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假想力
✍ dations ◷ 2025-11-24 08:49:40 #假想力
惯性力(inertial force)是指当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方向时,惯性会使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 (物理学)状态的倾向,若是以该物体为参照物,看起来就仿佛有一股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该物体上,因此称之为惯性力。因为惯性力实际上并不存在,实际存在的只有原本将该物体加速的力,因此惯性力又称为假想力(fictitious force)。它概念的提出是因为在非惯性系中,牛顿运动定律并不适用。但是为了思维上的方便,可以假想在这个非惯性系中,除了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力之外还受到一种由于非惯性系而引起的力——惯性力。加入惯性力后,牛顿运动定律成立。例如,当公车刹车时,车上的人因为惯性而向前倾,在车上的人看来仿佛有一股力量将他们向前推,即为惯性力。然而只有作用在公车的刹车以及轮胎上的摩擦力使公车减速,实际上并不存在将乘客往前推的力,这只是惯性在不同参照系下的表现。当系统相对于一惯性系存在一加速度
a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a}}}
时,则惯性力的大小遵从公式:
F
=
m
a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F}}=m{boldsymbol {a}}}
(m为物体质量)。在转动参照系中,物体同样受到惯性力。这时惯性力分为惯性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若物体对该参照系静止,则只受到惯性离心力。F
=
m
ω
2
r
{displaystyle F=momega ^{2}r}ω
{displaystyle omega }
是参照系转动角速度,
r
{displaystyle r}
是物体到转轴的距离,即半径。
F
{displaystyle F}
的方向背离转轴。若物体对该参照系运动,除了惯性离心力,还会受到科里奥利力:F
c
=
−
2
m
v
→
×
ω
→
{displaystyle F_{c}=-2m{vec {v}}times {vec {omega }}}v
→
{displaystyle {vec {v}}}
是物体相对参照系的速度矢量。
v
→
×
ω
→
{displaystyle {vec {v}}times {vec {omega }}}
为两个矢量的叉乘。
相关
- 快中子中子温度,亦称中子能量,指的是自由中子的动能,单位通常是电子伏特。由于中子经过不同温度的减速剂会有不同的速度分布,一般可以使用温度来衡量中子的动能。中子的能量分布基本上
- 两性在社会学,两性指男性及女性,参见性别。在化学上,两性的物质指跟酸、碱都能反应的物质。
- 中部美洲中部美洲,又译美索美洲(Mesoamerica),是一个历史上的地区和文化区,地理上位于北美洲。覆盖区域自中部墨西哥延伸经过伯利兹、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一直到哥斯
- 原br /生br /代盆地群代是指月球地质时代中前酒神代的九个非正式的时代区分。创建一个盆地群代分类的原因是为了要将30个前酒神代因陨石碰撞而形成的盆地分成9个相对的时代类群。每个类群
- 豫州豫州,是汉族传统中的汉地九州之一,位于黄河至汉水上游之间的地区,领有中原的主要地域,相当今黄河以南的河南省地区。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于豫州地区设置豫州刺史部作为监
- 马头墙马头墙,又称马头山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封火墙的一种造型,为徽派建筑重要标志之一。因其墙顶部分形似马头而得名。依据马头墙顶的马头形状可分为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金印式
- 大陆法系民法法系(civil law),亦称欧陆法系、大陆法系、法典法系、市民法系(civilian law)、罗马法系(Roman law)、罗马日耳曼法系,是受罗马法影响而成立的法律系统,与普通法系并列为当今世界
- [Mg(NHsub3/sub)sub6/sub](NOsub3/sub)sub2硝酸六氨合镁是硝酸镁的氨配合物,化学式为(NO3)2。硝酸六氨合镁受热分解,在300~391K失去两个氨分子:在392~496K继续分解,再失去两个氨分子:在496~607K,三种反应同时发生:在608~850K
- 镭射切割镭射切割(英语:Laser cutting)是一种使用激光切割材料的技术,通常用于工业制造应用,但也开始被学校,小企业和业余爱好者使用。激光切割的工作原理是通常通过光学系统引导高功率激
- 德国投降欧战胜利纪念日,美国以及西欧国家定于每年的5月8日,俄罗斯等东欧国家定于每年的5月9日。以纪念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在柏林正式签订投降书,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条件投降。
