电蚊拍的雏形诞生了,效果非常好。徐鸿志将设计方案注册了专利,但是因为许多因素,徐鸿志发明的电蚊拍并没有量产上市。而真正商品化的第一支电蚊拍,后来在泰国出现。不过,以羽毛球拍为造型的设计因此被定义了下来。今天,电蚊拍的造型无论怎样变化,也大多不脱离原专利公报上的圆框长相。

相关

  • 后鞭毛生物后鞭毛生物(学名:Opisthokont)是真核生物的一个范围广泛的主要类群,包括动物和真菌界,以及原生生物的领鞭毛虫门和Mesomycetozoa。基因和超结构的研究都强烈地支持后鞭毛生物会形
  • 放电静电放电,是指在某一绝缘介质的两面分别出现正电荷和负电荷,并且逐渐累积时,这时加于该绝缘介质上的电压也会同时增加,当该电压高于一定程度(击穿电压)后,这时绝缘介质会发生电击穿
  • 藤原龙也藤原龙也(1982年5月15日-),日本演员,出生于埼玉县。身高178cm,血型A型。1997年参加舞台剧《身毒丸》的甄选,从5537人当中脱颖而出,更在伦敦的演出中一跃成名。在日本也以和舞台大师
  • GNIS编号地理名称信息系统(英语:Geographic Names Information System,缩写:GNIS),是一个美国地理名称信息数据库,包含美国全境以及其领地内的地理实体及文化标志信息的名称与方位信息。GNI
  • 美国驻西贡大使馆美国驻南越大使馆(英语: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Saigon)是美国于1955年至1975年间设在南越(越南国及其后的越南共和国)首都西贡市(今胡志明市)的外交机构。由于驻越大使馆于
  • 应志良应志良(1960年4月- ),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教授和系主任。 1987年在黎子良教授指导下拿到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到2001年成为罗格斯大学统计研究所所长。他广泛的研究领域
  • 亚森·罗宾亚森·罗宾(法文:Arsène Lupin),或译亚森·鲁邦,是法国作家莫理斯·卢布朗笔下的一个侠盗,他头脑聪慧、心思缜密、风流倜傥、家资巨富,又劫富济贫,因此穷人们予他“侠盗”、“怪盗
  • DarkPlaces引擎DarkPlaces引擎是一种游戏引擎。它是一种从雷神之锤引擎经过相当大的变异演绎过来的引擎。它的开发者叫Forest "LordHavoc" Hale,他从2000年开始就已经在开发这个引擎了。这
  • 忏悔录 (卢梭)《忏悔录》(法文:Les Confessions,英文:Confessions),是法国哲学家、作家卢梭于1782年出版的自传,是文学史上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的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
  • 西古巴岛鼯西古巴岛鼯()是一种已灭绝的鼩形亚目动物,是岛鼯属下的一种。它们的化石和残骸于古巴和海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