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可觉差

✍ dations ◷ 2025-08-10 16:13:53 #知觉,心理物理学

最小可觉差(英语:Just-noticeable difference,JND),为心理物理学(psychophysics)名词。代表人类或者是动物,对于某一特定的感官刺激所能察觉的最小改变。

对许多感受维度而言,最小可觉差为一个随原始输入增减的函数,最小可觉差与原始刺激的比值则约略为常数。若以物理单位表达,可写为:

I {\displaystyle I\!} 则是一个常数。此定律最早由Ernst Heinrich Weber(英语:Ernst Heinrich Weber),在进行“举重感知界限实验”时发现。由于理论比值(尚存有争议)之后被古斯塔夫·费希纳提出,因此这个定理常被称为韦伯-费希纳定理;至于常数则称为Weber constant。这个定理对于大部分的感官维度都适用,至少有不错的近似值,如对于光线的强度,或者是对声音的强度及音高。不过也存在例外,如对光的波长的感知能力。

Stanley Smith Stevens(英语:Stanley Smith Stevens)曾对此感官特性有所争论,认为此性质只适用于被他称为“量”(prothetic)的感官联集,此类型所接受到的刺激主要为强度或其他类比性的改变;对于“质”(metathetic)的感官联集,也就是感受力为质的变化的感官,则此定理不再适用。

最小可觉差是一个统计值(带有统计偏差)而非一标准值,在每次的试验中,对于同一个人的最小可觉差所得到的结果必定会有所浮动,因此要得到此值必须用大量的实验来决定界限。通常我们用一个人在50%的试验中能达到的辨识水准来表示此值,若使用其他比例,则通常会在形容时一并列出,如:75%最小可觉差。

现代心理物理学中,存在如信号察觉理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等,其指出我们观察到的最小可觉差即便经过统计处理后,仍然不是一个绝对量,而会随客观(环境)及主观(受测者)因素改变。

在分配重量以平衡杠杆的实验中,也可以观察到这个特性。

相关

  • 催化转换器催化转换器又称触媒转化器(catalytic converter)、触媒转换器,安装于汽车废气排放系统中,含有铂、钯及铑等贵金属作为触媒,利用催化机制减少有害废气,如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
  • 七七节七七节,又名沙夫幼特节、周日节、收获节、新果实节(基督教叫五旬节),是犹太教三大朝圣节日之一,因在逾越节的七周之后举行,故名“七七”。具体日期是在犹太历3月希万月(即西历大约5
  • 乞沙比克湾切萨皮克湾(英语:Chesapeake Bay),是美国面积最大的河口湾,位于美国大西洋海岸中部,为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三面环绕,仅南部与大西洋连通。其名来自阿尔冈金印第安语,意为“大贝壳湾
  • 侯默期侯默期(Homerian)是志留纪的第五个阶段,年代大约位于430.5–427.4百万年前。
  • 东京港东京港(日语:東京港/とうきょうこう Tōkyō Kō ?)是位于日本东京都的港口,濒临东京湾,为国土交通省指定的国际战略港湾(日语:国際戦略港湾)和日本三个超级中枢港湾(日语:スーパー中
  • 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EAU)是一所中国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具有中国北方现代农业特色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和开放式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
  • 南街南街(英语:South Street)是纽约市曼哈顿下城的一条街道,紧邻东河。它起于曼哈顿南端顶点附近的白厅街,止于威廉斯堡大桥附近的杰克逊街。沿着南街的全线,有一条高架路富兰克林·D
  • 盾鱼属盾鱼属(学名:),为真盔甲鱼科下的一种鱼类,化石发现于中国云南(可能仅分布于中国)。后眶上管和中背管二者连续过渡,后端两侧辏合呈U字形,侧背管仅发出3条侧横管。内角缺如,这一特征过去
  • 误动作等级误动作等级(STL)是对于架设在安全系统(安全相关系统或安全关键系统)中的安全机能,对误动作次数的要求。STL 1表示安全机能会出现的误动作次数最多,误动作等级最高,表示会出现的误动
  • 赵慎畛赵慎畛(1762年-1826年),字遵路,号笛楼,又号蓼生,湖南武陵(今常德)石板滩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早年为诸生,受到学正钱沣的器重,称他是“人英”。嘉庆元年(1796年)丙辰科进士,选庶吉士,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