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可觉差

✍ dations ◷ 2025-04-26 17:28:29 #知觉,心理物理学

最小可觉差(英语:Just-noticeable difference,JND),为心理物理学(psychophysics)名词。代表人类或者是动物,对于某一特定的感官刺激所能察觉的最小改变。

对许多感受维度而言,最小可觉差为一个随原始输入增减的函数,最小可觉差与原始刺激的比值则约略为常数。若以物理单位表达,可写为:

I {\displaystyle I\!} 则是一个常数。此定律最早由Ernst Heinrich Weber(英语:Ernst Heinrich Weber),在进行“举重感知界限实验”时发现。由于理论比值(尚存有争议)之后被古斯塔夫·费希纳提出,因此这个定理常被称为韦伯-费希纳定理;至于常数则称为Weber constant。这个定理对于大部分的感官维度都适用,至少有不错的近似值,如对于光线的强度,或者是对声音的强度及音高。不过也存在例外,如对光的波长的感知能力。

Stanley Smith Stevens(英语:Stanley Smith Stevens)曾对此感官特性有所争论,认为此性质只适用于被他称为“量”(prothetic)的感官联集,此类型所接受到的刺激主要为强度或其他类比性的改变;对于“质”(metathetic)的感官联集,也就是感受力为质的变化的感官,则此定理不再适用。

最小可觉差是一个统计值(带有统计偏差)而非一标准值,在每次的试验中,对于同一个人的最小可觉差所得到的结果必定会有所浮动,因此要得到此值必须用大量的实验来决定界限。通常我们用一个人在50%的试验中能达到的辨识水准来表示此值,若使用其他比例,则通常会在形容时一并列出,如:75%最小可觉差。

现代心理物理学中,存在如信号察觉理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等,其指出我们观察到的最小可觉差即便经过统计处理后,仍然不是一个绝对量,而会随客观(环境)及主观(受测者)因素改变。

在分配重量以平衡杠杆的实验中,也可以观察到这个特性。

相关

  • 安纳托利亚语族安那托利亚语族是印欧语系下的一族语言(在有些分类中,此族不属于印欧语系,但极为接近)。此语族语言曾在小亚细亚使用,目前已消亡,包括赫梯语、卢维语(“赫梯象形文字”使用的语言)和
  • 中俄密约《中俄密约》,又称《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或《防御同盟条约》,是俄罗斯帝国与清朝政府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签订的条约,中俄文共19页。条约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典藏于台北市外
  • 希尔佩里克一世希尔佩里克一世(539年-584年9月28日),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国王(567年3月5日-584年9月28日在位)。希尔佩里克一世是克洛泰尔一世与妻子阿恩贡德(英语:Aregund)的唯一儿子,查理贝尔
  • 费伊·达纳韦费伊·达纳韦(Faye Dunaway,1941年1月14日-)是著名的美国电影演员,代表作有《我俩没有明天》、《唐人街》。唐娜薇因电影《电视台风云》演出获1976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也获得过
  • 驻北部战区审计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中央军委审计署驻北部战区审计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审计署下属局,负责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审计工作。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2016年1月
  • 200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列表200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列表
  • 索罗卡要塞索罗卡要塞(罗马尼亚语:Cetatea Soroca)是摩尔多瓦共和国的一座历史要塞,位于索罗卡。该要塞起源于中世纪时期热那亚人在这里修建的贸易据点。在大土耳其战争期间,这座要塞曾发挥
  • 1861年俄国农奴制度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度改革(俄语: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реформа в России)是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俄罗斯帝国改革的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改革。此改革使俄罗斯
  • 于谦顾见龙绘于谦像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谥忠肃,明朝重臣,浙江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至兵部尚书。于谦由永乐辛丑进士出身,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
  • 伯明翰艺术学院伯明翰艺术学院(Birmingham School of Art),后改制为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Birmingham Institute of Art and Design, BIAD),现已被并入伯明翰城市大学(Birmingham City Uni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