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马兰斯卡

✍ dations ◷ 2025-09-08 18:33:02 #罹患大肠癌逝世者,纽约大学教师,纽约市立大学教师,密歇根州立大学校友,20世纪古典音乐作曲家,美国古典音乐作曲家,美国男性古典音乐作曲家,2017年逝世,194

大卫·马兰斯卡(1943年8月30日-2017年8月7日)是美国当代作曲家,他的作品涵盖了不同的范畴,包括有为管乐团、合唱团、室乐、管弦乐团等的作品,当中又以为管乐团的作品数目最多,他共创作了十首交响曲(第10号为未完成遗作,由其儿子马太所补遗)、其中八首皆为管乐团而创作;他亦创作了一套完整的弥撒曲、三首钢琴协奏曲、及超过十首为其他乐器所创作的协奏曲,全部皆由管乐团作伴奏;亦完成了四首管乐五重奏及五首萨克管四重奏。

他的作品采用十分明显的调性和旋律作主导,配以紧凑而复杂的节奏。他尤对巴赫的《371首圣咏曲》甚有研究,不少作品都渗入了《371首圣咏曲》的旋律在内,2005年他更将其中117首圣咏曲重新编写和声,并出版了《Collected Chorale Settings》,此曲集可由独奏键盘乐器、或其他任何的乐器组合所演奏皆可。

除了在美国国内演出外,他的作品近年亦开始于世界各地作公演,而不少业余乐团、学校乐团亦喜爱演奏他的作品。

马兰斯卡1943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新贝德福德,先后毕业于欧柏林学院(1961-1965)、密歇根州立大学 (1965-1971),并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于欧柏林学院修读本科时,师随佐治·怀恩(George Waln)学习单簧管、约瑟·活特(Joseph Wood)学习作曲,并且曾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大学作过一年交换生。后来于密歇根州立大学攻读硕士及博士时,均师随赫尔伯特·奥云·列特(英语:H. Owen Reed)作曲(Maslanka 2004,)。学成后,马兰斯卡于纽约市立大学国王社区学院(英语:Kingsborough Community College)、纽约市立大学、莎拉·劳伦斯学院以及纽约大学等学府任教。1981年迎娶了爱丽逊,并育有三名儿女,后来举家由纽约迁往蒙大拿州的米苏拉生活。马兰斯卡自1990年起便以创作委约作品为主。

2017年8月7日因大肠癌而逝世 (M. Maslanka 2017)。

(按年份排列,2014年前依个人覆历为本;2015年及以后依公式网页中的作品表为主。)

相关

  • 硝基苯硝基苯(俗称人造苦杏仁油)是一种剧毒有机物,有像杏仁油的特殊气味。化学式为C6H5NO2。纯品是几乎无色至淡黄色的晶体或油状液体,不溶于水。硝基苯用作溶剂和温和的氧化剂。它的
  • 大碰撞假说大碰撞说(英语:Giant impact hypothesis),是一种解释月球形成原因及过程的假说,也可用于探讨金星及火星等类地行星的卫星生成。该假说认为在大约45亿年前(或太阳系形成后约2,000万
  • 牛肝菌属参见文内牛肝菌属(学名:)为牛肝菌科的一属。
  • 南美鹳南美鹳(,英语:Milky stork),又名灰鹮鹳、白鹮鹳或乳白鹳,是一种大型的鹳。成年体型中等的南美鹳长91-97厘米。雄鸟及雌鸟相像,羽毛都是呈白色,面部没有毛及呈红色,尾巴及飞羽长而且呈
  • 尼特拉犹太会堂尼特拉犹太会堂(斯洛伐克语:Synagoga v Nitře)是斯洛伐克城市尼特拉的一座历史建筑。这座犹太会堂修建于1908年至1911年期间,设计者是Lipót Baumhorn。建筑融合了摩尔、拜占庭
  • 古希腊抒情诗古希腊抒情诗(古希腊语:μέλος,亦称为τὰ λυρικά)是以古希腊语写作的抒情诗的统称。古希腊抒情诗在前7世纪到前5世纪间达到顶峰,而在随后的希腊化与罗马帝国时期也有
  • 军人敕谕《军人敕谕》是1882年(明治15年)1月4日明治天皇亲自向陆军卿颁授的军人训诫,正式名称为‘ 陆海军军人に赐はりたる敕谕 ’,要求军人誓死效忠天皇,由此把武士道中效忠对象由大名与
  • 根特岗日峰根特岗日峰(Ghent Kangri)是巴基斯坦与印度在印巴停火线的山峰,位于锡亚琴冰川的西面,属于喀喇昆仑山脉的一部分,海拔高度7,401米,是全球第69高山峰,奥地利攀山队在1961年6月4日首
  • 精舞门 (电影)《精舞门》(英语:),导演傅华阳,主演陈小春、范冰冰、南贤俊。该片讲述“楚东”、“钟少雄”、“蒂娜”三个青年之间的因音乐而彼此联系在一起的故事。该片播出第一周之后荣获1000
  • 盖尔·哈尔德盖尔·希尔马·哈尔德(Geir Hilmar Haarde,1951年4月8日-),是前任冰岛总理兼独立党主席。于2006年6月15日成为总理,当时他领导由独立党和进步党组成的联合政府。2007年国会选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