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可觉差

✍ dations ◷ 2025-04-03 10:55:19 #知觉,心理物理学

最小可觉差(英语:Just-noticeable difference,JND),为心理物理学(psychophysics)名词。代表人类或者是动物,对于某一特定的感官刺激所能察觉的最小改变。

对许多感受维度而言,最小可觉差为一个随原始输入增减的函数,最小可觉差与原始刺激的比值则约略为常数。若以物理单位表达,可写为:

I {\displaystyle I\!} 则是一个常数。此定律最早由Ernst Heinrich Weber(英语:Ernst Heinrich Weber),在进行“举重感知界限实验”时发现。由于理论比值(尚存有争议)之后被古斯塔夫·费希纳提出,因此这个定理常被称为韦伯-费希纳定理;至于常数则称为Weber constant。这个定理对于大部分的感官维度都适用,至少有不错的近似值,如对于光线的强度,或者是对声音的强度及音高。不过也存在例外,如对光的波长的感知能力。

Stanley Smith Stevens(英语:Stanley Smith Stevens)曾对此感官特性有所争论,认为此性质只适用于被他称为“量”(prothetic)的感官联集,此类型所接受到的刺激主要为强度或其他类比性的改变;对于“质”(metathetic)的感官联集,也就是感受力为质的变化的感官,则此定理不再适用。

最小可觉差是一个统计值(带有统计偏差)而非一标准值,在每次的试验中,对于同一个人的最小可觉差所得到的结果必定会有所浮动,因此要得到此值必须用大量的实验来决定界限。通常我们用一个人在50%的试验中能达到的辨识水准来表示此值,若使用其他比例,则通常会在形容时一并列出,如:75%最小可觉差。

现代心理物理学中,存在如信号察觉理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等,其指出我们观察到的最小可觉差即便经过统计处理后,仍然不是一个绝对量,而会随客观(环境)及主观(受测者)因素改变。

在分配重量以平衡杠杆的实验中,也可以观察到这个特性。

相关

  • 功效效能(英语:efficacy)是指事物产生功效的能力,常用于通识教育、医学和药理学。在医学中,效能是指一种医疗干预措施(如药物、医疗设备、外科手术和公共卫生干预)产生疗效的能力。在临
  • 自燃温度自燃(英语:Spontaneous combustion 或 pyrophoric)是指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蓄积的热量达到某个温度时,干草、
  • 澎湖寨巡检澎湖寨巡检,中国历史上的官职,始设于元朝。元朝在14世纪于澎湖群岛设置此官职,成为中国王朝首度在澎湖群岛设置的官职。另外,澎湖寨巡检司则通常是该官职驻守处。驻于台湾澎湖马
  • 回纹针行动回形针行动(英语:Operation Paperclip,1949-199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战略情报局把超过1600名的原纳粹德国科学家,工程师,和技师秘密引进到美国的一个行动。这些科学家包括当
  • 迪纳利德纳利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英语:Denali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或德那利国家公园暨保存区建于1917年2月26日,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内陆,占地24,585平方公里。北美最高峰迪纳
  • 34街34街(34th Street)是纽约市曼哈顿区的主要东西横贯街道之一,连接林肯隧道和皇后区中城隧道。沿街有4个地铁站:第八大道(A C E)、第七大道(1 2 3)、先驱广场(B D F M N Q R W)和公园大
  • 真正的男人第一季: 2013年4月14日 (2013-04-14)-2015年3月8日 (2015-03-08) 第二季: 2015年3月8日 (2015-03-08)-2016年11月27日 (2016-11-27)《真正的男人》(韩语:진짜 사나이;英语:Real
  • 钢之炼金术师 叹息之丘的圣星 《钢之炼金术师 叹息之丘的圣星》(日语:鋼の錬金術師 嘆きの丘の聖なる星,英语:Fullmetal Alchemist: The Sacred Star of Milos)是2011年7月2日上映的日本动画电影。《钢之
  • 业余无线电频率划分业余无线电频率划分由国家电信主管部门完成。在全球范围内,国际电信联盟(ITU)监督为业余无线电传输预留多少无线电频谱。 个别业余电台可在授权频率范围内自由使用任何频率; 授
  • A4高速公路 (保加利亚)A4高速公路,又称马里查高速公路(保加利亚语:Aвтомагистрала „Марица“),是保加利亚一条部分通车的高速公路,连接五一镇和接壤的土耳其边境的斯维伦格勒,完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