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无线电望远镜
✍ dations ◷ 2024-12-22 23:48:58 #无线电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英语:Radio telescope)是一个专门的天线和无线电接收机,在射电天文学用来接收天空中从天文射电源的无线电波。射电望远镜的外形差别很大,有固定在地面的单一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能够全方位转动的类似卫星接收天线的射电望远镜,有射电望远镜阵列,还有金属杆制成的射电望远镜。1931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央斯基用天线阵接收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无线电波。随后美国人格罗特·雷伯在自家的后院建造了一架口径9.5米的天线,并在1939年接收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无线电波,并且根据观测结果绘制了第一张射电天图。射电天文学从此诞生。雷伯使用的那架天线是世界上第一架专门用于天文观测的射电望远镜。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取得了四项非常重要的发现:脉冲星、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被称为“四大发现”。这四项发现都与射电望远镜有关。天文望远镜的极限分辨率取决于望远镜的口径和观测所用的波长。口径越大,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由于无线电波的波长要远远大于可见光的波长,因此射电望远镜的分辨本领远远低于相同口径的光学望远镜,而射电望远镜的天线又不能无限做大。这在射电天文学诞生的初期严重阻碍了射电望远镜的发展。1962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马丁·赖尔(Ryle)利用干涉的原理,发明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大大提高了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其基本原理是:用相隔两地的两架射电望远镜接收同一天体的无线电波,两束波进行干涉,其等效分辨率最高可以等同于一架口径相当于两地之间距离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赖尔因为此项发明获得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目前射电天文学领域已经广泛应用长基线的干涉技术,将遍布全球的射电望远镜综合起来,获得了等效口径相当于地球直径量级的射电望远镜。美国建设了VLBA,欧洲建设了欧洲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络(英语:European VLBI Network)(EVN),二者组成了"全球VLBI网",在频率高于5GHz获得亚毫分秒(Sub-milliarcsecond)的分辨率。台湾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及其合作者美国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曾于2009年建议将一座射电望远镜架设于格陵兰,以实现次毫米波全球特长基线干涉阵列submm-VLBI,取得极高角分辨力,该座名为“格陵兰望远镜”之天线碟已于2017年建置完成,于2018年1月试观测成功,与“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成员连线观测。
相关
- 冷冷是热的相反词,用来形容一种低温的客观条件,是一种缺乏热能及温暖的状态。冷也用来表示对于类似状态的主观感受。理论上最冷的温度是绝对零度,在开尔文温标下是0 K,若以摄氏温
- 鸟鸟是鸟纲(学名:Aves)动物的通称,是唯一存活至今的恐龙,现代所有鸟类在生物学上也被分类为鸟形恐龙(即鸟翼类)的一部分;鸟纲的全体成员均为两足、恒温、卵生、身披羽毛且色彩鲜艳各异
- 粪便粪便,又称屎、大便、便便,部分地区俗称㞎㞎,是动物经肛门或者泄殖腔从消化系统中排出的废弃物。食物被生物的消化系统吸收部分养分及水分后,剩余未被利用的残渣,则是属于排遗物的
- 阳光太阳光,广义的定义是来自太阳所有频谱的电磁辐射。在地球,阳光显而易见是当太阳在地平线之上,经过地球大气层过滤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则称为日光。当太阳辐射没有被云遮蔽
- 手语翻译员伴读手语翻译员伴读是指聋生在主流学校上课时有专属手语翻译员,老师在课堂上用口语讲解,聋生一边辨识老师嘴型,一边有手语翻译员在旁边用手语说明。
- 铂4f14 5d9 6s12, 8, 18, 32, 17, 1蒸气压第一:870 kJ·mol−1 第二:1791 kJ·mol主条目:铂的同位素铂(拼音:bó,注音:ㄅㄛˊ,粤拼:bok6,英语:Platinum),化学元素,俗称白金,化学符号为Pt,原子
- 1587年商朝第二任君主外丙继位。埃及人发明的一种全新的历法,该历法来源于月亮和星星。该历法比巴比伦历法要先进。
- 国际开发协会国际开发协会(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简称IDA):是世界银行为帮助和促进最不发达的贫穷国家发展而设立的银行服务机构,是世界银行的组成部分。国际开发协会成立于
- 波斯古经《波斯古经》,也译作《阿维斯陀》、《阿维斯塔》,是琐罗亚斯德教(祆教)的经典,当中最古老的部分可追溯至公元前1323年。教义概括为神学上的一元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认为宇宙初期
- 施瓦布古斯塔夫·施瓦布(Gustav Schwab (一部分译作古斯塔夫·斯威布),1792年6月19日-1850年11月4日),是德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代表性诗人与作家。施瓦布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1809年至18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