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航空母舰

✍ dations ◷ 2025-04-25 04:31:01 #护航航空母舰
护航航空母舰(英语:escort carrier)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一种小型航空母舰,通常用于执行保护运输船队免受敌方水面舰艇及水下潜艇攻击的护航任务。护航航空母舰的出现起源于1930年代,当时英国皇家海军发现有必要为货运航线提供保护。此类航空母舰的特色是航速慢、飞机装载量少,且大部分由货轮(主要是自由轮)等其他用途的船舰改造而来。在大西洋战区,护卫航空母舰的主要任务是护卫运输船团,避免运输舰遭轴心国海洋巡逻机或潜舰袭扰;在雷达技术成熟后则改组成猎杀支队,使用舰载机在大洋中猎杀潜舰。在太平洋战区,护卫航空母舰因为速度不够没办法和正规航舰部队共同行动;但她的舰载机仍提供两栖舰队与登陆部队大量的空中掩护,尤其在特别攻击队肆虐的战争末期,大量的护卫航空母舰成为防卫舰队的基础。二战后,大部分幸存的护卫航空母舰改编为飞机运输舰,不再执行一线作战任务,最迟在1970年代前后退役,目前已没有任何一艘相关舰型服役。护卫航舰的概念虽然在1930年代逐渐成形,但是受限于伦敦海军条约限制建造1万吨以下的小型航舰之故,所以大部分国家没有将重心放在此型舰种身上。而1930年代各国陷入经济萧条,正规航舰都缺乏足够的舰载机部队,当然也没有足够资源去照顾这种单位。但1939年德国向波兰宣战后,英国再度察觉自己需要非常庞大的护航舰队来捍卫国家的海上生命线,而在两次大战间成熟的飞机技术将能改变、并强化既有的反潜能量;但是开战初一应俱缺的困境下英国急忙拼凑出战斗机弹射船和弹射飞机商船凑合来抵抗德国的海洋巡逻机,另外还有几艘商船航空母舰加入护航之列。而第一艘正式服役的护卫航空母舰为英国海军由掳获的德国汉诺威号商船改造,1941年6月出厂,改名为大胆号(HMS Audacity),但很快地就在同年12月遭德国击沉。美国的护卫航母则最初不是为了护航而用,而是当时任海军中将的小威廉·海尔赛提案为培训更多的海军飞行员应收购船只改造为辅助舰艇用。1941年由美国海军收购民间C3型货船,在1941年6月出厂,更名为长岛号(USS Long Island,AVG-1)。与正规航舰相比,美国辅助航舰的水手们用可燃(Combustible)、脆弱(Vulnerable)、消耗品(Expendable)来挖苦自己的军规编号CVE。事实也证明它们的挖苦并非毫无道理,许多的辅助航舰被打中1发鱼雷或是1架自杀机就可轻易击沉;但是有更多的护航空母建造投入战场,且以压倒性的数量捍卫盟军的生命线协助盟军赢得海上战场的全面控制。二战中美国建造了130艘护卫航空母舰,而英国只建了6艘,英国操作的护航空母绝大部分都是由租借法案转移而来。相较起同盟国以流水线大量生产的护卫航空母舰,轴心国有使用护卫航空母舰者只有日本帝国海军,船只来源大多是在战前由政府补助且介入设计建造,可以迅速改造的客货轮征收而来。不过日本制造这些军舰最初就知道她们的速度无法和正规舰队一同运用,目的也不是为了护航,而是拿来作为飞机运输舰使用,比较偏向战后美国海军思维。直到美军潜舰在南太平洋等地大肆猎杀日本运输船队时,帝国海军才惊觉对于护航制度的欠缺,并到1943年才设置海上护卫总司令部统筹协调,并将一些小型的改造航舰与旧式飞机移交给该单位作为护卫航空母舰运用。包括尚未沉没的大鹰级航空母舰、云鹰号、神鹰号等4艘。然而这些船舰缺乏美造CVE上的油压飞机弹射器,所以没办法起降较大型的舰上攻击机;飞机上也没有可靠的雷达,实际反潜性能相当匮乏,因此大部分护卫航空母舰都是遭原本应成为猎物的潜舰给猎杀掉。二战有两种飞行器的发明改变了空中秩序:喷射战斗机与直升机。喷射战斗机的出现让航空母舰朝向巨型化发展,使中小型航舰的出场机会大减;然而直升机却让小型航空母舰发挥更多可能性,这种过渡时期美国海军利用护卫航空母舰改造测试。1955年,美军将太提斯湾号护卫航空母舰(英语:USS Thetis Bay (CVE-90))改装成直升机航空母舰(CVHA-1)藉以测试她在两栖作战的适性;后来太提斯湾号实施更彻底的改造,并更改代号为LPH-6,成为两栖突击舰。虽然此舰只服役到1964年,但她的测试数据与操作经验成为未来美国硫磺岛级两栖突击舰等一系列两栖战舰的基础。

相关

  • 物理性压迫在医学中,占位效应(Mass effect)指的是(病变组织)挤压或侵蚀周围组织的继发病理性效应。在肿瘤学中,通常指的就是肿瘤。例如,甲状腺癌可能由于头部和颈部某些结构的挤压而引起症状;
  •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英语:Stanley Milgram,1933年8月15日-1984年12月20日),又译为史丹利·米尔格兰,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于1960年在耶鲁大学工作时进行了著名的米尔格拉姆实验,测试人们
  • 差排位错(英语:dislocation),在材料科学中,指晶体材料的一种内部微观缺陷,即原子的局部不规则排列(晶体缺陷)。从几何角度看,位错属于一种线缺陷,可视为晶体中已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分
  • 阿列省阿列(法文:Allier)是法国的一个省(编号03),位于法国中央。属于奥弗涅大区。阿列省的名字来自于横贯该省的阿列河。阿列省包括波旁王朝的老家,过去的行省波旁。阿列省是1790年3月4日
  • 樽海鞘纲见内文樽海鞘纲(学名:Thaliacea),又名海樽纲,是被囊动物亚门的一个海洋生物的纲。 与他们的底栖亲戚海鞘不同的是:樽海鞘纲物种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自由浮动的(中上层)。该组包括具有
  • 陈赖章陈赖章垦号是指闽南泉州人陈逢春、赖永和、陈天章、陈宪伯、戴天枢等于1709年(清康熙48年)为了合股开垦大佳腊(或作大加蚋,今大台北地区)而成立的团体,陈赖章为该综合合股人姓名的
  • 水黾水黾(学名:Gerridae)俗称“水马”、“水蜘蛛”、“水较剪”,是异翅亚目中的一个科,为椿象界的“两栖椿象”,是生活在水面上的一种昆虫。它们能在水面上行走,既不会划破水面,也不会浸
  • 中华台商爱国党中华台商爱国党是中华民国曾经存在的政党之一,2011年4月24日是台湾诞生第187个登记有案的政党,发起人为林国长,是由一群中国大陆中小企业台商所组成的党(简称“台商党”),该党以促
  • 2,4-二氯苯氧乙酸2,4-二氯苯氧乙酸(英语: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也称2,4-二氯苯氧基乙酸,通称2,4-滴或2,4-D。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纯的2,4-D为白色无臭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3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