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煜(1598年-1645年),字仲昭,号水心,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末政治人物。
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依附魏忠贤。选庶吉士,历官翰林院检讨。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入塞,项煜就此弹劾兵部尚书王洽,引世宗斩丁汝夔旧例,主张严惩。思宗遂决心将王洽下狱拟斩,王洽瘐死。崇祯十年(1637年),项煜任东宫讲官,教授太子朱慈烺读书。又弹劾内阁首辅张志发把持考选,被思宗逐出。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项煜投降。大顺大学士黎志升原为项煜甲戌科所取进士,欲推荐其任高官。然而,项煜仅得授太常寺丞,十分沮丧。奉命祭祀泰山,驿驰至山东,变装南逃。
项煜家为苏州巨富。五月,当地诸生声讨从贼乡官,项煜及大理寺正钱位坤、通政司参议宋学显、礼部员外郎汤有庆家皆被吴中士民给焚烧劫掠。福王在南京即位,项煜盛装参加朝贺,诸臣称怪。十二月,刑部尚书解学龙治从贼之狱,上六等定罪名单,项煜拟为“三等应绞拟赎者”。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破南京。六月,项煜逃亡浙东,至慈谿冯元飏家。当地有人以其为贼臣,投入桥下溺死。
项煜在天启朝亲近阉党,在崇祯朝以激烈言辞沽名,后因“从贼”身死,《明季北略》等著作对其评价极差。项煜在慈谿遇害时,知县王玉藻是其门生,却置之不问,有人质疑其不顾师生情谊,玉藻却道:“吾岂能为向雄之待锺会哉!夫君臣之与师友,果孰重?”听到的人无不对其肃然起敬。清雍正年间,汪景祺曾在《西征随笔》中为其死鸣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