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佛烈克极限
✍ dations ◷ 2025-04-26 11:54:45 #海佛烈克极限
海佛烈克极限、海夫力克极限(英语:Hayflick limit),又称海佛烈克现象(Hayflick phenomenon),指的是一个正常的人类细胞群体,在细胞分裂停止前所能分裂的次数限制。经验证据(英语:Empirical evidence)显示,每个细胞的DNA所相连接的端粒,在每次新的细胞分裂后会略微缩减,直至缩减至一个极限长度为止。海佛烈克极限的概念是在1961年,由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威斯达研究所(英语:Wistar Institute)的美国解剖学家列奥那多·海佛烈克(英语:Leonard Hayflick)提出。海佛烈克证明了一个正常的人类胎儿细胞群体,在细胞培养下可以分裂40─60次,而此细胞群体将会进入衰老(英语:Senescence)期;这驳斥了诺贝尔奖得主亚历克西·卡雷尔“一般正常的细胞具有永生性(英语:Biological immortality)”的论点。每次有丝分裂会略微缩短细胞中附着于DNA上的端粒,而人体中端粒的缩短最终会无法进行细胞分裂;这种细胞群体衰老机制的出现,会和整个人体的生理性衰老有所关连。此机制似乎也能够防止基因体不稳定(英语:Genome instability);端粒的缩短会限制细胞分裂的次数,也就可以预防人类衰老细胞中的癌症发展情况。然而,端粒的缩短会伤害免疫功能,因此可能也会增加癌症易感性的风险。海佛烈克极限发现与DNA链末端的端粒区域长度相关。在DNA复制的过程中,每个DNA链末端的短小片段(端粒)在每次DNA复制完成后,即无法复制而丢失。DNA的端粒区域无法解码成任何一个蛋白质,仅仅在DNA的末端区域形成一个重复的编码,而DNA复制后失去的也是这个编码。在多次DNA复制之后,端粒就会消耗殆尽,导致细胞开始凋亡。这种机制可以预防DNA复制的错误,进而预防DNA的突变发生。一旦端粒在细胞多次复制之后消耗殆尽,细胞将无法复制下去;此时该细胞就会达到自身的海佛烈克极限。这个过程不会发生在大多数的癌细胞中,起因在于一种称做端粒酶的酶。此酶可以维持端粒的长度,这会导致癌细胞中的端粒不会缩短,且给予这些细胞无限复制的潜力。目前正在研拟中的癌症治疗方案(英语:Experimental cancer treatment)提出使用酶抑制剂,可以阻止端粒的复原,让癌细胞变得如同一般体细胞一样凋亡。此外,端粒酶激活剂可以修复或延长健康细胞中的端粒,进而延长这些健康细胞的海佛烈克极限,但也给予这些细胞癌细胞的特征。端粒酶的激活也可能延长免疫系统中细胞的端粒长度,来预防从端粒非常短的细胞发展而来的癌化细胞。在体外实验中,肌肽可以增加人类纤维母细胞的海佛烈克极限,也可以抑制端粒缩短的速度。
相关
- 古菌古菌(拉丁语:Archaea,来自古希腊语:ἀρχαῖα,意为“古代的东西”)又称古细菌、古生菌或太古生物、古核生物,是单细胞微生物,构成生物分类的一个域,或一个界。这些微生物1970年前
- 马丁乌斯·贝杰林克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荷兰语:Martinus Willem Beijerinck,1851年3月16日-1931年1月1日),荷兰微生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他出生在阿姆斯特丹。拜耶林克就读于荷兰莱顿大学,并成为
- 病毒性病毒性是指一种生物的致病性程度,即一个病原体引发疾病的相对能力。于生态学的了角度上来看,病毒性可以是寄主因寄生所引发的适应度下降。病毒性可以近因(即病原体协助令寄主生
- 桃乐丝·安得森多萝西·汉思·安德森(英语:Dorothy Hansine Andersen,1901年5月15日-1963年3月3日)是一位美国医生,她第一个确认了囊肿性纤维化并描述病情。安德森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192
- 帕尼培南帕尼培南(其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Panipenem”)是一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该抗生素与有机离子运送抑制剂倍他米隆以1∶1的比例合成为复合制剂(帕尼培南-倍他
- 绝症绝症(英语:Incurable deadly disease)是医学意义上无法医治的致命永久性疾病。有些疾病在以前是绝症,之后出现治疗方法后就不再是绝症,所以绝症这个词有时效性。某些疾病在医理上
- 腹股沟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学名:Granuloma inguinale,亦作donovanosis)是一种由致病细菌克雷伯氏菌属的肉芽肿克雷伯氏菌(英语:Klebsiella granulomatis)(Klebsiella granulomatis(英语:Klebsiella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语: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簡稱HIV,又称艾滋病毒)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普遍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导致艾滋
- 林可酰胺林克酰胺类抗生素(英语:Lincosamides)是一类抗生素,主要包括了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这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较强,对厌氧菌效果较好。林克酰胺类抗生素能够与核糖体上的50S
- 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在法医学上指由外部作用导致的死亡,包括火灾、溺水等自然灾难;或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受伤害等人为事故致死。与之相对的正常死亡,则指由内在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