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豚

✍ dations ◷ 2025-08-03 05:42:30 #水豚
水豚(学名: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是水豚属下仅存的两种生物之一。它是一种半水栖的食草动物,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啮齿类动物。原产于南美洲智利以外的稀树草原和丛林中。水豚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最大的水豚群数量可达100头,但一般在10至20头之间。虽然因其肉及毛皮有利用价值而遭到捕猎,但该物种依然无危。水豚现属于水豚亚科,不过之前和其灭绝的其他亲缘种都列在水豚科(Hydrochoeridae)之下。2002年,分子系统发生研究显示水豚属和岩豚鼠属有极其相近的关系,因此将二者一起划在了豚鼠科中。不过古生物分类还依然采用旧的方法。同时,其远古近亲的分类地位也一直不甚稳定,迄今为止有许多种已被移到了其他的科下。究其原因,主要是水豚及其亲缘动物的臼齿在不同种之间差异太大。例如曾经根据不同的臼齿划出过四属七种不同生物,但后来确信它们只是不同年龄段的Cardiatherium paranense而已。水豚的种加词hydrochaeris和属名一样,都是来自希腊语ὕδωρ(hydor :水)和χοίρος(choiros:猪)。水豚的身体看似笨重,呈桶状,其口鼻较钝,耳目偏上。身体上部皮毛为红褐色,下部呈黄褐色。与其他啮齿动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汗腺可以在体表有毛发处找到。身体下方毛发稀少,针毛较为浓密。成年的水豚体长可达107至134厘米(3.51至4.40英尺),肩高50至64厘米(20至25英寸),一般重45千克(或100磅)。委内瑞拉洛斯亚诺斯地区的水豚是个例外,其体重一般在50千克(或110磅)左右。雌性水豚一般比雄性更重,有记录的最重的野生雌性水豚发现于巴西,体重可达91千克(201英磅);最大的野生雄性则发现于乌拉圭,重达73.5千克(162英磅)。水豚的齿式为1.0.1.31.0.1.3。其足部有蹼,可协助游泳,尾巴已经退化,只剩下一点点痕迹。水豚的后腿比前腿稍长,分别有三趾和四趾。水豚是一种半水生动物,发现于除去智利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国家。在靠近水域的密林中生活,一些稀树草原上也可以见到它们的踪迹。它们群居于巢穴周边10公顷的范围内,密度很大。一些从笼中逃脱的水豚也发现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水域附近。虽然没有确切的数量统计,但拥有最多水豚的非南美洲地区可能是佛罗里达州。2011年,有人在加利福尼亚州中部沿海目击到了水豚。水豚是食草动物,主要以草、水生植物、树皮和果实为食。水豚十分挑食,常常只吃一种而分毫不动其周边的其他植物。但是旱季因为食物减少,其食谱便会扩大。所以相对主要吃草的雨季,旱季也会食用芦苇。其下颌不能垂直移动,因此只能前后咀嚼。水豚也会食粪,它们会吃掉自己的排泄物以维持肠道菌群的数量,保证正常消化纤维素,并再次吸收营养。此外也懂得反刍。和其他的啮齿动物一样,水豚的门齿会不断增长以抵消食草导致的磨损。实际上它们的颊齿也会不停增长。与其近亲天竺鼠一样,水豚自身不能合成维他命C,因此很容易由齿龈病而诱发坏血病。野生水豚的预期寿命在8至10年之间,但因为是许多肉食动物的食物来源,平均寿命实际低于四年。它是南美洲绿森蚺最偏爱的食物之一。水豚是群居动物,但有时候也会独自生活。一般的水豚群个体数量在10至20头之间,其中二至四只是成年雄性,四至七只为成年雌性,剩余为幼崽。旱季的水豚群个体数量会增加,达到50至100只,并聚集在水源附近。雄性的地位明显等级化,处于领导地位的水豚比其他个体更重,但除去这只领头水豚之外,其他水豚之间的等级并不以体重相区分。领头水豚会被其他水豚围在群体中央,并可以得到最好的资源。水豚的等级观念在幼年玩耍时就已经开始形成了。水豚们一般都很喧嚷,通过声音交流来建立互相之间的联系。当受到威胁或雌性在哺育时,它们可以发出狗样的吠声。这种生物有两个不同的气味腺,分别位于鼻子和肛门附近。两性都有气味腺,但雄性鼻部腺体更大,肛腺更易张开,其两侧的毛发也可以分开来。他们会从这些腺体分泌出透明物质,将其涂抹到附近的植物上。这些物质散发出特殊的气味,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并会被别的水豚识别出来。此外雄性也会用尿液来散布其气味,雌性则较少如此做。实际上,雌性整体做标记的频率都要低于雄性,它们一般在雨季的发情期才会这么做。此外,雄性也会对雌性进行标记。水豚在1.5岁、体重到30~40千克(66~88英磅)时达到性成熟。发情期的雌性气味发生变化,雄性在察觉之后就会对其发起追求。交配时,雌性一般拥有选择权。雌性会用鼻子发出哨声以表达对雄性的不满。它们的交配地点只会是在水中,若雌性改变主意,便会游回岸上。水豚群中占据领导地位的雄性水豚对雌性有占有欲,但一般不能保证其他雄性不会和雌性交配。虽然其交配次数确实比其他水豚更加频繁,但总体上依旧是其他水豚的交配次数居多。水豚精子的寿命比其他所有啮齿动物都长。水豚的怀孕期持续130至150日,一般将生出四头以下的幼崽,实际的数量在一至八头间变动。幼年体出生在陆地上,数小时后雌水豚返回族群,幼崽将在能够自主行动后加入水豚群。一星期内幼年水豚就可以吃草了,但一般在十六个星期内都会接受哺乳。哺乳它们的并不一定是亲生母亲。哺育季在不同地区也有区别,委内瑞拉的水豚在四月至五月间哺育幼崽,巴西马托格罗索州水豚的哺育季则在十月至十一月间。陆地上水豚的奔跑速度可以与马相较,水中身形也很灵活,是出色的游泳者。为躲避捕食者,最多可以在水下待五分钟之久。水豚甚至可以在水中颠簸著睡觉,在炎热的午后,水豚可能会下到水中一直待到傍晚。因此水豚只是在这之后与黎明时分觅食。水豚不属受威胁物种,因为繁殖很快,它们的种群数量在南美洲大多数地区都很稳定,只有少数地区因为狩猎的缘故开始减少。水豚曾经是人类大肆捕猎的对象。因为水豚的毛皮柔顺而且防水,带着点状斑纹,是上等的毛皮品种,可用于制作衣物、皮包、皮带、皮靴、莫卡辛鞋等:192。虽然一些地区的人认为其肉不可食用,但是也有人确实将其当做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在以委内瑞拉为主的地区,大斋节和圣周时虽然应该斋戒,但是当地的天主教会会特别允许人们食用水豚肉。水豚脂油被认为有治疗哮喘的功效,因此也有为其脂肪而捕杀水豚:192。还有的水豚是因为与家畜出现竞争而遭人类猎杀。不过也有的地方会专门放养水豚以保护生态。现今南美洲一些地区大规模饲养水豚,以满足皮毛、肉食等需求,但野生的捕猎仍在继续:720。由于性情温和,可以近距离接触,水豚成为动物园中的常客,饲养条件下的水豚寿命可达12年。欧洲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要求英国奥尔弗里斯顿的德鲁西拉动物园(Drusillas Zoo Park)记录所有欧洲人工饲养的水豚的出生、死亡和活动信息。

相关

  • 雨水扑满雨水收集(英语:Rainwater harvesting)又称雨扑满、雨水集蓄,是雨水的累积用于现场再利用而不是允许其流失。雨水可以从雨水收集或屋顶雨水收集器收集,或用网或其他工具从雾和露水
  • 不死身长生不老,指寿命长而不会衰老。相近的辞汇还有长生不死(在安全无外力状况下拥有无限的寿命,但依旧会老化)、不老不死(在安全无外力状况下不会衰老与死亡)、不朽(Immortality)与永生(
  • 遮罗迦本集遮罗迦本集(梵语:चरक संहिता,转写:caraka-saṃhitā)是一部以梵语撰写的阿育吠陀(印度传统医学)文献。它与《妙闻集(英语:Sushruta Samhita)》共同为古印度在此领域中流传下
  • 厦门医学院厦门医学院是一所公办医学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路1999号。厦门医学院设有基础医学部、临床系、护理系、口腔系、药学系、医
  • 阵发性心室上心搏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搏过速(英语: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簡稱 PSVT)是室上性心搏过速中的一种。一般患者不会出现症状,若有则可能是心悸、头重脚轻、盗汗、呼吸困难
  • 山苏花山苏花(学名:Asplenium antiquum),简称山苏,又名鸟巢蕨,为铁角蕨科铁角蕨属下的一个种。山苏广泛分布于潮湿中低海拔山区,以台湾的气候而言,分布海拔约50~870米,其中最适海拔为400~12
  •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简称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构造是岩石或岩层在地球内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原始面貌。构造的类型按构造形成时间可分为
  • 地坛公园地坛(满语:ᠨᠠ ᡳᠮᡠᡍᡩᡝᡥᡠᠨ 转写:na i mukdehun)在中国北京安定门外,是明世宗以后明清两代皇帝每年夏至祭祀土地神的地方,20世纪后逐渐开辟为公园。地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
  • 女性诺贝尔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每年颁发一次,分别授予在化学、物理学、文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和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除经
  • URA大学研究协会 (URA) 成立于1965年 ,是一家非营利性的研究协会,由90多所主要研究型大学组成的联盟,其成员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和英国。URA成立于1965年,由美国总统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